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点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核心素质培育的基础性训练课程。同时,小学语文也是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科目。就当今小学受教育者心智发展成熟程度以及教材的特性,更需要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以深化教学目标,摆脱教材局限,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确立特点鲜明的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立德树人 教学方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新时代,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教育要坚定不移地指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这奠定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推进教育改革带来新思路、新方向;小学语文教育融合立德树人理念是切合时政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重要举措。
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全面性人才。在新课改的推进之下,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不再一味要求成绩,而是强调以人为本,提倡“千人千面”,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语文教育中融合立德树人理念,不仅能提升教学的质量,更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认识,提升学生的社会性。同时让受教育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自我价值观,提高创新能于创造力。
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通过对优美句子的解析、摘抄、理解和运用,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养,为学生进入初高中阶段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文学素养的提高,还会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文学素养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品位,培养文学素养对儿童的成长史十分有利的,能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童年,帮助学生修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语文作为一门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科目,其赞扬和歌颂我传统美德,将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通过教材形式充分展现。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将立德树人理念荣二部教育中,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基础,提升民族文化素养水平。
文章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也是教师授课的重点,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剖析教材重点与内涵,实现语文教育理念的传授。在实践中,精读文章能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水平,同时让学生以文章为榜样进行模仿学习。提升语文素养以及文化素养。
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阅读也是有兴趣的,但是更多学生并不喜欢阅读课堂上的文章,而是喜欢看小说或更生动有趣的文章。尤其是在教师要求学生完整把握文章,阅读两至三遍时,学生表现的往往不够配合。
事实上,教师的课程只有45分钟左右,根据心理研究表明,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不超过十五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想要做到让学生对教学重点进行学习并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时间是非常紧迫的,所以教师要把握文章重点,让学生进行分段阅读、重点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芙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在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联系是一种强化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强烈的代入活动,提高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在教育中,教师将情境联系带入语文学习中,能够有效的避免低龄儿童引起文化水平薄弱导致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的在语文教育之中形成自我意识,提高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生活实际创造情境,以生活实际作为情境联系的素材,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作为例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读时,可以以当地的山峰作为举例。以加强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理解。
导入活动是一种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的方式,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在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深入查询并检索与教材相关的导入知识,丰富课上导入活动的范围,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导入活动的价值与作用。
教师还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分组,让受教育者自主在课后进行导入活动准备,将导入知识安排给受教育者进行自主处理,在课上让受教育者以团队形式主持导入活动。集思广益,充分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达到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知识传递的时效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学生普遍拥有智能手机以及电脑等设备。小学学生会更倾向于利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如阅读电子书籍或游戏,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降低学生对学习的自制力和控制力。在实践中,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为学生树立模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在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背景之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节约板书时间,同时教师可以将有关课程的更多信息纳入授课中,更好的将实践与书本知识相互联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影片、听取录音这种方式来进行学习。以《师恩难忘》为例子,教师可以将有关师恩的影片片段剪辑,以贴合文章,深化内涵,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自己的“师恩难忘”观。
文是重要的人为基础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阅读是无法避免的,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去阅读,就没有思考的源泉和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文化基础薄弱,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时期,教師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教育,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转变学生的认知,提高下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并激发阅读的趣味性,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素材和基础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学习不同作者的对世界的看法与认识,强化其本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同时吸收不同作者的经验,加强自身的语文能力,将不同的语文教材融合,提升自我,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偏向,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因为学生本身的认识水平不高,所以对于阅读刊物教师一定要严格把关,教师要选择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状态的刊物推荐学生阅读。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态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有部分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保持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对学生采取以成绩定夺优劣的评判标准。然而在多元化世界的发展之下,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越来越明确,教师简单的将学生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不符合核心素养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多元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模仿能力很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的认识不足。语文教师要抓住这点“双面剑”从自身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要与家长一起,在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以实际行为进行语文教育,加强语文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素养型目标。
语文素养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科目,深化语文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教育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根本理念,充分结合互联网媒体的全面性在实践中更好的将语文教育立德立智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董新宇.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3):98-99.
[2]万春莲.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174.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