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改革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析

2019-06-05 08:01回凤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分制艺术类班级

回凤瑾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1)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核心,通过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在新时代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实施学分制可以促进艺术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但因其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艺术类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趋势

2013年,山东省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学分制试点,同时优化与之相关的财政部署;到2020年,在全省高校基本全面施行学分制。山东艺术学院在2017年开展学分制改革试点,不仅是提升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顺应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社会人才的需求

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年制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学分制的实行,一方面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选择课程,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分制以学分为基础,实行弹性学制,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学业,走上社会,满足社会人才年轻化的需求。

(三)艺术类学生个性特征

整体而言,艺术类学生具有个性发展自主化、文化接受多元化和人际交往多样化的特点,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自主意识与学分制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不谋而合。学分制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更广阔的交友平台,有利于艺术类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二、艺术类高校实行学分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一)对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冲击

高校普遍采用与学年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模式,而学分制的实行对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造成一定的冲击。学分制打破了行政班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班级集体观念淡薄,而传统的“保姆式”管理理念,党建带团建模式,院、系、班线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已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约束和教育,因此必须改变其管理理念,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对班团一体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削弱

新时代高校通过构建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促进高校班委会和团支部协调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分制打破了专业界限,同一班团学生的上课时间不一致,而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又多以小型、分散的方式进行,学生很难以班团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同时,很多艺术类学生具有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气质倾向,存在重专业、轻政治的现象,学分制削弱了稳定的班级依托。因此,如何促进班级凝聚力,协同党团基层组织建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青春期,具有更强烈的社交和归属感需求。学分制改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进入大学后对班级的归属感减少,课程需自主安排,学生学习需要经过从依赖性到独立性的不适应阶段,可能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其二,学分制下,学生的交往密度降低,接触的机会减少,同一行政班级的同学不认识、不熟悉成为常态,很难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网,容易出现网络化社交的倾向;其三,辅导员对弱化的行政班同学监督管理难度加大,学生自由观念和行为的显现,集体观念和奉献意识的培养受到冲击。

(四)对学生工作体系和日常管理的冲击

学分制的施行使与学年制相匹配的学生工作体系不再适用。其一,传统的高校党团基层组织工作体系受到冲击;其二,同一行政班级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和教师不统一,原先以统一教学计划为依据的综合测评成绩和评奖评优标准在行政班级内已不具有强烈的可参考性;其三,学分制的施行使学生流动性加大,随之带来的安全问题和其他突发状况也随之增加,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三、艺术类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讨

学分制的实行和推广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对高校软硬件资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因此,艺术类高校要积极探索符合艺术类专业特色的学生工作模式,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和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做出了以下尝试,如图1所示。

图1 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围绕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实现人才培养是高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是为实现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艺术类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专业跨度等综合考虑。

(二)明确多方管理主体职责,共同管理

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分别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辅导员、专业课导师、班主任、公寓管理员的管理优势,多方管理主体共同协调,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信息共享和职能优势互补,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

1.创新工作载体,建立服务指导型学工系统

在学生的专业班级被打乱的情况下,院系和班级的约束力削弱,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体系需要改变原有模式,建立统一的服务指导型的学工系统。在互联网+时代,依托大数据建立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系统性、深层次的服务与指导。

2.辅导员注重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多途径开展工作

辅导员如何在不稳固的载体内做好思想引领至关重要。首先,做好行政班级内学生干部的选拨工作,团支部委员担任行政班级的班委,分散并鼓励其他同学在课堂班级担任学生干部,发挥其带头作用。其次,理顺工作思路,针对学生和专业特点,开展相关的主题团日和班会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同学们的交流机会,在活动中建立归属感。最后,注重开展心理团体体验、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发挥其艺术特长,帮助学生树立团体意识。学分制下,辅导员需要充分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通过设立辅导员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倾听学生心声,建立信任感。

3.充分发挥专业课导师作用,明确导师职责

在艺术类高校中,专业课导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具有优势。其一,艺术类学科教学多采用小范围教学模式,专业课导师和每个学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较多,对学生的思想状态等方面的了解较为深入;其二,艺术类学科具有师徒传统,学生更愿意与专业课老师交流。在学分制下,艺术类学生可依据专业特长和兴趣选择课程,有助于学生利用人际中的相似性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专业课导师在对学生学业指导、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便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班主任小班制管理,发挥选课指导作用

艺术类专业的课程开设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学生需要进行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外出写生采风实习课程的学习,不同学科和学生特点不一,科学合理的选课制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班主任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建立内涵丰富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教学计划需要在一定培养周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有利于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入学初期,行政班级配备班主任,小班制管理,为学生提供教学计划、选课信息等指导工作,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监督,以此为纽带增强行政班级内的联系。

5.建立学生宿舍社区,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学分制削弱了固定的班级,但同一行政班级内的宿舍成员是固定的,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的社区功能,以学生宿舍为中心,以宿舍楼为基本管理单位,发挥高校宿舍的育人功能。艺术类高校的宿舍管理可结合不同学院和专业进行,在宿舍楼内设立活动室,逐步引入学习、教育等各项活动,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阵地。由学生公寓管理员统一管理,学生作为助手,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学分制下,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手机办公系统,管理者运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满足外出演出、写生学生解决学校事务的需求,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学生艺术特长,鼓励学生在社团中展示自我才能,搭建交流平台,寻找心理舒适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信息化管理、校园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外在保障。

学分制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挑战,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多方管理主体共同协调为基础,以信息化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保障。毫无疑问,如何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完全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艺术类高校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艺术发展的规律,通过试点推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法,不断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艺术类高校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学分制艺术类班级
班级“四小怪”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班级英雄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