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
【摘 要】 本文在解释敬畏生命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敬畏生命意识的现状。针对大学生敬畏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敬畏生命观、优化生命教育环境、建设好生命教育专题网站等措施,从而提升大学生生命品质等培育策略。
【关键词】 敬畏生命;大学生;生命质量
一、敬畏生命的内涵
敬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又敬重又畏惧”。 “awe”一词在《韦伯大字典》中解释为:一、一种混杂着惧怕、尊敬和惊讶的情感;二、被某种神圣的或神秘的东西所激起的恐惧的尊敬。因此敬畏可以理解为人类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神秘性对象所具有的一种掺杂着惊讶、恐惧的尊崇的情感。敬畏是对与人类生命攸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和恐惧。它主要关注人的内在的生命需要,与人的生活信念、生存方式紧密相连。在生命伦理思想史上,施韦泽是第一个明确指出应该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的人,在他看来,只涉及人对人的行为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动能。敬畏生命,从对人的生命的敬畏扩展到对一切动植物的生命的敬畏,敬畏生命理念至此被施韦泽提升为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他认为:“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理。”[1]
二、当代大学生敬畏生命意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这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缺乏基本的认同。这些人,不仅对他人和其他生命漠视,而且对自己的生命也及其漠视。他们要么虚度生命,得过且过,没有追求,要么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择手段。
三、当代大学生敬畏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1、敬畏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失
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升学,所以,学习的主要内容与考试相关。在大学阶段,虽然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大学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仍然以书本知识为主,依然把考試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优指标。在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视,教育对象失去了主体性,知、情、意得不到和谐发展,生命的丰富性被单一化。由于幸福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所以,教育对象在受教育过程中,科学的生命伦理价值观就很难形成。使得一个人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并未形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一切生命的理念。
教育的工具化。在知识本位、技术至上价值观的影响下,教育的功利性更加凸显。教育部分地被异化,背离了最初的使命,早期人文主义价值理念被丢弃,缺少了对生命中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培养;背离了教育的最高目的—以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教育不断工具化的影响下,生命的思考被淡忘,生命的情感培养被忽视,生命不被理解和尊重,从而导致学生在生命价值及意义、生死问题上的无知。
2、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与大学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在极大方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首先,网上充斥着如色情、暴力、恐怖及虚假欺骗事件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容易造成大学生精神迷茫、绝望和分裂,轻生、杀人、伤物等极端发泄现象时而出现。其次,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网络信息的传递总是以各种符号和数字的形式存在,很难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监管,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一方面使大学生容易产生主体冷漠、孤独和压抑的人际障碍,破坏正常的人际交往。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容易摆脱现实道德的约束,使传统社会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失去作用,致使大学生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观念淡漠,道德责任下降和道德行为缺失。引发发布虚假信息、搞恶作剧、网上偷窃和传播病毒等等不良行为。
社会环境对敬畏生命教育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国际化,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贫富差距、不断上涨的房价、失业、高昂的医疗费等社会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冲击比较大。加之,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由于大学生刚接触社会,对这些问题缺少理性的分析,因此,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四、大学生敬畏生命意识的培育
1、树立正确的敬畏生命观
敬畏生命观的本质就是“敬重一切生命,更敬重人的生命”,尊重一切生命,更要尊重人的生命。所谓敬畏生命观,就是把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作为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评判原则,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看法。
(1)珍惜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其他一切价值是以生命价值作为前提和基础的。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没有人的生命就无所谓人的发展,无所谓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茫茫宇宙中,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机会,所以要珍惜生命,不要一遇到挫折,就践踏自己的生命。无论外界环境多么艰难困苦,只要生命还在,就有改善、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珍惜生命,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损害生命的事,如吸毒、纵欲、过劳等坚决不做。珍惜生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对于拥有生命这件事太习惯了,习惯了,也就不珍惜了,直至恶果暴露时,我们才悔恨不已。追求成功、财富无可厚非,但不能以损害生命为代价。健康生命永远是第一位,没有它,一切都是虚无的。
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最需要的是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需要才会更好地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在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爱他人的生命,同情别人的生命。如果没有同理心,不能够推己及人,这种人很容易对别人的生命产生冷酷的态度。
(2)热爱生命,对生命负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我们要让大学生懂得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不仅要活的长,要活的广而深,活的有意义和价值是增加生命广度和深度的最好方式。要使生命有价值和意义,就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每个人都应当有责任心,首先,对自己有责任心,这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对自己不负责,怎么可能對他人、对社会负责呢!怎么可能做事认真。相反,对自己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定会全身心投入,积极地负起责任。
2、优化生命教育环境
优化生命教育环境,高校要负起责任。切实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在教学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要渗透生命教育。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生命教育,并以此作为考核大学生德育水平的一项指标。要优化课程评估体系,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减少应试教育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另外,实施生命教育,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培育健全人格,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促使其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黄赌毒,对有害身心的活动,坚决予以抵制;教育大学生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坚守平等、尊重、不伤害等原则;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到社会现实,也要兼顾文化多样、多元性的实际,从而统筹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的关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3、建设好生命教育专题网站
建设生命教育主题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生命教育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形成网上网下敬畏生命教育的合力。网络敬畏生命教育要坚持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贴近校园生活,及时关注大学生思想状况,对于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予以回答和解决,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设立校长信箱等形式,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构建良好互动机制等。提高大学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加强校园网的监督管理力度,有效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积极掌握网络管理主动权必须密切关注网上舆情,网上舆情必须密切予以关注,校园网上动态必须予以及时了解,对其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必须做以认真分析,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必须敏锐地予以捕捉。努力减少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另外,重视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教育大学生遵守网络伦理,提高大学生鉴别信息真假善恶的判断力和应对能力,绝不发布色情、虚假、暴力等不良信息,学会有节制并合理地使用网络。
【注 释】
[1] 陈泽环.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 陆树程,朱晨敬.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J].社会科学,2008.
[2] 安希孟.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端[J].现代哲学,2007.
[3] 康永征,李建权,王跃敏.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敬畏信仰的缺失与重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
高 宏(1978—)男,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