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9-06-10 07:45李艳吴际谭晓君刘君君罗颖亮李锐清何瑞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面内镜黏膜

李艳 吴际 谭晓君 刘君君 罗颖亮 李锐清 何瑞华

SMT 起源于食管黏膜下各层中, 患者日常生活自觉无明显临床症状, 多因健康检查或胃部不适行内镜检查被偶然发现[1]。食管黏膜下肿瘤(esophageal submucosal tumors, SMTs), 以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和间质瘤为主, 绝大多数为良性, 但较大直径或形态不规则仍有一定几率发生癌变, 在发现后及时接受治疗为主要预防方式[2]。手术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这种手术方式因其微创的优势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首选[3]。经超声内镜辅助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挖除术均为微创手术。本研究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分析, 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2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60 例SMT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内镜检查明确为SMT 且为单发;对手术风险知情同意可配合回访;临床资料完整;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4]。排除标准:曾接受过SMT 手术;胃部恶性肿瘤病史;胃溃疡未愈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7 例, 女13 例;年龄32~71 岁, 平均年龄(52.3±6.7)岁;肿瘤直径9.2~35.3 mm, 平均肿瘤直径(17.2±6.5)mm。实验组患者中, 男16 例, 女14 例;年龄33~ 70 岁, 平均年龄(51.8±6.5)岁;肿瘤直径7.8~34.8 mm, 平均肿瘤直径(18.0±5.7)m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1. 2. 1 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者在内镜下准确定位肿瘤, 采用针形切开刀于病灶基底边缘标记, 多点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靛胭脂和肾上腺素混合液), 用针形切开刀切开病灶基底周围黏膜, IT 刀于病灶下方剥离, 直至完整剥离病灶。

1. 2. 2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超声内镜辅助内镜下挖除术治疗。术者在内镜下准确定位肿瘤, 于病灶边缘采用氩气刀标记, 病灶处多点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靛胭脂和肾上腺素混合液), Hook 刀纵行切开, 仔细分离瘤体周围黏膜下组织和平滑肌纤维, 取出瘤体, 用钛夹缝合创面。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创面大小及深度、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完整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为内镜下切除肿瘤开始至完全切除后时间。胃肠恢复判定标准:患者可恢复半流食, 且二便正常, 肠鸣音正常。术后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及溃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创面大小、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x-±s)

2. 2 两组患者肿瘤完整切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3、5.1923, P=0.0227、0.0227<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肿瘤完整切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因SMT 发病位置的特点, 患者通常无任何自觉症状, 多为偶然发现。间质瘤为SMT 常见类型, 具有潜在恶变性, 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逐渐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 主要包括剥离术与挖除术[5]。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采取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能够避免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活动性出血或机械损伤。实验组患者的创面大小、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采取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明显缩小创面深度、面积, 缩短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 采取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SMT 患者的肿瘤可被更完整的切除,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 采取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SMT 患者, 能够减少创面大小及深度, 有效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其肿瘤的完整切除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创面内镜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