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急诊常见疾病, 尽管不会使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但是发病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该种症状时需要选择安全性高, 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疗效, 恢复正常心律, 稳定和缓解病情的治疗方法[1]。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开始尝试使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和心脏电复律治疗方法, 此种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但是临床医生还是将药物治疗作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差异, 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78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随机分为A 组及B 组, 每组39 例。其中, A 组中女16 例, 男23 例;年龄22~73 岁, 平均年龄(46.3±9.2)岁;平均病程(15.1±1.7)年。B 组中女18 例, 男21 例;年龄23~76 岁, 平均年龄(46.8±9.8)岁;平均病程(17.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均给予高流量吸氧处理, 持续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监测, 建立静脉通道。A 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70056]治疗, 150 mg 胺碘酮加入4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 注射时间控制在10 min 左右, 注射之后如果效果不佳, 15 min 后再次给予150 mg 胺碘酮静脉注射[2]。B 组患者给予维拉帕米(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343)治疗, 5 mg 维拉帕米加入4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 注射时间控制在10 min 左右, 如效果不佳, 则在15 min 后再次给予患者5 mg 维拉帕米静脉注射。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后均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进行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 24 h 复律率, 72 h 再复发率,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律标准:患者窦性心律恢复,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效标准:没有达到上述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复律效果比较 A 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时间为(9.47±3.51)min, 24 h 复律率为89.74%;B 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时间为(8.15±2.51)min, 24 h 复律率为71.79%。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0, P>0.05);A 组患者24 h 复律率高于B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律效果比较[n(%), %]
2. 2 两组患者72 h 再复发率比较 A 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复发, 72 h 再复发率为2.56%;B 组患者中有8 例患者复发, 72 h 再复发率为20.51%。A 组患者72 h 再复发率低于B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χ2=6.155, 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者中2 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在减缓药物注射速度之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B 组患者中1 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 停药之后心律正常;2 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1 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 在停药之后不良反应消失,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胺碘酮属于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按照相关研究能够看出, 胺碘酮能够有效改善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 还可以减缓房室结与心房结的传导速度, 有效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3]。部分学者认为, 心律失常患者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时则应当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然而由于该种药物会降低周边血管张力, 所以在应用期间需要控制药物速度, 避免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4]。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给予患者胺碘酮药物治疗之后, 尽管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比较缓慢, 但是24 h 复律率比较高, 并且在72 h 再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 优势。
维拉帕米是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在临床上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可以对收缩细胞和心肌传导起到调节作用。按照部分学者的研究报道显示, 维拉帕米可以对心肌细胞膜钙通道起到阻滞作用, 避免钙离子内流, 对窦房传导、房室传导以及心肌收缩起到抑制效果。维拉帕米可以对传导系统起到明显抑制效果, 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并且转化为窦性心律时, 则需要及时停止注射维拉帕米药物, 以免患者出 现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等症状[5-7]。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给予患者维拉帕米药物干预之后, 虽然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快于胺碘酮, 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24 h 复律率、 72 h 再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胺碘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时采用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均能够获得显著效果, 相比于维拉帕米药物, 胺碘酮24 h 复律率高, 72 h 再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均 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