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晨兰 覃波 赵卫卫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日渐弱化,机构养老已成为养老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机构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生活环境改变,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国内关于养老机构老人生存质量、满意度调研较多〔1,2〕,对在住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德阳市养老机构老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1.1研究对象 2017年9~12月随机抽取德阳市13家养老机构中500位老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5~80岁;②无明显认知、言语及听理解障碍,可以进行正常交流; 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有明显认知、言语及听理解障碍者,有精神疾病障碍者。其中男302例、女198例,年龄66~78岁,平均(71.6±5.2)岁。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和量表500份,有效回收478份(95.5%)。其中公办养老机构老人268人,民办210人。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老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①一般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患病情况等。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ADL。barthel指数包括大便、小便、穿衣、步行、转移、上下楼梯、修饰、吃饭、如厕、洗澡10项。总分100分,其中,<40分为差,严重依赖 ;40~60分 中,中度依赖;>60分良好,基本自理。③老人心理健康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筛查,该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每个项目根据严重程度分为1~5级,分别计1~5分。该量表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第10因子“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阳性项目数指评为2~5分的项目数量,表示被试在多少项目中感到“有症状”。因子分=该因子的各项总分/该因子的项目数;因子分越高,表示该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因子分>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表示个体在该方面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④老人幸福度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估。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广泛运用于老人主观幸福度(SWB)评价。量表共24个条目,包括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正性体验(PE)和负性体验(NE)4 个维度,可归纳为正性因子(PA & PE)和负性因子(NA & NE)。总分=PA-NA+PE-NE+常数24分,得分0~48分。得分越高说明SWB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
2.1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健康情况 调查中的老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筛选阳性者(因子分>2分)分别占总人数49.4%、32.8%,43.6%,40.8%。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老人症状SCL-90中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不同性别老人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慢性病、ADL影响老人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养老机构老人主观幸福度 养老机构老人SWB与ADL呈显著正相关(r=0.897,P=0.000),与SCL-90中阳性项目数呈显著负相关(r=-0.418,P=0.003)。
表1 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老人心理状况调查对比分)
表2 不同条件老人心理状况调查对比分)
续表2 不同条件老人心理状况调查对比分)
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及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养老机构老年人除物质需求外,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重要因素。据全国首次老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群抑郁情绪高达39.86%〔3〕。 本调查养老机构老人抑郁、焦虑表现者明显高于上述水平。原因为养老机构老人以丧偶、失能、日常生活不自理者居多。传统亲情观念影响使老人对机构养老有心理排斥。生活环境突然改变,老人难以适应新生活。人际交往贫乏,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排解,抑郁焦虑情绪更为明显。因此养老机构不仅应满足老人生活上照料,更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子女的沟通交流可有效改善老年人心理状况〔4〕。丰富的文娱活动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精神生活。同时加强养老机构人性化建设,如居住环境“家庭化”、“个性化”等,改变目前养老机构“病床式”居住环境。
已有研究表明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低于老年男性,抑郁水平和症状高于老年男性〔5〕。 梅锦荣〔6〕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性别差异时发现女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抑郁症状,并且对生活有更大的不满。 本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人女性相对于男性有更明显的躯体化表现,表现为全身多处不适,过于关注及担心自己的身体疾病。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目前解释上述现象的学说有“危险因素暴露学说”,即老年女性面临较多的危险因素,如受教育水平低下、收入较低、婚姻问题等。因此,对于养老机构老年女性应该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亲属、朋友、同事及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和援助,因为社会支持可正向预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与其得到的社会支持各维度间有显著性的相关〔7,8〕。
本调查结果提示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受疾病、ADL能力影响,且国内已有相似报告〔9,10〕。本研究结果提示养老机构老人ADL、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老人SWB重要因素。SWB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老年人SWB与多种因素有关〔11,12〕,包括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内在因素及社会支持、居住环境等外在因素。养老机构老人多数处于带病生存状态,慢性病影响老人肢体功能,生活不自理影响其社会参与度,长期以往老人容易产生“无价值感”等消极心理反应,同时降低老人SWB。因此适当的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对养老机构合并慢性病、日常生活受限老人非常重要。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设立慢性病康复门诊,或采用医养结合模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康复训练指导,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老人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