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文 胡水勋 林海燕
目前由于医院各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 从而加大了抗菌类药物的需求, 抗菌类药物在临床上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药物, 尤其是在非病毒感染的防治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一种常见的抗菌药物, 其不仅可以杀菌, 而且能有效抑制衣(支)原体、霉菌以及螺旋体等微生物。但是随着该药物使用范围的扩大, 滥用药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使得该药物引发的一些不良反应受到人们的关注[1]。因此, 本文选取本院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120 例因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资料进行分析, 以期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策略,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120 例因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4 例, 女56 例;年龄21~66 岁, 平均年龄(43.21±8.34)岁。其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43 例, 呼吸道感染44 例, 妇科感染16 例、消化系统感染10 例, 骨科并皮肤软组织感染7 例。
1. 2 方法 详细了解120 例患者的年龄、病史以及用药方式等信息, 分析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涉及部位, 并统计各类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及不同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1 患者用药情况 120 例因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28.3%(34/120)的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 23.3%(28/120)的患者服用加替沙星, 20.0%(24/120)的患者服用氟罗沙星, 13.3%(16/120)的患者服用洛美沙星, 8.3% (10/120)的患者服用环丙沙星, 6.7%(8/120)的患者服用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见表1。
表1 120 例患者用药情况(n,%)
2. 2 不良反应涉及部位 120 例因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不良反应涉及部位主要为皮肤系统(40.0%), 其次为全身性(20.0%), 第三为胃肠系统(16.7%)。见表2。
表2 120 例患者不良反应涉及部位(n, %)
2. 3 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0 例患者中, 通过静脉滴注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7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2%;通过口服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3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8%。静脉滴注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治疗。见表3。
表3 120 例患者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抗菌广谱类药物, 为人工合成药物, 现今临床用药主要是第三代药物, 且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第四代药物开始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各类细菌的生物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例如革兰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阴性杆菌等, 此外还可对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发挥其效能[2]。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抑菌方面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其耐受性不断增强, 但同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出现[3-5]。
本组资料通过对120 例因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不良反应涉及部位主要为皮肤系统(40.0%), 其次为全身性(20.0%), 第三为胃肠系统(16.7%)。皮肤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通常为注射处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或瘙痒等现象;全身性不良反应通常为寒战、脱水、发汗或发热等;胃肠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则为食欲差、呕吐、腹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左氧氟沙星(28.3%)、 加替沙星(23.3%)、氟罗沙星(20.0%)、洛美沙星(13.3%)、环丙沙星(8.3%)以及氧氟沙星(6.7%)。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静脉滴注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4.2%)高于口服治疗(35.8%)。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最大限度地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严格药品管理, 建议从3 个方面开展工作:①从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剂量方面进行规范, 建议使用“最小量”用药原则, 即在不影响药物效果的基础上给予最小剂量进行治疗,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6,7]。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70%的药物之所以会出现不良反应, 究其原因是因为药物滥用[3]。因此务必要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剂量及方法, 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医师及护理人员应尽可能让患者服用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药物, 例如氧氟沙星等。②完善用药监管,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首先应对医师给药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管, 其次应改进医院监管环境。这就要求医院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 对医师给药方式进行规范, 培养其责任心, 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口服药物, 避免使用注射药物[8-10]。此外还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减少大处方药的应用, 明确氟喹诺酮类药禁忌证, 培养安全给药理念。③建立相应的药物监管部门, 对院内各科室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加强监管, 一旦发现不良用药行为要及时给予处罚, 以不断加强用药合理性, 确保用药的规范性[11-13]。
综上所述,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给予严格的监管, 做到规范用药,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升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