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夫 邸长江 金颖 王力岩 邵文博 张垠 高建 齐攻阵
摘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应该善于运用互联网络技术融合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相关内容,鼓励红色社团成员积极参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之中,同心协力共同构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网络阵地,有效拓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途径,强化“三全育人”效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红色社团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国内各大高校基本普及网络教育基础配备,网络硬件购置力度逐年提升,红色社团参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线上平台积极作用不断彰显,有效提升 “互联网+”背景之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于红色社团成员的育人时效性。
作为“互联网+”背景之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载体的红色社团,其社团成员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时代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他们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负责人员通过各项理论学习、专业创新和公益活动强化红色社团担当意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负责人员利用“互联网+理论学习、互联网+专业创新、互联网+公益实践”线上线下活动形式,有效引导红色社团成员将理论学习、专业创新和公益实践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身体力行,敢为人先,积极参与相关线上线下活动,在诸多活动之中更加深入了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相关理论内容对于高校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互联网+”背景之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负责人员积极利用网络媒体技术结合爱国教育、专业创新和公益实践相关内容,潜移默化的引导社团团员利用所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相关理论指导自身各项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有效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更加深入学生相关组织,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先锋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途径的重要选择。红色社团成员处于互联网时代“原住民”,对于“互联网+”业态以及业态衍生产品具有较大关注程度,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应该顺势而动,主动掌握“互联网+”技术,运用媒体融合技术,及时更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线上平台相关内容,有效应对互联网络负面舆论对于红色社团成员消极影响。
(一)“互联网+”对于高校党建基层工作模式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传播,多人共享网络信息,高校师生信息获取速度达到同步,甚至由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忙于日常党团活动、党团例会和党团资料归档等等若干工作,进而滞后于红色社团成员获取理论学习、专业创新和公益实践相关信息。“互联网+”业态模式与业态衍生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红色社团成员对待周围人际关系与网络交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党建基层工作人员应该应势而行,积极探索有效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融合“互联网+”业态衍生产品所提供的媒介平台独有属性特征,创新高校基层工作模式,使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更加贴近红色社团成员所想、所学与所需,进而有效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针对性与影响力。
(二)“互联网+”对于红色社团成员身心健康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蓬勃发展,相关业态取得引人关注的成绩。但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应该更加关注相关“互联网+”业态及业态衍生产品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正值人生花季的红色社团成员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效应。据相关报道,由于相关短视频平台内容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红色社团成员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消极影响,进而国家网信办工作人员联合约谈16款网络短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对其中12款平台作出应用商店下架的严厉处置。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互联网+”相关业态良好态势是支持肯定的,但是对于毒害红色社团成员身心健康的不法“互联网+”业态衍生产品是给予重拳出击,一票否决的。例如:在某短视频app软件播放视频中出现不堪入目的场景,对于红色社团成员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与道德标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甚至部分红色社团成员如果模仿不良行为,对其自身来说轻则影响学习、生活与身心健康,重则将会触犯法律,遭至法律制裁。
互联网自身具有时效性、及时性、互动性与共享性等等诸多独有特性,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应该把握互联网独有特性,注冊以学校、院系、班级和辅导员为主要实名用户的“互联网+”业态衍生产品客户端,主动占领“互联网+”信息高地,鼓励红色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相关线上活动,将积极健康、和谐温馨校园内容上传发布,引导红色社团成员正视自身发展情况,勤奋努力、勇于争先,完善自身品德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更加积极参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因此,根据实际所需,提出以下若干对策。
(一)强化政治意识,架构网络平台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研判分析“互联网+”业态衍生产品发展态势与相关信息传播内容发展趋势,强化政治意识、端正做事态度、完善工作手段,结合当今流行的“互联网+”衍生产品客户端特征,构建“互联网+党团交流”网络平台,通过上传弘扬时代精神的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鼓励红色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线上讨论与交流活动,有效把握网络舆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线上舆情氛围,引导红色社团成员线下组织、参与相关主题党团班会,依据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反馈情况,倡导红色社团成员充实自身所需,完善自身素养,长此以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不断优化“互联网+党团交流”平台相关构架、丰富“互联网+党团交流”平台相关内容,创新“互联网+党团交流”平台运营模式,有效提升红色社团成员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指导红色社团开展更多富有成效的相关党团实践活动,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二)聚焦学生所需,提升自身素质
高校基层党建人员应该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时刻关注学校百度贴吧、学校官方微博账号互动情况、学生个人朋友圈转发情况以及其他“互联网+”衍生产品客户端使用情况。同时,红色社团成员作为学生群体之中优秀代表,若有發现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通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网络平台媒介传播,及时向高校基层党建人员反馈相关信息,有效消除不实信息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消极影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身处互联网信息虚拟世界与“互联网+”业态衍生产品之中,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专业素质情况、红色社团成员组成情况,以生为本,转变教育方式,深化教育理念,充分尊重红色社团成员主体地位,关注红色社团成员日常生活之中所思、所需和所求,鼓励红色社团成员养成终身学习的求知习惯。同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领会国家政策方针内涵要义,切实关注自身工作需求,保持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通过了解“互联网+”业态衍生产品日常功能,学习和掌握当今实用的网络技术与网络知识,借助“互联网+”业态衍生产品媒介,以红色社团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相关实事新闻、高校动态、党团风采推送到相关客户终端,扩大红色社团成员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义精髓了解范围,使其更加乐于参与、乐于互动和乐于分享,从而能够有效依托红色社团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时效性。
“互联网+”背景之下以红色社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任重道远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应该关注当今时事发展,明辨事态状况,鼓励红色社团成员积极参与“互联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相关党团主题线上线下活动与相关音频、视频制作流程,从而在寓教于乐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增强个人素质,夯实专业学科基础,引导红色社团成员争做具有爱心、真情、善德的时代新人,为日后成为祖国栋梁之材奋力拼搏。
参考文献:
[1]姜军.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02):51-55.
[2]刘洋.“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工作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6,(11):72-73.
[3]王宇龙.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2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