马晓娟,赵爱英,韩润娥,牛晓霞
(天水师范学院 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1966年,Deasy和Griess以美国宾夕法尼亚两个景点为研究对象,指出旅游景点竞争力与旅游资源丰富度、客源地生活习惯符合度相关,[1]开启了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先河。伴随旅游经济贡献率的提高,世界各地旅游竞争不断加剧,旅游竞争力成为旅游研究者、各级政府、旅游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热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旅游竞争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对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进一步丰富。对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至少涉及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旅游竞争力理论模型、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旅游竞争力评价方法、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等六个方面。二是研究地理范围不断拓展。包括单一旅游目的地、城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圈、经济区、经济带、国家等旅游竞争力的研究。Robert和Frank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型对欧洲四个国家的八个旅游景点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和分析。[2]Muzaler等学者将美国弗吉尼亚和大西洋中部地区的10个州进行对比,以48个指标研究其旅游竞争力。[3]Henthorne和Miller对古巴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指出市场分析、竞争定位和不同地区的协作是影响古巴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4]我国学者李树民等对西安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安旅游发展的理论思路。[5]陈沛然等选取经济竞争优势、竞争潜力和基础支撑三个方面评价广东省各城市旅游竞争力,认为广东旅游业呈中心突出、四周下陷、环绕珠三角展开的核心——边缘结构。[6]刘成昆、陈致远采用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相应的提升建议。[7]同时,我国学者在旅游扶贫、旅游减贫政策指引下,对乡村及贫困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向旭等对秦巴山脉重庆片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测评,提出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扬长避短、强力营销,以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作用。[8]三是研究方法多样化发展。对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及二者结合,信息技术和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为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国外学者GU C-l,Gu L-w和Zhang H用信息熵权重(IEW)和排序偏好技术(TOPSIS)对我国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9]Ring和Mazanec用基于非线性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10]国内学者对旅游竞争力的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张涛对山东省17个城市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按其竞争力分为强、较强、一般和弱四个等级。[11]黄璨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12]张平平等用熵值法对中部六省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测评,并对研究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提出了建议。[13]
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黄河流域的重点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富集度高。截至2019年6月,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座,国家A级旅游景区280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6个,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7个,专业旅游村650个。甘肃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甘肃绿色发展崛起的支柱产业,对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旅游强省战略的指导下,依托“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旅游品牌,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2.39亿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29%.甘肃旅游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作为全国最狭长的省份,东西跨度达1300多公里,域内旅游资源分布极不均衡,14个市州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加之山大沟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贫困地区连片集中,严重制约了甘肃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
对甘肃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研究者包括王生鹏、[14]巴多勋[15]等。借鉴有关研究成果,遵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原则,结合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特点,构建了甘肃省市州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45个二级指标(表1)。
表1 甘肃省市州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
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大部分数据来源于2018年《甘肃统计年鉴》和2017年各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由于数据收集需要一段时间,且有关数据更新后,2017年的数据查找困难,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接待竞争力中的部分数据来源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
借助SPSS23.0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计算各市州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在此基础上,采用Q型聚类法,将14个市州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求出B1(经济支持竞争力)、B2(旅游水平竞争力)、B3(旅游资源竞争力)、B4(旅游接待竞争力)、B5(旅游保障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得分。
3.计算B1、B2、B3、B4、B5的方差贡献率。
4.以B1、B2、B3、B4、B5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综合竞争力(A)得分及排名。
5.用Q型层次聚类法,以B1、B2、B3、B4、B5的综合因子得分及旅游综合竞争力总得分(A)为变量,对14个市州旅游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
1.经济支持竞争力
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旅游支持竞争力的11个指标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808,巴特利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204.461,在自由度55的条件下,其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表明各指标相关性显著,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公因子的总方差解释,前三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4.546、3.787、1.402,都大于1,贡献率分别为38.840%、33.411%和16.247%,累计贡献率88.499%,高于85%,说明前三个因子足够解释各市州经济支持竞争力的大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显示,公因子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上有较高的载荷,可将其命名为“经济水平因子”(F1-1);公因子2在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因其反映的都是人均指标,可命名为“人均经济因子”(F1-2);公因子3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地区生产总值涨幅上有较高的载荷,可将其命名为“经济潜力因子”(F1-3)。
利用成分得分系数和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甘肃省14个市州的经济支持竞争力得分及排名(表3)。由表3可知,经济水平因子(F1-1)兰州市得分最高,其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多、投入大,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甘南州得分最低。人均经济因子(F1-2)嘉峪关市排名第一,主要原因是该区域是甘肃省唯一没有扶贫任务的地区,而且区域面积较大,城镇化率高(93%);临夏州得分最低。经济潜力因子(F1-3)甘南州得分最高,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地区生产总值涨幅远高于其他地区,发展后劲足;武威市排名最后。经济支持竞争力(B1)综合排名中,兰州市得分最高,遥遥领先。除了兰州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其他地区均为负值,临夏州最低,说明全省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旅游潜力挖掘开发不足,游客吸引能力较弱。
2.旅游水平竞争力
旅游水平竞争力分析中,KMO为0.786,显著性水平0.000,小于0.05,适合做因子分析。由于前两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3.323和2.028,均大于1,方差贡献率为54.400%和34.784%,累计贡献率89.184%,所以提取其作为公因子对甘肃省各市州旅游水平竞争力进行解释。由表2可知,公因子1在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上有较高的载荷,表明其反映的是旅游发展的现实水平,可将其命名为“现实水平因子”(F2-1);公因子2在旅游收入增长率和旅游人数增长率两个指标上有较高的载荷,表明其反映的是旅游增长能力,可将其命名为“增长能力因子”(F2-2)。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3 甘肃省经济支持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结合成分得分系数和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得到14个市州的旅游水平竞争力得分及排名(表4)。旅游水平竞争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现实水平因子(F2-1)兰州市、酒泉市、天水市、张掖市得分为正,排在前四名,这些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旅游水平相对较高;定西市和金昌市排在最后两位,主要原因是两市都属于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增长能力因子(F2-2)临夏州、天水市、张掖市排名前三,说明不论是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接待人数,这三个地区增长能力较强;金昌市和甘南州排在最后两名,旅游增速较缓。旅游水平竞争力(B2)综合排名中,兰州市位居第一,且和第二名差距较大,旅游发展水平较高,不负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定西市、金昌市和甘南州排在最后三名,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3.旅游资源竞争力
旅游资源竞争力分析中,KMO值0.720,巴特利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60.487,在自由度45的条件下,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符合因子分析要求。由于前三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4.217、1.824和1.276,都大于1,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9.960%、30.276%和16.928%,累计方差贡献率87.164%,所以提取前三个公因子来反映甘肃省各市州旅游资源竞争力水平。由表2可知,公因子1在文化馆艺术馆数、艺术表演团体数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文化旅游资源情况,可以命名为“文化资源因子”(F3-1);公因子2在艺术表演场所数和世界文化遗产数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的是较高层次的文化艺术资源,可以命名为“高水平资源因子”(F3-2);公因子3只在公园个数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场所情况,可以命名为“休闲活动因子”(F3-3)。
表4 甘肃省旅游水平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结合成分得分系数和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得到14个市州的旅游资源竞争力得分及排名(见表5)。由表5可知,文化资源因子(F3-1)排名第一的是甘南州,域内23个少数民族聚居,文化旅游资源天赋异禀;嘉峪关市排名最后。高水平资源因子(F3-2)酒泉市远超其他市州,位列榜首;甘南州位于最后一名。休闲活动因子(F3-3)省会兰州市排在第一,张掖市排在最后。旅游资源竞争力(B3)综合排名中,酒泉市、天水市、兰州市、陇南市、平凉市、甘南州、庆阳市和定西市得分均为正,表明其旅游资源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之上;张掖市、临夏州、武威市、白银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得分为负数,嘉峪关市排在最后,表明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旅游资源竞争力有待提高。
表5 甘肃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4.旅游接待竞争力
对旅游接待竞争力的八个标准化变量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760,近似卡方值128.125,自由度28,显著性0.000,小于0.05,表明各指标相关性显著,适合做因子分析。前两个公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5.240和1.370,都大于1,贡献率为61.359%和29.269%,累计贡献率90.628%,说明前两个因子足够解释各市州旅游接待竞争力的大小。由表2可知,公因子1在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数、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从业人数、限额以上住宿企业数、限额以上住宿企业从业人数等四个指标上有较高的载荷,说明公因子1主要反映吃住接待数量水平,将其命名为“接待数量因子”(F4-1);公因子2在住宿餐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变量上有较高的载荷,工资待遇是职工提供服务的保障,较高的工资水平能培养忠实员工,可将其命名为“接待质量因子”(F4-2)。
结合成分得分系数和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得到14个市州的旅游接待竞争力得分及排名(表6)。由表6可知,接待数量因子(F4-1)排在第一的是兰州市,其得分是排在第二名的天水市的近九倍,嘉峪关市排在最后一名;接待质量因子(F4-2)嘉峪关市和酒泉市排在前两名,表明住宿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待遇较高,服务质量较好;旅游接待竞争力(B4)综合排名中兰州市得分较高,其他市州普遍得分较低,临夏州位列最后。
5.旅游保障竞争力
对旅游保障竞争力的十个标准化变量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726,近似卡方值70.563,自由度45,显著性0.000,小于0.05,适合做因子分析。由于前两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3.567和2.078,都大于1,贡献率为50.142%和38.215%,累计贡献率88.357%,说明前两个因子能够解释各市州旅游保障竞争力的大小。由表2可以看出,公因子1在公共厕所数、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和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等原始变量上有较好的载荷,可将其命名为“环境卫生因子”(F5-1);公因子2在公路里程和每千人有医院病床数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情况,可以将其命名为“基础设施因子”(F5-2)。
结合成分得分系数和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得到14个市州的旅游保障竞争力得分及排名(表7)。由表7可以看出,环境卫生因子(F5-1)排在第一的是兰州市,比其他市州高出很多,排在最后的是武威市和平凉市;基础设施因子(F5-2)排名第一的是嘉峪关市,排在最后一名的是陇南市;旅游保障竞争力(B5)综合排名中,得分最高的是兰州市,远高于其他市州,庆阳市、武威市和陇南市综合得分排在后三名。
6.市州旅游综合竞争力分析
甘肃省各市州旅游综合竞争力(A)是以一级指标经济支持竞争力(B1)、旅游水平竞争力(B2)、旅游资源竞争力(B3)、旅游接待竞争力(B4)和旅游保障竞争力(B5)的综合因子得分方差为权重计算而得。具体步骤如下:
表6 甘肃省旅游接待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表7 甘肃省旅游保障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1)通过描述统计得到B1、B2、B3、B4、B5的方差
表8 描述统计
(2)计算B1、B2、B3、B4、B5的方差贡献率
B1方差贡献率0.168647、B2方差贡献率0.239488、B3方差贡献率0.185101、B4方差贡献率0.282450、B5方差贡献率0.124314.
(3)加权计算甘肃省各市州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分
A=0.168647B1+0.239488B2+0.185101B3+0.282450B4+0.124314B5
表9显示兰州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最强,远高于其他市州,酒泉市、天水市和张掖市得分为正,其他市州得分均为负数,位于平均水平之下,金昌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最弱,排在最后一名。
以经济支持竞争力(B1)、旅游水平竞争力(B2)、旅游资源竞争力(B3)、旅游接待竞争力(B4)、旅游保障竞争力(B5)的综合因子得分和各市州旅游综合竞争力总得分(A)为聚类变量,采用分层聚类法,可将甘肃省各市州旅游竞争力分为三类(见图1)。第一类:兰州市。从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兰州市除旅游资源竞争力排在酒泉市和天水市之后,其他竞争力均位居全省第一,兰州市人口众多,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高,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交通发达,在甘肃旅游中属于优势引领地位。第二类:酒泉市、天水市。两市均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富集、品质好、美誉度高,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是甘肃旅游的重要名片,在全省旅游中起到带动辐射周边发展的作用。第三类:张掖市、平凉市、庆阳市、临夏州、陇南市、定西市、甘南州、武威市、白银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等。这11个市州贫困人口多,环境气候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受经济、环境、人口的制约,有待进一步挖掘旅游潜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表9 甘肃省各市州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图1 甘肃省市州旅游竞争力树状图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会城市,在甘肃旅游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不仅能聚集资源、人才,更能凝聚人心,做大旅游市场,实现1+1>2效应。兰州市近年来旅游发展速度较快,环境气候明显好转,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但作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领头羊,还远远不够。沿黄河流域,构建兰州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大小城市协同、抱团发展,培育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新引擎,弯道超车,是推动甘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酒泉市、天水市属于甘肃旅游竞争力的第二梯队,两市排名靠前,主要依赖于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诸多指标都与兰州市相差甚远,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都不到兰州市的四分之一,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数均不到兰州市的二分之一,餐饮企业、住宿企业数量、接待人员数量都远低于兰州市。尤其是具有8000年历史、拥有五大文化的天水市,旅游接待能力和质量常常为游客诟病,截至2019年6月全市备案注册的旅行社仅有24家,限额以上住宿企业、餐饮企业加起来不到90家,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无法匹配。酒泉市、天水市应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加游客满意度和感知价值,让精品更精,同时充分挖掘旅游潜力,打造大文化旅游,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
张掖市、平凉市、庆阳市、临夏州、陇南市、定西市、甘南州、武威市、白银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等11个市州在旅游经济支持竞争力(B1)、旅游水平竞争力(B2)、旅游资源竞争力(B3)、旅游接待竞争力(B4)、旅游保障竞争力(B5)综合得分和旅游综合竞争力(A)的总得分中大多为负数,低于平均水平。但各市州区域特色鲜明,旅游潜力巨大。如甘南州、临夏州的民族文化、草原文化等都有待转化为旅游增长极。这11个市州应找到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新观念,打造精品,提升服务能力,多头并进,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
甘肃省各市州旅游竞争力差异明显,发展极不均衡,促进甘肃旅游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各市州精准定位,根据目标市场需求,推出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旅游竞争力,也需要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区域联动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意竞争,以甘肃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