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研究

2019-06-10 04:09叶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8期

叶丽

【摘 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阴道分娩产妇200例,所有产妇均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常规组(n=100)。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盆底测压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开展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能够使产后产妇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产妇更快康复。

【关键词】盆底肌力;盆底测压;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

阴道分娩过程中产妇盆底肌肉、神经组织会因压迫而受到损伤,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最终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方法包括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等,其能够使患者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盆底功能障碍产妇200例,在其中部分产妇中开展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盆底障碍产妇200例,所有产妇均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常规组(n=100)。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行阴道分娩;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阴道出血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或阴道炎患者。常规组年龄22~37岁,平均(29.6±4.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4±0.6)周;其中70例为初产妇,30例为经产妇。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29.8±4.7)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0.5)周;其中69例为初产妇,31例为经产妇。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基础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同时接受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产后42d开展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让产妇对其形成全面认识,进而在具体治疗中积极配合。方法:1)Kegel锻炼:Kegel锻炼即盆底肌肉训练,即通过患者有意识地以耻骨尾骨肌肉群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加尿道的阻力,从而一边收缩一边加强控尿能力:方法:①产妇平卧或者站位、坐位皆可锻炼,最好采用卧位;②进行尿道口、肛门的反复收缩及放松训练;③每个动作维持5s,每次10组动作,每天2~3次;④每日进行2~3组。2)应用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AM1000B盆底康复治疗系统)进行低频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指导产妇保持平卧,在阴道中插入电极棒,对腹肌收缩、盆底肌点活动状况进行观察。给予条件电刺激,刺激为患者无痛感能接受的程度为宜,使产妇Ⅰ类肌纤维收缩曲线稳定,使患者接受肌电或者生物反馈信号,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的信号反馈给患者,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经过反复的训练,使患者能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整自己内脏机能及其他軀体机能,从而达到改善肌肉紧张,治疗身心疾病的目的,采用电参数4~10mA,波宽1~5ms,频率20Hz,时间10~20min,每周进行2次,治疗7周。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后对比两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盆底肌力。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测压对比

干预前两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盆底肌力对比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女性妊娠过程中,其子宫重量会逐渐增加,脊柱向前弯曲,并产生向下的压力[2]。盆底支持组织在向下压力作用下受到一定影响,阴道分娩会使盆底神经和肌肉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断裂,最终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等[3]。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依据腹肌收缩、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检查结果确定具体盆底功能康复锻炼、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方案,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针对性、计划性改善产后产妇盆地功能[4]。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改变过去一概而论的护理方式,充分重视产妇个体差异,同时能够避免过度治疗引发的不必要伤害[5-6]。另外个体化产妇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强化产妇认识,提升产妇对治疗及护理的认知、了解,使其能够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保证治疗依从性和效果[7]。

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RP(静息压力)、MVCP(盆底收缩力)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盆底康复护理可依据患者病情、相应影响因素、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服务,保证康复护理干预的科学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开展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能够使产后产妇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产妇更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岳洁雅,侯睿,吴婉华.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产妇盆底康复认知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08):883-886.

[2] 周慧.综合盆底电刺激护理对产后42天女性盆底康复作用效果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28-229.

[3] 张紫琪,廖碧珍,杨光静.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4):2256-2261.

[4] 王桂英,张莉,黄沛清.延续性围产期运动对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2):121-122.

[5] 兰红霞,成玲芳,邓燕妮.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74-75.

[6] 马秀芝,郭莉萍,孙鹏.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脑卒中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2(10):14-16.

[7] 冷秀兰,董玉楠,阮莉妮.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14):8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