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佰成
[摘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当前建筑领域而言,也有了比较好的提升。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经常见到的是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该裂缝问题会关系到工民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怎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整体水平,防止裂缝的出现,已经是当前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135-01
现如今,建筑领域的不断进步,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讲,在施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其他建筑材料相比较的话,混凝土材料有着比较好的可塑性以及化学性能,所以,需要按照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此设计出不同形状以及不同类型的构件,从而满足对施工建设的需求。
1当前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
1.1 收缩性裂缝
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会硬化到一定强度,而这个时候混凝土硬化要进行脱水收缩,并且收缩在夏天的时候是没有规则的,如果当夏天水分流失过快的话,混凝土还会出现变形问题,然而因为混凝土抗拉程度低,并且抗拉程度难以抵挡收缩力度,因此就会出现裂缝。与此同时,混凝土出现的水化热会给混凝土带来收缩问题,绝大多数是大面积梁以及板等多种部件中出现,一旦不及时进行防止,会给这些部件带来严重的后果,进而影响到混凝土收缩和裂缝的出现,不仅如此,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1.2温度裂缝
本身混凝土有热胀冷缩的功能,所以当外界环境或者是内部结构温度发生变化时,这个时候混凝土也会发生变形,如果变形受到限制时,内部结构会产生比较大的应力,而应力一旦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进而出现很大的温度裂缝。同时,温度裂缝和其他裂缝最大的区别是可以将温度变化进行增大或者是结合时,就引起温度裂缝。另外,引起温度变化最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到年温差,日照以及降温等多种因素。
1.3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弥补,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位置出现,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拌合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产生碱骨科反应裂缝。(2)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膨胀,钢筋锈蚀引起裂缝。
1.4干湿型裂缝
工民建施工裂缝的存在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关系有着很大的问题,同时和后续建筑物的保养也有直接的联系。首先,干湿型裂缝的出现根源是建筑施工在后期运行中,对于混凝土的保养和维护忽视形成的,而干湿型裂缝其实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时常见到的裂缝方式,大多数人都知道,混凝土是由水和砂子等多种材料形成的,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是混凝土浇筑组成的,因此,在这期间,就会融入了对水的成分。其次,因为建筑施工混凝土完成以后,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水分不断蒸发,然而在本质上,混凝土结构外部可以带来比较多的空气,以此就可以吸收掉比较多的水分,由此以来,内部水分蒸发速度会低于外部水分蒸发速度,最后会关系到施工建筑的稳定运行。
2现阶段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的处理
2.1表面修复过程
面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而言,会对裂缝进行表面修复,当然这些建筑物结构在内部没有因为裂缝的出现会有着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稳定性上,也没有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所以裂缝不能再仅仅适合用在活动的缝和不漏水的缝中,比如,在温度型裂缝中,在这个裂缝中,需要对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裂缝反复进行涂抹水泥泥浆,然后对水泥浆进行修复时,其表面需要都油漆和沥青,其目的是要尽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出现腐蚀的情况。
2.2结构加固的过程
如果当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时,要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让裂缝随意发展下,这样就会导致裂缝一直加剧,最后会给建筑自身带来很大的破坏性。所以,在具体进行操作时,要是及时出现裂缝还需要全面对结构进行加固,以此确保建筑物自身的可靠性。一方面,结构加固的具体方式需要对要出现裂缝的地方进行加固,比如,可以根据添加钢板和钢架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对于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混凝土层表面微细独立裂缝,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结构后胶直接密封。对于宽度大于0.2mm的独立贯通裂缝,可以采用压力灌注结构胶的方法進行强补。所以,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其实在本质上都在加强对混凝土的性能,尽可能的防止裂缝的产生。
3小结
以上所述,公民建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是很多的,也是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到美观,还会使得工程寿命降低。所以在建筑施工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以此提升对建筑行业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伟波.浅析工程建造过程混凝土结构垫墩的选用[A].会议筹备组.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北京:该会议筹备组编印,2018,(06):127-12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