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内容摘要: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复杂、开放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匹配关系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熵变规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分析了5种熵变情形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同时以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熵变分析。本文提出的企业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不仅可以明确描述企业创新体系的运行状况,也可以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协同演化 耗散结构理论 熵变 华为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熵变模型
(一)企业创新体系的耗散结构理论基础
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环境紧密联系,受到各类因素的限制,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创新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企业创新体系是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的多子体系构成,这些子体系构成了一个复杂、动态、庞大的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使用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过程,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使用和技术支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与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组织结构关系,通过市场、资源、渠道等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也会受到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两者内部通常也包含相互关联的子体系。
熵增机制是指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体系熵值处于一个不断增加的状态。但对于一个开放体系而言,可以不断地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并从外部体系中获取负熵,抵消体系内的熵,从而对熵值产生波动性影响,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设开放体系熵OS的变化包括两部分:体系内不可逆转的环节所造成的熵值增加量,记为OSi;体系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所产生的熵值变化量,记为OSe。因此,开放体系熵OS可以描述为式(1)所示。
在外部体系变量恒定的条件下,当OSe小于0,且|OSe|>OSi时,有OS<0,即体系从外部体系获取的负熵值OSe大于体系原有熵的增加值,此时体系的熵值会降低,但体系的有序度会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耗散结构理论:平衡状态下熵值越低越有序。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以及两者协同构成的创新体系均保持了耗散结构性,也符合维持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开放性体系、非平衡态、熵值变化有序,非线性等。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整个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体系,这个子体系由于时间推移会出现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下降、风险系数提高等现象,导致正熵值的出现,正熵值记为OSiT。但是,对于一个非封闭的开放体系,企业技术创新子体系会与外部体系进行部分信息置换,不断引进并接纳新技术而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此时将产生负熵值,记为OSeT。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子体系的总熵变如式(2)所示。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也是企业整个协同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如果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在进行商业协商过程中无法获得商业价值,从而出现正熵值,记为OSiB。此时企业可以优化其战略合作方案,完善企业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利润,使得企业商业模式体系的熵值下降,出现负熵值,记为OSeB。因此,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子体系的总熵变如式(3)所示。
(二)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并不能孤立存在,两者需要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我们把两者相互作用出现的熵变记为OSX。另外,两者与外部体系还可以进行信息置换,导致两体系的熵值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熵值变化存在如下4种情况:
当两体系的有序度均未发生变化时,子体系的熵值保持不变,即OST=0且OSB=0,此时企业暂无明显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且两体系也无自身的熵值变化,几乎没有相互作用,OSX近似为0;
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保持了小于0的熵值,即熵值OST<0,同时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无序度增大,即OSB>0时,此时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提高,可能研制出某些高科技的产品。但是,商业模式没有做出相应变化,影响了科技产品的商业价值,因此OSX>0;
当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保持了小于0的熵值,即熵值OSB<0,同时技术创新体系的无序度增大即OST>0时,此时企业的商业模式有了本质改变。但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没有很好地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因此 OSX>0;
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均保持了小于0的熵值,即熵值OST<0且熵值OSB<0时,此时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提高,且企业的商业模式有了本质改变。因此OSX<0。
据此可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协同关系所产生的熵值变化如式(4)所示。
从式(4)可以看出,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均出现了有序性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更加紧密。这种协同是指,在两体系内多个创新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所产生的联动作用。当外界信息的作用效应达到某个临界阈值时,创新因素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促使两体系在阈值点发生质变,从无序状态演化为有序状态,从混沌状态演化为稳定状态,这就是开放创新体系中海量创新因素相互影响的作用结果。
单个创新体系无法实现相互的协同发展效应,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作为两个体系,可以通过有机匹配,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创新因素相互影响,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产生单一技术创新体系或商業模式创新体系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这种效应正是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机制的本质内涵。
(三)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熵变模型
本文是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匹配关系和协同演化,因此考虑把其他创新体系看作统一整体,这个统一整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熵变之和记为OS*,设OS*的初始值为0,则有:
企业创新体系的正熵值OSi包括:技术创新体系产生的正熵值OSiT,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产生的正熵值OSiB,其他体系构成的统一整体产生的正熵值;企业创新体系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所产生的负熵值OSe包括:技术创新体系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所产生的负熵值OSeT,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所产生的负熵值OSeB,其他体系构成的统一整体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所产生的负熵值。另外,每个企业创新子体系之间也会因为相互作用而产生熵值。设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熵值记为OSX,其他子体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熵值记为OS*。此时,企业创新体系总熵值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熵变模型,如式(6)所示:
在公式(8)-(11)中,i为正熵变因素的编号,λi 为第i个正熵变因素的权重值。r为负熵变因素的编号,λr为第i个负熵变因素的权重值。n1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熵变因素总数,n2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负熵变因素总数,n3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正熵变因素总数,n4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负熵变因素总数。j、t为熵变子因素编号,m1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熵变子因素总数,m2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负熵变子因素总数,m3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正熵变子因素总数,m4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负熵变子因素总数。pij为子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正熵值变化率,prt为子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负熵值变化率。
熵变分析与案例研究
(一)熵变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演化规律,因此,本文总结了以下5种协同熵变情况。考虑到OS=OST+OSB+OSX,可依據OST、OSB和OSX三者的正负值来建立OS熵变三维空间示意图,如图2所示。
情况1:OST等于0,OSB等于0,OSX等于0,因此OS等于0。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正熵DSiT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正熵DSiB分别等于负熵DSeT和DSeB的绝对值时,企业创新体系总熵变值OS等于0,OS位于图2中的O点上,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达成一种有序状态,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明显。此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以及其他创新体系均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体系的有序度和运行效率最高。情况1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两者协同创新的最佳时机,在现实中难以出现。之后各子体系的熵值会因企业进行创新行为而发生改变,逐渐朝着另一个稳定的状态演化。
情况2:OST大于0,OSB小于0,OSX大于0,因此OS大于0。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引入的负熵值OSeT或OSeB不能完全消除体系内自然形成的熵值增量OSiT或OSiB时,企业创新体系总熵变值OS大于0,处于图2所示的S1处。可以预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因没有足够的负熵值引入,其无序度不断增大,二者之间不再协同,反而出现了一种相互阻碍的局面。而两体系的相互作用所产生正熵值DSX会进一步恶化企业创新体系的无序性,使得企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状态,并逐渐的走向倒闭。此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以及其他创新体系均需要持续从外部体系中进行信息置换,获得负熵。当负熵值满足阈值条件时,企业重新进行重大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改革,这种创新改革又能带动更多的负熵进入创新体系,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企业创新体系走向有序化道路。
情况3:OST小于0,OSB大于0,OSX大于0。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负熵OSeT绝对值大于原有熵值增量OSiT,即|OSeT|>OSiT,同时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负熵OSeB绝对值小于其熵值增量OSiB,即|OSeB|>OSiB时,企业技术创新更加有序化,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呈现无序性,这种无序性会抑制企业的发展,由此产生正熵OSX。当|OST|>OSB+OSX时,则有OS小于0,处于图2所示的S2处,企业创新体系走向有序化道路;当|OST| 情况4:OST大于0,OSB小于0,OSX大于0。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负熵OSeT绝对值小于其熵值增量OSiT,即|OSeT|>OSiT,且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负熵OSeB绝对值大于体系内原有的熵值增量OSiB,即|OSeB|>OSiB时,企业商业创新更加有序化,但企业技术创新呈现无序性,这种无序性会抑制企业的发展,由此产生正熵值OSX。当|OSB|>OST+OSX时,则有OS小于0,处于图2所示的S4处,企业创新体系走向有序化道路;当|OSB| 情况5:OST小于0,OSB小于0,OSX小于0,则总熵值OS小于0。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负熵绝对值均较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加有序,此时两体系之间出现了较好的匹配与协同效果,这为企业创新体系带来了更高的负熵OSX,企业创新体系熵变值小于0,处于图2所示的S6处,企业创新的有序度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以及其他创新体系均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两者实现了有序化发展,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案例研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开发高技术水平的新产品和设备,引领科技潮流。作为全球知名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公司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建立全球开放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致力于构建未来信息网络社会,为运营商、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完备的ICT产品设备和优质服务。但是,华为公司依靠技术创新曾推出过大量的手机、笔记本、路由器、交换机等技术产品,并没有充分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导致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匹配。此时的华为公司仅追求了技术创新,而忽略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符合图2所示的情况3。即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熵变OST小于0,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熵变OSB大于0,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并不匹配,无法达成创新协同,两者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熵变OSX大于0。考虑到|OST| 华为公司从仅依靠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和设备的企业转变为同时关注客户价值主张和用户体验的综合性企业,实现简单的卖产品商业模式向软硬件、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式的跨越。华为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商業模式创新变革,公司不断地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商业模式创新体系产生了负熵值。另外,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相互影响,从不匹配逐渐过渡到高度匹配的协同状态,二者相互作用的熵变也由正值转变为负值。华为公司继续秉持依靠技术创新升级产品理念,客户也更加愿意购买华为公司的新产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华为商城下载手机软件,更多的企业也愿意与华为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采购华为的交换机、服务器等产品,这些都促进了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华为公司创新体系的有序化发展也促进了技术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此时,华为公司的创新体系熵变值从S3状态变化为S2状态,并最终达成S6状态,其OS小于0,如图3所示。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属于图2中的情况5。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和协同,华为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72位,中国500强企业的第6位,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与通信设备制造厂商。 结论 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技术革新、市场需求、企业竞争等外在条件以及企业追求利润、声誉等内在因素共同迫使企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企业已经不能完全依靠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通常需要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属于一种非封闭式的开放创新体系,通过与外部体系进行信息置换产生的负熵可以进一步抵消企业创新体系的熵增量。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匹配可以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创新体系熵值,使得企业朝着创新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应归纳出创新体系的熵变影响因素,对体系的熵值进行定量评估,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运行现状,从而推动企业整体创新体系的有序运行。因此,本文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熵变模型,从理论上体现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作用在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通过体系的熵变分析可以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协同演化结果,为企业远期战略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波,赵子溢.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1) 2.田庆锋,张银银,杨清.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证研究综述[J].管理现代化,2018,38(1) 3.孙永磊,陈劲,宋晶.企业创新方式选择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8,32(2) 4.张素勤.技术革新趋势下我国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5.吴颖,车林杰.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协同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判定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0) 6.范德成,刘,李昊.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结构演化系统熵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1) 7.周芳.基于商业生态体系的技术、商业模式、品牌协同创新耦合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 8.陈刚.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的农村电商产业演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