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儿童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2019-06-10 11:42谢东芝樊瑞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药物治疗精神病护理

谢东芝 樊瑞丽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儿童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11日~2017年5月20日我院160例儿童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80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應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康复情况评分、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14.00±2.12)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65.24±28.45)d,相比对照组(79.27±32.61)d明显更短,且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率(97.50%)相比对照组(85.0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相比对照组(22.50%)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康复情况评分(23.00±2.45)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精神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优,不良反应发生更少。

[关键词]护理;焦虑性情绪;精神病;药物治疗;康复情况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2-146-04

儿童精神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以言语减少、言语含糊不清、行为异常、思维内容贫乏等为典型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患儿实施及时有效治疗尤为关键[1-3]。药物疗法是治疗儿童精神病的常用手段,但较多研究显示,精神病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严重,若不及时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易影响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十分不利于保证治疗效果[4-6]。我院对2015年5月~2017年5月儿童精神病患者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干预,以探究综合护理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11日~2017年5月20日我院160例儿童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患儿年龄7~14岁,平均(10.8±2.7)岁,男女分别为49(61.25%)、31(38.75%)例;患病时间5个月~5年,平均(1.24±0.32)年。对照组80例患儿年龄8~14岁,平均(10.7±2.6)岁,男女分别为50(62.50%)、30(38.50%)例;患病时间4个月~5年,平均(1.30±0.28)年。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

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7]中精神病的诊断标准;(2)患儿年龄大于6岁;(3)患儿临床资料信息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过敏史者;(2)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多动障碍者;(3)合并器质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4)与纳入标准相违背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160例儿童精神病患者均实施药物治疗,即给予患儿口服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18,规格:30mL),初始剂量为1~2mL/d,逐渐增加使用剂量至3~6mL/d。1.2.2护理方法对照组80例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指导患儿用药,对于理解认知能力好的患儿,可简单向其讲述服药的方法及意义,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养病环境。

观察组80例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健康宣教。由于大部分患儿对医护人员有种恐惧原因,加上陌生的环境,患儿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易出现不配合现象,因此,为增加患儿服药依从性,护理人员可利用图画、多媒体、动画等形式详细向患儿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并向其解释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基本原因,告知其“服药后,出现毒副作用属于正常现象,经适当干预后,可治愈”。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不能因为药物副作用而擅自停药、减药、换药等,保证患儿服药依从性,在讲述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理解认知能力合理制定宣教方案,多使用趣味性工具。(2)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对医院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加上药物常易导致躯体上的不适,部分患儿常易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鼓励和安慰,对于能理解的患儿,可适当向患儿强调药物的效果,并多向患儿介绍正能量的病例,对于服药依从性好的患儿,应多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可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歌曲,多和患儿交流,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亲近感及依赖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儿的服药依从性。(3)预防性护理。虽然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佳的疗效,但该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加上儿童属于特殊人群,相比于成人患者,儿童的各项身体机能未完全成熟,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高,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表现,若患儿出现不适时,应深入了解,查找原因,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患儿,做到早发现及早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应急护理。有研究调查显示,部分药物的副作用来势迅速,为减少伤害,护理人员在出现意外时,应立即了解患儿的病情及症状,并即刻向医生报告,同时,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积极配合医师的救治工作,结合患儿病情转归情况,适当调整护理内容,以保证患儿用药安全及有效性,促进患儿病情好转。

1.3 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 评估指标研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康复情况评分、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嗜睡、乏力、体重增加)发生率。

1.3.2 评估标准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

表评分[8]:选择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进行评定,主要对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症以及学校恐怖症

进行评定,计分制为0~2分,总共41个评分项目,0、1、2分分别表示没有症状、偶尔有症状、经常有症状,最高分82分,评分越接近82分,则症状越严重。

康复情况评分:采用PANSSE量化评分表[9]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分,量表共包含30个项目,病理情况(16项)、阳性症状(7项)和阴性症状(7项),计分制为1~7分,评分越高,即康复情况越差。

服药依从性[10]:分为十分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依从率为十分、部分依从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指标对比,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14.00±2.12)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65.24±28.45)d,相比对照组(79.27±32.61)d明显更短,且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率(97.50%)相比对照组(85.00%)明显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應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相比对照组(22.50%)明显更低,P<0.05。见表3。

2.4 两组康复情况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康复情况评分(23.00±2.45)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临床还尚未完全明确儿童精神病的发生机制,但较多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1-12]。较多研究证实,药物疗法在治疗儿童精神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为保证治疗效果,还需对患儿实施相关护理干预。

本研究对儿童精神病患者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研究发现,综合护理的措施较常规护理更丰富,例如综合护理中的心理护理,不仅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状况,还有效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健康宣教可显著增加患儿对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使其意识到药物治疗的作用,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13-15]。因此,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切实可行,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14.00±2.12)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65.24±28.45)d,相比对照组(79.27±32.61)d明显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7.50%)相比对照组(22.50%)明显更低,这提示对精神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降低患儿发生嗜睡、体重增加、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机率,对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率(97.50%)相比对照组(85.00%)明显更高,且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康复情况评分(23.00±2.45)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这提示综合护理的护理服务质量更好,更有助于增加患儿的服药依从率,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徐艳华在《浅谈护理干预在儿童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详细分析了综合康复护理(应急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的干预效果,通过研究其发现,对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帮助患儿克服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减轻其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儿对药物的依从性,进而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将徐艳华的研究结果和本研究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均认为对精神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切实可行。

综上所述,对精神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优,不良反应发生更少。

[参考文献]

[1]关义玲.系统康复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41-142.

[2]刘智慧,周夕茹.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3648,封3.

[3]彭忠,祁兴顺,何樟秀(译),等.《2016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儿童肝癌治疗指南(医生版)》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28-31.

[4]耿安阳.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儿童心理状态的评估及干预[D].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

[5]刘智慧,周夕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2):2337-2338.

[6]严夏舒,林建葵,巫秋玲,等.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护士自我同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8):623-626.

[7]王重建,孙凯.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134-135.

[8]高叶青,王洁.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稳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2):69-70,76.

[9]周强.阿立哌唑合并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5):5-8.

[10]章小彩,李琳,孙榕英,等.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C].//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349-352.

[11]秦碧勇,戴立磊,郑艳,等.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2):220-223.

[12]付美华,萧志亮,钟远慧,等.个体化言语护理在接诊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153-155.

[13]谭焕君,朱艳清,顾慧英,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13.

[14]沈小静,严晓芳,杨世永,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4):701-703.

[15]王剑英,李拴荣,王静,等.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病人考核在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1):1339-1343.

猜你喜欢
药物治疗精神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完形填空专练(五)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病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