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校人才培养比较探究

2019-06-08 02:26郭姗夏菡斐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比较启示人才培养

郭姗 夏菡斐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本文立足人才综合素养培育,从导师制、朋辈教育、人文素养及文化建设、校友资源维护四个方面对中英两国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其给予我国高校工程创新人才的综合素养培育的启示。认为,在这些方面,我国高校都有可学习和借鉴之处,但也要基于本国文化和国情,尊重本国的历史和传统,更要依靠本国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 中英高校;人才培养;比较;启示

20世纪90年代前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思考并着手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以迎接新世纪更快速的发展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列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1989年,《华盛顿协议》成立了,它是由美国等6个英语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发起,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我国于2013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2016年6月我国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随后,我国全面参与《华盛顿协议》各项规则的制定。国内高校也纷纷启动工程教育认证,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国家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时,将享有与本国毕业生同等待遇。所以近年来,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也成为各工科院校的重要工作,认证的各级指标也明确地指明对于工程创新人才不只是专业学习,综合素养培育也是同等重要。[1]

英国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不仅有着厚重的教育底蕴,同样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也有其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特别在对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布鲁克斯大学进行深入考察调研后,发现英国高校在人才教育、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养培育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和特色举措,我国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可以去借鉴和参考。

一、中英两国高校的导师制比较

英国高校普遍实行导师制,特别是牛津和剑桥,学院或者系里为每个学生安排导师,导师可以由教授担任也可以由讲师、博士来担任。每周学生都会和导师见一次面,进行1对1的有专题的讨论,导师也会给学生安排科研或者研究任务,同时导师也掌握着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英国大学是一年三学期制,每个学期8周,每学年一般15门左右的课程,学院还会根据学生的课程变化调整导师,可以说导师制的施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扎实,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养成主动学习、独立研究和思考的习惯。[2]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导师制度建设上也有很多举措,比如博导班主任,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接触科研,提升综合实力;比如对于新晋教师的职称评定要求中加入学生日常教育指导的具体要求等。英国牛津剑桥因为是精英式教育培养方式,与我国普遍的高校教育方式还是有所不同,在导师制度上,照搬肯定是行不通的,不过我国可以借鉴英国高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对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上有所探索,特别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导师制对于学生的科研启蒙、学术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中英两国高校的Peer support(朋辈教育)比较

Peer support(朋辈教育)其实是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上的一大有力支持,比如牛津大学特色的夜间热线,就是由学生志愿者来担任的,与来电的同学谈心,做初步的心理疏导,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这项工作已经施行几十年。同时,英国高校特别是牛津剑桥各个学院在学生生活区设置活动室,依托朋辈教育,让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或者给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所以无论是他们的老师还是学生总是会很自豪的说在牛津剑桥,学科交叉是常态。当然,在学生会层面、宿舍管理等方方面面,学生互助的角色随处可见,他们不仅为同学们提供租房等援助,还会成为生活园区管理辅助乃至教学辅助等角色。

我国高校在朋辈教育、榜样引领上也是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工作,从学生的三自管理,到导生制度,各个高校也是在为学生搭建各类平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高校在此项工作中的困难。英国各高校学生规模人数较之我国高校是非常少的,以牛津大学为例,整个牛津大学学生人数就和国内一所中等综合类大学的人数相近,但是她的教辅生态圈人数接近3到4万人,所以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资源,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机会去开展各类朋辈教育。但是,我国高校也是迎难而上,有的在学生生活园区开展各类工作,有的在校内开设各类创业咖啡,一方面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一方面给其他学生搭建沟通交流互助平台。

三、中英两国高校的人文素养及文化建设比较

英国高校的学者或者知名教授,无论他们的专长专业是什么,但是他们的人文素养也是非常高的,他们在授课时,经常有机会展示个人的一些才艺或者个人对于哲学或者文学的思考。比如,牛津的一位哲学教授有着高超的钢琴琴技,一位数学家对莎士比亚有着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会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学生对于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也会有了一定的自我要求,这些优秀的学者、教师真正做到了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同时,英国高校也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会及各类文艺团体,虽然英国高校没有明确的在体育、艺术、人文类课程上设置学分要求,但是学生明显在这些专业以外的领域内以个人兴趣爱好的形式在积极参与着。通过与英国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探讨,了解到英国学校在这些素养培育方面的软硬件配套条件的提供其实不如我国高校这么主动和全面,但是因为英国的企业非常看重学生学习以外的综合能力,所以学生对于综合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自我要求非常高。

这种超高的自我意识,在我国高校学生中普遍还是不足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其实是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其中在文化自信上,国内高校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大人文素养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自知不足,培育学生自觉学习,激发学生自强自信。以文化育人来培育民族自信或许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今后的一个工作大方向,一个人内心对于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文化的自信对于他个人的三观形成、行为导向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起点其实也是定下来整体的基调,自信也激发认同感,提高后续教育和理念植入的接纳度。

四、中英两国高校的校友资源维护比较

英国高校普遍在校友资源维护上非常的重视,牛津、剑桥和布鲁克斯都设立校友就业服务终身制,一方面给校友提供相关的服务,同时也搜集校友的职业信息和就业资源,为在校生提供各项支持,其中就有创新创业扶持和就业资源。这其实是很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参考的,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热情也是非常高的,但是也会面临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各种困难,如果有校友能夠在创新创业意识启蒙阶段给学生一定的扶持,那么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之路的成功率会大幅上升。

通过对于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亮点梳理,进行中英两国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我们的确发现两国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对于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一定要基于本国文化和国情,尊重本国的历史和传统,同样更要依靠本国的特色和优势。因此,针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比较研究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思考、科学地运用,才能真正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华盛顿协议.https://baike.baidu.com/item/华盛顿协议/3555069?fr=aladdin,更新日期.2018-07-05.

[2] 夏庆节.牛津剑桥的辅导制对中国本科教育的启示[Z].共识网, 2014-08-22.

猜你喜欢
比较启示人才培养
同曲异调共流芳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