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改秀
很有幸参加了教育办组织的片区教研活动,由于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点工作,面对的学生很少,尤其近几年来一直是不到十个学生,上课的形式几乎是手把手教学,真的很难再体会到在很多学生面前授课的感觉了。这一次不但让自己体会到久违的当老师的那种愉悦的心情也收获了不少东西。
这次活动形式是“同课异构”低年级识字教学。刚接到任务时真的有些紧张,因为现在教的是二年级,要上的内容是一年级的。有些知识点难免会忘记。利用有限的时间上网查看了一下,对要上的内容做到心里有数。这次面对的学生还是陌生的,为了对老师和学生有所了解,提前到搞活动的学校。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也不知道怎么才好,刚开始和老师商量准备把学生分两半,以免上课雷同,可都又想听对方的授课方法,最后决定学生不分了,也让学生一起体会一下不同老师的授课特点。
该校老师的上课特点真的是与时俱进,利用电子白板做了很新颖的课件,明显的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就留给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机会。一年级学习的生字分两部分,一部分要求认会;一部分要求认会并写会。通过听课发现本校老师上课的重点是认字部分和课文阅读。课文导入和授课模式和自己设计的基本相似。面对这种情况,自己在脑海中对课文导入和教学重点都做了一些调整。真的不想让听课者感到厌烦而是有一种新鲜感。
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一次体会真的很深。在读课文的时候,自己本意是让学生轻声的读,老师大声读,让学生体会一下阅读的特点,这就要学生做到“一心二用”。但在真正读的时候学生声音越来越大,自己读已经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就没有再读。突然发现自己的设计是错误的。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不用着急,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课文读完以后,就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说:“老师读了一会再没有读。”就告诉学生:“你们读得好棒,从你们认真读书的劲头就说明老师的想法是错误的。做事还是要一心一意,不能像老师说的一心二用”。也就是说通过这件事让学生知道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关键是要有知错就改的习惯以及要养成一心一意做事才能做成一件事的好习惯。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在教学写字的时候,由学生当老师,教学生空书。有一个笔画应该读“竖弯钩”。而这个学生读成了“竖折钩”。当时自己就觉得孩子读错了,应该及时的进行纠错,让孩子来写“竖折钩”,结果几个孩子都写不出“竖折钩”,自己也真的忘记了,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那就问我们一起听课的老师吧,老师说“竖折折钩”通过写和读的比较,才发现真没有“竖折钩”这个笔画,有的是“竖折”和“竖折折钩”
一堂课结束了,可是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幕幕还在脑海中回放。从自己的两处失误中不难看出,老师也有犯错和遗忘的时候,这就要求要不断地回头看,同时更要多学习,和同事多研讨。更重要的还是对学困生的帮扶。如果爱好学生是人的天性,那学困生就应该是老师的教学重心。课堂上发生的一幕:提问时叫了一个学困生,当时其他的学生就大声地说:他不会……一声声打击的语言让自己也很受刺激。面对这种情况,就問小孩子“你们谁愿意帮助他呢,结果很多孩子说愿意。借此机会就告诉这个学困生,你看这么多的同学会帮助你,以后有不会的地方,你就可以找小伙伴帮助了”。有些时候总觉得不是老师在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老师。因为面对不同的个体,又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都是老师难以预设到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孩子的思维真的很活跃,但就是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疼。人真的生病了,我们会找医生看病。那针对这几个头疼的学生,自己应该就是医生的角色。不一定把他们教成和优秀的学生一样出色,至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孩子学会一些生存技巧:如有困难了会寻求帮助;敢于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总之,老师首先要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们,相信一定会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应该比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
真的是学无止境,这次活动真的让自己受益匪浅,以后真应该走出去多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朕红,罗生全.教师课堂情绪及其调控[J].教学与管理,2013(28).
[2]张鹏君.论课堂教学中的虚假互动及其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3(08).
[3]王勇.学生课堂沉默的分类与引导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9(05).
[4]石丽媛.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