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传播在我国的社会信息传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但起着舆论引导作用,而且能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筛选,保持社会的稳定性。本文对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背景进行了简述,而后对我国新闻传播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美国教育模式和苏联教育模式的借鉴进行了分析,以此对新闻传播学在当代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教育模式 历史选择 当代创新
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中主要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不论从其产生还是到现在的发展进步,其对信息的传递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新闻传播学的教育从历史选择到当代的创新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这其中教育模式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传播工作者的教育侧重点也不同,这主要是由社会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我国新闻传播学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升,其教育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外国一些成功的模式。对先进教学模式的采用不但可以节约教学成本,而且可以提升教学的水平。我国新闻传播发展初期的教学模式主要借鉴的是美国和苏联的模式,在当时成功的总结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发展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位列全球前几位,各种信息媒体全面发展,这对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在自媒体和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学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发现新型的教育模式,使之能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随着各种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个别的专业或个别的人群。自媒体的发展使新闻的传播扩大到全社会,这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是一项不小的冲击。要加强新闻传播学生的专业性和引导性,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学使之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则加强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闻传播发源于欧洲,但是此项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却是美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新闻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报刊,其对美国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都起着推进作用,有效的帮助美国人民了解时政新闻,对民众情绪起到了安抚作用。我国的新闻事业刚刚起步时正是内忧外患的时期,人民的情绪也急需得到安抚,此时学习美国的新闻教育模式这对当时的新闻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新闻传播学发展相较于其报刊的发展要落后很多,其在经过多番努力后才获得合法的地位,而后发展出两种主要的教育模式:密苏里大学职业教育模式和哥伦比亚大学精英教育模式。美国的新闻学最早可追溯到1900年,在之后的不断发展中密苏里大学率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闻学院。因美国的大学教育一直对职业应用方面的教学有歧视,所以新闻传播学这种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当时的大学中发展比较缓慢。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在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育上找出了科学的方法,将二者有机制结合到一起,一度成为新闻学教育的榜样。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新闻学院,这成为美国新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至此美国的新闻传播学的教育在主流的大学中占据了合法的地位。
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在形成初期也是从报刊开始的,前期主要是为了对群众进行舆论引导,新闻教育开始的标志是1918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此时的教育模式基本都是从美国的教育模式复制来的,但我国的教育大环境相较美国要好很多,我国的新闻教育学是从北京大学开始的。我国新闻教育在形成初期主要采用的是美国密苏里模式,因为此教育模式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很适合当时的国情,再加上有关人员对密苏里模式的大力宣扬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此模式的发扬。
我国近代新闻学是社会主义的新闻学,其教育模式不但重视新闻学的理論知识和实际操作,而且很注重对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对群众舆论的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的各种思想深受苏联的影响,新闻学也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
苏联新闻学前期也是通过报刊对意识形态进行宣传的,之后才发展出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模式。这是因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宣扬离不开新闻工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新闻教育的快速发展。前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宣传人员为主,学期一般较短。之后随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其新闻学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且忠诚的思想战士。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教育模式是在苏联模式上的发展形成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在建国前期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美国教育模式的学习就基本停止了,之后我国的新闻学教育主要借鉴的是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国家更是为了学习苏联的新闻教育模式,而派专人到苏联的有关大学进行系统的学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在发展前期过于注重新闻学,这导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我国新闻传播学的教育工作对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知识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学习与利用,使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在原来苏联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有了长远的发展。根据对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在教育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当前社会情况的教育模式。
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和教育观,把意识形态放在主要位置。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政治方面,这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大不确定因素,政治方面是随着体制政策的变动随时发生改变的,这就需要经常与有关部门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争取将变动降到最低水平。新闻传播学不但有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践的课程,这是教育创新中的主要内容。新闻传播教学工作者要依照社会新闻的具体变动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整改,同时也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不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新闻传播学在现阶段不但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同时受到新媒体及社会多元需求的双重压力,这引起了很多行业内部专业人员的关注,纷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旦教授和张志安教授的观点。
黄旦教授主张从三方面对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一是此学科的基础范围要扩大,要基于全球化的新闻传播;二是网络的出现,使新闻传统的以传播为目的的报导失去了其自身优势,应重点开发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度评论等功能;三是将原有专业重新整合,重视对综合人才的培养,对教学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结构性的整改。
张志安教授则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两方面新闻传播学教育过程中该具备的特点:一是注重为社会提供专业的公共信息传播者;二是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参与服务公共传播的意识。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过程要始终坚持意识形态为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人才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培养。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在现阶段的教育较之前不但规模有大幅度拓展,且其内容深度也有了质的提升,但其教育重点仍然是意识形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下,国家加强了对新闻传播学的重视程度,新闻传播学不但要对实事新闻进行传播,同时要做好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在专业化教育的培养下我国的新闻行业具备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党政机构也将更多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放在新闻学上。
传统的新闻学教育注重的是对记者编辑的培养,其培养人才项目较单一。现阶段对新型新闻人才的培养则注重的是其舆论分析能力、信息传送、媒体公关能力等综合实力,这其中还包括对不同媒体的制作管理和运营的能力。这就要求新型专业人才不但要加强对新闻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对社会信息及新闻传播的新方式和新型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应用能力。因此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要建设各专业优势互补共同合作的新闻系统,将不同的学科有机的整合到一起,使各自的優点和特点综合展示,方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仍在持续探索发展中,这将不断促进新闻学的发展进步。
新闻学是一门文理综合的学科,不但要包括实践学习也包括技术知识的学习。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有历史的选择的必然性,也有技术落后的原因。在此过程史,我国的新闻工作者在不断的发展探索,最终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特色的新闻学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我国的新闻学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意识形态的主要地位,在发展新闻舆论引向及事件分析作用的同时更具专业精神,使其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传播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骆正林.我国新闻学教育模式的历史选择与当代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8):145-150.
[2]史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5).
(作者简介:李想,硕士,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位: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从事语言传播、新媒体传播、传媒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