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

2019-06-10 03:01:2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卧床脑出血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血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外科中很常见,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常见,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治疗大脑高血压的最佳方法是治疗疾病,但患者手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可能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和失语,吞咽障碍,预后较差,这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据有关资料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后尽快康复手术的效果可以尽快促进患者的康复[1]。本研究纳入我院88例2017年2月—2018年1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康复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早期神经康复组则采取常规方法加上术后早期神经康复疗法治疗,分析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康复组年龄62~78岁,平均(65.13±2.25)岁。男24例、女20例。病程1~6 h,平均(3.21±1.46)h。出血量为35~90 mL,平均出血量为(59.21±10.44)mL。早期神经康复组年龄62~78岁,平均(65.23±2.21)岁。男24例、女20例。病程1~6 h,平均(3.27±1.42)h。出血量为35~91 mL,平均出血量为(59.13±10.21)mL。常规康复组、早期神经康复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康复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止血、神经营养药物、保护胃肠道黏膜药物、抗感染和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

早期神经康复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方法加上术后早期神经康复疗法治疗。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神经康复疗法。术后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痉挛肌治疗仪、电针和脑反射等治疗。早期1~7天开始进行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摆放良肢位。术后2~3天进行偏瘫肢体活动推拿。术后1~2周病情稳定且脑水肿消退后,血压控制良好之后给予主动康复锻炼。另外给予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和语言功能训练,并给予心理康复治疗,告知患者良好心态对快速康复的重要性,使其建立康复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常规康复组、早期神经康复组效果;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卧床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致残率。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改善70%以上;有效: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改善50%以上,症状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效果=(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常规康复组、早期神经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早期神经康复组 44 治疗前 56.13±4.96 14.25±3.01治疗后 94.56±3.21 5.19±0.12常规康复组 44 治疗前 56.15±4.21 14.46±3.21治疗后 80.21±3.01 8.25±1.45

表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卧床时间(d,±s)

表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卧床时间(d,±s)

常规康复组 44 15.44±2.11 18.44±5.25 8.23±1.51早期神经康复组 44 6.13±1.22 15.11±2.41 5.13±0.24 t值 - 6.893 6.812 6.574 P值 - 0.000 0.000 0.0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早期神经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常规康复组、早期神经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神经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幅度更大,与常规康复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卧床时间比较

早期神经康复组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比较

常规康复组有17例致残,早期神经康复组有8例致残。早期神经康复组致残率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可自然恢复患者的替代运动或代偿运动。根据传统观念,脑出血患者应在疾病早期保持绝对卧床休息。 但是未长期卧床可导致术后功能障碍严重[3]。早期康复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因此对于术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应在早期采取积极的神经康复措施,以促进和加速患者的神经康复。在早期治疗过程中,由于早期康复治疗,可刺激和恢复脑组织受损区域的功能,在早期进行定期康复训练,可以提高病变周围组织突触,建立新突触,并建立新的神经通路而实现功能重组和补偿,从而有效恢复部分损伤脑组织神经功能[4-7]。通过进行术后早期康复,可有效提高脑组织可塑性,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建立受累区域侧支神经通路,减轻神经元损伤,保护脑神经。另外,早期康复需要注重循序渐进和积极引导,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积极引导患者更好接受治疗,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8-12]。

本研究中,常规康复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早期神经康复组则采取常规方法加上术后早期神经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显示,早期神经康复组效果、神经功能改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卧床时间、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相比较常规康复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神经康复组致残率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方法加上术后早期神经康复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卧床脑出血神经功能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