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徐娜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现象,由此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时牵动着消费者的心。原农业部45个大中城市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蔬菜96.24%、水产品96.63%、畜产品99.33%,“三品认证”仅26.82%。此外,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与生产效率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
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资源成为和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管是在工业领域、服务业领域还是农业领域数字中国的建设都在加快推进,同时,国务院和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日前,记者就农业发展中数字化建设等问题采访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副主任李奇峰。
李奇峰认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存在生产方式落后、农户分散、农技服务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在扰乱着市场秩序,农产品质量难保障。此外,农产品流通产销信息和城乡信息不对称也限制了传统农业的发展。针对上述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李奇峰表示:“数字农业充分运用了互联网的思维和能力,解决传统农业存在的痛点。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优化和产业创新方式变革,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农业结合是数字农业的发展之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数字农业从技术体系建立、商业模式建立、人员技能培训和标准体系建设都有着严格的标准。李奇峰说:“数字农业的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推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四是促进跨地域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完善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李奇峰认为,数字农业虽发展形势大好,却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2.3%,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设施薄弱。“除去信息化基础薄弱外,我国信息技术产品价格高、稳定性差,未形成‘感知-传输-控制’闭环。”李奇峰表示,由于缺乏成熟商业化的应用模式、数字资源共享利用化程度低,我国数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尚未形成。同时由于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农民信息化素养偏低、信息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数字农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数字农业在经营领域的建设要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渠道,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后,要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分析、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整合完善各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功能,建立国家农业监测指挥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此外,数字农业的建设还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供基于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垂直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了更好建设完善数字农业,李奇峰认为,首先,政府部门要出台数字农业的相关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优惠政策,加快农业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民信息化培训。其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要成立数字农业产业技术联盟、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开展相关产品研发、参与农业大数据开发利用、探索数字农业应用的商业模式、投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生产和经营主体要加快自身意识的转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航空植保作业监管与面积计量系统由机载终端设备及数据管理平台组成,基于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航空植保作业的远程监控。李奇峰介绍,该机载终端小巧轻便,易于安装。软件采用自适应算法,适用于直升机、固定翼等常见植保机型。该设备定位精度达亚米级,可以满足植保作业监管精度要求,同时作业统计可靠准确,时效性高。“2015年该系统在全国首次上线,全年总计监管作业2162架次,飞行航时346小时,飞行里程40853公里,统计作业面积93万亩。”李奇峰对航空植保作业监管与面积计量系统上线当年的工作数据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