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城 洪 杰 陆 艳 周成逸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1)
阻燃纤维是指极限氧指数高于25%的纤维,有本质阻燃纤维和改性阻燃纤维两种[1-2]。当前在对耐热阻燃织物的开发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一种或多种耐高温本质阻燃纤维进行纯纺或混纺,随后再织造成织物,这类纺织品阻燃性能好,但是因为本质阻燃纤维价格昂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市场中的应用与推广;另一种是用本质阻燃纤维与改性阻燃纤维混纺织造,由于改性阻燃纤维价格便宜,所以这类织物价格相对较低,同时这类织物的阻燃性能可满足大部分市场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3-4]。
聚酰亚胺纤维的分子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基团,具有优异的耐高温、阻燃、力学、耐化学等性能,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纤维,已成为制取隔热安全防护产品的热点材料之一[5-6]。聚酰亚胺纤维的极限氧指数超过35%,优于传统特种纤维的阻燃性能,而且遇高温明火不熔滴,碳化发烟量极低且无毒,满足密闭空间、居家及防护类纺织品的要求[7-9]。
本文从阻燃纺织品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出发,一方面针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高成本,通过混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阻燃涤纶,研发聚酰亚胺与阻燃涤纶混纺产品,在满足市场对阻燃性能要求的同时,从价格上满足阻燃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阻燃涤纶耐磨性好,强力高,可纺性好,与聚酰亚胺按不同混纺比纺纱,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得到实际使用性能更优的阻燃纺织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酒店及消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选用的聚酰亚胺规格为2.2 dtex×38 mm。阻燃涤纶规格为1.65 dtex×38 mm,极限氧指数33%以上,续燃时间0 s,阴燃时间0 s。
为了对聚酰亚胺与阻燃涤纶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试纺了6种混纺比的聚酰亚胺阻燃涤纶混纺纱,混纺比为0/100、5/95、25/75、50/50、75/25、100/0,依次标记为纱线1、纱线2、纱线3、纱线4、纱线5和纱线6,纱线线密度均为14.5 tex。纱线实物照片如图1所示。
测试了6种纱的主要质量指标,具体见表1。由于试纺量较少,生产环境无法有效控制,纺纱工艺参数不能得到有效优化,所以纱线质量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1 6种纱的主要质量指标
采用上述6种纱分别进行织物设计和打样,织造小样机为SGA598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织物组织采用平纹,织物设计经密472根/10 cm,设计纬密354根/10 cm,幅宽30 cm。纱线1至纱线6织造的织物依次标记为织物1、织物2、织物3、织物4、织物5和织物6。6种织物样的实测经密依次为468根/10 cm、470根/10 cm、472根/10 cm、469根/10 cm、466根/10 cm、470根/10 cm,实测纬密依次为350根/10 cm、356根/10 cm、354根/10 cm、352根/10 cm、350根/10 cm、346根/10 cm。
首先测试各织物的阻燃性,再对透气性、弯曲性、撕破性等进行测试。阻燃性测试依据GB/T 14644—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 45°方向燃烧速率的测定》,测试仪器为YG815D型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透气性测试依据GB/T 5453—1997《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测试仪器为YG(B)461D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撕破性测试依据GB/T 3917.1—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 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测试仪器为YG033D型数字式织物撕裂仪。弯曲性测试依据GB/T 18318.1—2009《纺织品 弯曲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斜面法》,测试仪器为LLY-01型电子硬挺度仪。
3.2.1 织物阻燃性能
织物的阻燃性能测试指标有3个,分别为经向开始燃烧时间、纬向开始燃烧时间和阻燃级别。织物1至织物6的经向开始燃烧时间依次为3.8 s、4 s、2 s、5 s、不燃和不燃;织物1至织物6的纬向开始燃烧时间依次为4.3 s、5 s、3 s、8 s、不燃和不燃;阻燃级别均为一级。
可以看出,6种织物的阻燃性能总体优异,燃烧级别均达到了一级,特别是当聚酰亚胺占比达到75%及以上时,织物不燃烧。测试过程中,织物1至织物4的纬向开始燃烧时间均比经向开始燃烧时间长,而且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增加其差异愈加显著;而织物5和织物6不燃烧,经、纬向的阻燃性能无差异。造成织物经向阻燃性能低于纬向的主要原因是经密大,纬密小,密度越大结构越紧密,织物中容纳的氧气越少,越不易燃烧。总体上,6种织物还是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增加,阻燃性变好;但是在聚酰亚胺比例为25%时存在一个低谷,聚酰亚胺比例到50%时织物阻燃性能又出现很大提高,这种V形变化需要引起注意。此外,当聚酰亚胺比例达到75%时,织物的经向与纬向均已经不燃烧,这表明聚酰亚胺比例为75%即可达到不燃烧的阻燃目标,这为聚酰亚胺与阻燃涤纶混纺织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3.2.2 织物撕破性能
6种织物撕破性能测试数据及其规律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6种织物的经向撕破强力均大于其纬向撕破强力,这主要是因为织物经密大于纬密,且6种织物经、纬向撕破强力有差异。聚酰亚胺比例为25%时出现与前述阻燃性一样的V形低谷,随后织物撕破强力均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聚酰亚胺强力比阻燃涤纶强力高。对于撕破强力,在聚酰亚胺占比25%时出现的V形低谷也需进一步研究。
图2 6种织物的撕破强力测试结果
3.2.3 织物透气性能
6种织物的透气性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6种织物的透气率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上升,没有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中织物6较织物5的透气率变化较大,即聚酰亚胺含量从75%增加至100%时,透气率下降了11%。
图3 6种织物的透气率测试结果
3.2.4 织物弯曲性能
采用斜面法所测6种织物的弯曲性能数据及变化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6种织物的经向弯曲长度均大于纬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织物经密大于纬密。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上升,6种织物的弯曲长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芳环密度较大,大分子中含有酞酰亚胺结构,导致聚酰亚胺具有高强高模的特性,尤其在模量方面更为突出,所以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上升,织物弯曲长度逐渐增大[10]。
图4 6种织物的弯曲性能测试结果
纺制聚酰亚胺阻燃涤纶混纺纱,混纺比分别为0/100、5/95、25/75、50/50、75/25、100/0,并试织了对应的6种织物,测试了织物的阻燃性、透气性、弯曲性、撕破性等,得出结论如下。
(1)对于阻燃性能,6种织物的纬向均优于经向,当聚酰亚胺含量增至75%时,织物已不燃;在聚酰亚胺含量为25%时出现了一个极低值。
(2)对于撕破性能,聚酰亚胺比例为25%时出现了一个极低值;总体而言,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增加织物撕破强力呈现增大的趋势。
(3)对于透气性能,织物的透气率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上升,未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4)对于弯曲性能,织物的刚性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结合上述性能测试结果和分析,兼顾成本,综合考虑,聚酰亚胺比例为75%的织物性价比最高,实际价值最大,而聚酰亚胺比例为25%的织物在性能上存在较大不足,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