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留学生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留学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临床医学已成为留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2-3]。而在临床相关的课程上,内科学是内外妇儿最先学习的学科,它融合了病理学、药理学、生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等多门基础学科的内容,和妇产科、外科等有许多操作和手术的科室不同,内科学理论性、逻辑性强,而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常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学习难度加大[4],内分泌学作为内科学的分支,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等小腺体,专业性强,专业词汇较难理解。而对于留学生,则存在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及语言交流的障碍性等主观情况,使得内分泌学在留学生的教学中成为内科教研组的工作难点之一。
临床实习对在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的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他们来说直面患者与他们沟通并获取其病史资料是相对困难的,同时与我们医护人员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对他们的实习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5]。本研究采取了导师制和同伴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1+1+1”临床教学模式,人员组成为一名带教老师加一名中国实习生再加一名留学生,留学生和中国实习生结成“同伴”,对进入“1+1+1”临床教学模式的学生与传统实习模式的留学生和中国实习生分别进行考核比较,现将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内分泌科实习的中国实习生30人和外国留学生30人,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入“1+1+1”临床教学模式组和传统实习模式组。传统实习模式组(对照组)30人,其中中国留学生15人,男生6人,女生9人,平均年龄(23.27±0.70)岁,外国留学生15人,男生5人,女生10人,平均年龄(23.07±0.96)岁;“1+1+1”临床教学模式组(实验组)30人,其中中国留学生15人,男生6人,女生9人,平均年龄(23.40±0.74)岁,外国留学生15人,男生4 人,女生11人,平均年龄(23.87±1.25)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带教老师负责制,由具有博士学历、高年资主治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担任,保障了教学的质量。一名老师指导一名中国实习生和一名国际留学生。老师的工作重点是指导中国实习生和留学生在内分泌科全面的实习,包括教学查房、病例分析、基本操作的培训,定期检查实习生实习大纲的完成情况,定期组织实习生学习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知识,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中国实习生和国际留学生则按照各自的教学大纲实习。
实验组:在一名带教老师带教的基础上,中国实习生和国际留学生组成了“1+1”的同伴关系,从而形成了“1+1+1”临床教学模式。中国实习生和留学生各有优势,采用同伴教学模式可以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中国实习生在病史采集方面可以成为外国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帮助留学生采集病史;带教老师同时也是临床医生,临床工作繁重,大部分的实习时间中留学生都是和中国学生在一起的,并一起完成实习任务,中国学生能够引领留学生熟悉医院的环境和工作流程。而中国实习生则在与外国学生一起实习中,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出国深造;同时留学生也喜欢思考和提问,这会提高中国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内分泌科实习时间为1周,在实习结束时,对进入传统实习模式组的与进入“1+1+1”临床教学模式组的中国实习生和留学生分别进行考核比较。
中国实习生考核的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试、英文文献翻译。留学生考核的内容包括出勤天数、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病历书写。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留学生“1+1+1”临床教学模式组的出勤天数、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病历书写均优于传统实习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中国学生“1+1+1”临床教学模式组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与传统实习模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英文文献翻译成绩优于传统实习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留学生两组间考核成绩的比较(±s)
表1 留学生两组间考核成绩的比较(±s)
对照组(15人) 3.27±1.34 82.73±3.43 77.93±4.40 81.07±4.79实验组(15人) 6.67±0.62 89.53±1.92 83.20±2.51 90.20±1.90 t值 -8.96 -6.70 -4.03 -6.87 P值 0.00 0.00 0.00 0.00
表2 中国实习生两组间考核成绩的比较(±s)
表2 中国实习生两组间考核成绩的比较(±s)
对照组(15人) 90.20±2.93 88.13±4.37 83.87±3.54实验组(15人) 90.40±3.09 88.53±2.80 88.20±1.78 t值 -0.18 -0.30 -4.23 P值 0.86 0.77 0.00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新一代从事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生产经验的关键环节。从广义上讲,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同伴”是指以相同身份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这些人具有相似的社会属性,有利于建立互信,消除隔阂[6]。同伴教育利用同伴之间的共性和相似性,以身作则,使同伴更好地接受信息,对同伴产生影响[7-8]。它起源于澳大利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
目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采用中外学生分班教学的模式。该模型实现简单,易于学生管理。然而,随着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语言问题成为临床实习中最大的障碍。在临床实习中难以与患者沟通,难以采集到准确的病史。为了提高留学生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需要一种新的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中国实习生和外国留学生各有优缺点[9-11]。中国学生纪律性较强,准时上下班,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留学生则存在迟到早退的现象。医学是一门终生的学科,医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这点是目前中国学生最欠缺的,而留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和提问。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实习,可以引导中国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学习,增加学习自主性。中国实习生在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方面均优于留学生;但中国实习生对病史采集并不积极,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程度也较低;而留学生在问诊过程中会比中国学生更积极主动,对患者表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礼貌。虽然外国留学生的语言是询问病史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但他们在知识应用和疾病诊断思维方面都优于中国实习生,而中国实习生又可以帮助留学生解决病史采集时的沟通问题。因此我们结合了同伴教育模式的特点,将留学生与中国留学生结成一对。
“1+1+1”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留学生、中国实习生和及带教老师,其中留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12]。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和中国实习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将有助于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完善。目前,医学留学生教育在中国仍处于初始阶段,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和改进,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监督和奖励机制,才可以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深入发展。
因此,施行“1+1+1”教学模式,既有助于留学生的培养,对中国实习生的实习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