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联 曾如笔 廖跟东 王金含 黄忠行
(1,广西田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1500;2,广西田东县祥周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1502)
田东县陈某2018年5月份饲养3000 羽土鸭,已基本达到上市要求,打算最后一次育肥后于中元节上市销售,鸭子饲养日龄104d,前期60日龄为全价配合饲料饲养,60日龄后逐渐过度为纯玉米饲养,过渡期15d,3 个多月来除偶尔出现个别死亡,无异常现象。鸭群于5月25日和 6月20日分别进行两次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的免疫。2018年8月8日陈某从本县粮油市场购回4.3t 玉米,8月12日开始饲喂,8月17日开始死亡 50 多羽,之后每天死亡 200 多羽。鸭子逐渐减料,部分不食,精神沉郁,衰弱无力,拱背,尾下垂,步态不稳,行走困难,衰弱死亡。部分鸭子晚上抢食正常,次日清早死于栏舍内。死亡鸭子越来越多,陈某损失惨重,随后到田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求助(以下简称中心)。
剖检3 只发病鸭:2/3 肝脏多灶性、树枝状出血、肿大、土黄色;1/3 肝脏硬化,坏死,肝周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2/3腹腔充满黄色浑浊液体;2/3 心包积液,内充满黄色液体;1/3破行鸭两腿内侧肌肉出血,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将3 只发病鸭肝、脾、淋巴结组织分别涂片,瑞士染色,未发现细菌。
挑取3 只发病鸭肝、脾、淋巴结组织及心包渗出液接种于普通琼脂、血平板,37℃培养24h,未发现细菌。
将饲喂玉米分成3 小袋共1.18kg 送广西兴源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报告 (编号SL20180316) 结果见附表。
中心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结合饲喂玉米后不久发病等病史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黄曲霉毒素B1中毒。检验报告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5009.22-201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族和G 族的测定,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送检玉米黄曲霉毒素B1检出量148ug/kg。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年10月14日发布、2018年5月1日实施的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 规定,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原料玉米加工产品限量每千克产品≤50ug,肉用仔鸭后期、生长期、产蛋鸭配合饲料限量每千克产品≤15ug[1]。陈某鸭日粮玉米送检黄曲霉毒素 B1检出量 148ug/kg,是原料限量的 2.96 倍,是配合饲料限量的9.87 倍。
立即停止饲喂发霉的玉米,更换新鲜无霉变饲料。注意饲料的保管,防止霉变。用0.05%的硫酸铜溶液清洗水槽料槽。
用多维葡萄糖、VC饮水,0.1%畜禽用复合预混合饲料肝肾康拌料,连用5d。经处置3d 后鸭群病情趋于稳定,一周后逐渐停止死亡,鸭子仅存活800 多羽。
陈某鸭子死亡2200 羽,直接经济损失12 万元。他怀疑鸭子死亡的原因是吃了黄曲菌霉毒素B1 超标的玉米导致,于是8月27日到田东县工商部门反映情况,经检查大队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开展调查。陈某把问题玉米全部退回给销售商潘某,潘某已将玉米全部售出,给取证带来困难。工商部门对售出的玉米进行调查,发现购买这批玉米的农户、养殖户拿回去饲喂的畜禽没有发现死亡或发病等问题。潘某对陈某单方送检结果不认可,拒绝赔偿。多次协商无果,陈某申请了法律援助,志愿律师王某受理了求助(广西欣和律师事务所)。同时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记者参与纠纷全程调解的录制和报道。
检验报告虽然检出黄曲菌霉毒素B1超标,但因单方送检不能证明是潘某售出玉米第一时间发生了霉变,还是陈某购回后保存不当而发生霉变。但陈某饲喂的玉米黄曲霉毒素B1超标已得到证实,与鸭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因潘某不能提供销售玉米的合格证明,存在过失。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第八条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根据以上规定,律师与陈某再次找潘某协商赔偿事宜,双方就赔偿金额僵持不下。
附表 检验结果表(单位:ug/kg)
因纠纷双方就赔偿数额不能达成一致,律师与陈某联系工商局要求出面组织调解。9月28日,纠纷双方、律师、媒体、政府、检测公司和中心均派人到现场参与调解。陈某要求潘某赔偿4 万元的经济损失,但潘某只愿赔偿2 万元,双方互不退让,当日调解无果。事后经工商部门多次调解,向纠纷双方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讲明利害关系,争取双方相互退让、相互谅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由玉米销售商赔偿养殖户3.2 万元,并在《消费者权益争议调解书》(东工商 [2018]第12号)上签字确认。10月8日,在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潘某赔偿陈某3.2 万元现金,本次纠纷最终调解成功。
黄曲霉毒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蔡邻酮,前者为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在水中溶解度低,对热稳定,裂解温度为280℃以上,其毒性比氰化钾大100 倍,仅次于肉毒毒素。常见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谷物。鸭、兔、猫、猪、犬较敏感,LD50 为 0.1~0.65mg/kg。急性中毒时,主要病变在肝脏,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等。人与动物持续地摄入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可引起中毒,主要呈现肝脏的慢性损伤。长期摄入较低水平或在短期摄入一定数量的黄曲霉毒素,经过较长时间后会发生肝癌。
本县广大养殖户喜欢用玉米饲养土鸭,因饲养周期长肉质鲜美,市场卖价在 32 元/kg 左右,供不应求。南方地区 3-4月春雨连绵,7~8月梅雨不断,是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高发期。陈某鸭子发病时持续下雨半个月,存放玉米的仓库直接搭建在放养鸭子的池塘边,湿度长期保持在80%~95%之间,温暖潮湿非常适宜黄曲霉菌的生长繁殖。鸭子喂食保存不当发生霉变的玉米容易引发黄曲霉毒素中毒。本案例鸭子养殖量3000 羽,发病死亡2200 羽,病死率高达73%。
笔者对本县粮油市场5 家玉米销售商进行调查,发现玉米均无合格证,也无出厂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无证已成为常态。同时每袋玉米只有单层塑料编织袋包装,无内衬聚乙烯薄膜防水防潮防真空包装,极容易吸潮发生霉变。9月21日潘某抽取其正在销售的玉米送广西兴源检测有限公司进行黄曲霉毒素 B1检测,检出量为 134ug/kg ( 检验报告编号为SL20180337),已超出原料玉米加工产品限量的2.68 倍,证明潘某出售的玉米黄曲霉毒素B1超标。广大养殖户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购入被黄曲霉菌污染的玉米,很容易引起黄曲霉毒素中毒,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