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应用

2019-06-04 01:06季娟施韵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大学生

季娟 施韵

[摘要]人非独立个体,生活中,总离不开与他人交际。因此,为了能够很好地生活,良好的交际便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应当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且高效地交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应当遵循合理的交流原则,与他人相处融洽。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07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34 [本刊网址]hap://www.hbxb.net

一、引言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为了让交流顺利且有效地进行下去,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交流准则。其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就是两项基础的但十分重要的原则。遵守合作原则,即答有所问,交流双方可基本得到所需信息。而真实生活中,偶然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这可能便是因为在交流中体现了礼貌原则。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对于这两项原则的运用也有所差异,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与把握也会相对不同。本文主要针对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应用,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大学生对于该两种原则的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Grice(1975)提出的。他表示,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所交换的信息应当是有所联系的,而非支离破碎的。对话者应当要互相配合,有方向和针对性地进行交谈,以达到交流的最终目的。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交流的其中一方由于某种原因或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意不遵循合作原则,而通过委婉的方式让对方来了解其言外之意,亦使交流得以顺利进行与完成的情况(何兆熊,2000)。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们会顾虑到一些特定的因素,违背合作原则而遵从礼貌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的概念是由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Gri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的一项补充性原则。在一些交流过程中,若合作原则未被很好的体现,则可用礼貌原则来进行完善。

(一)合作原则

在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为了使交流顺畅地进行下去,就都须遵守合作原则。人与人的交流如果是毫无目的且不相关的,那便无意义。合作原则要求所有参与交流的人做到积极配合,确保他们在交谈中给出的信息都能使交流有目的性及导向性地向着某一方向发展。这样的合作使得交流的双方能够顺利地把某个交流过程进行下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去进行新的交流活动。

在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基础上,Grice又提出了合作原则具体的四项基本准则,分别是: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以及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1.数量准则。数量准则与交流中所供信息的数量有关。一来为了达到当下交流的目的,应对所需内容提供尽量详细的信息。二来所供信息要把握一定的度,不应超过所需信息。

2.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是保证对话者在交流中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且真实的。一来对话者不能提供其自身认为是虚假的信息,所供信息应当是真实有效的。二是对话者不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信息,即所出之言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其真实性。

3.关系准则。关系准则指所说的话要与当下讨论的话题有关。交流时,对话双方应当保证所言与所给信息应是与当下探讨的话题相关的。

4.方式准则。如果说關系准则注重说什么,那方式准则则更注重于如何去说。交谈中,交流双方除了要明白他们需要交流的内容是什么,也要清楚如何去交流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遵循方式准则,交流的双方就应当简单、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内容。

在交流时,如果交谈者遵守以上原则互相配合,对话基本得以顺畅地进行。

(二)礼貌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仅靠遵循合作原则是不够的。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下,人们往往会根据当下的情况改变部分对话内容,因此就会做出违背合作原则的交谈。但这种对于合作原则的违背,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应当是好的。所以,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Leech、Levinson以及Brown等人对其进行了补充完善,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最初是由英国学者Leech(1983)提出并说明的,他将礼貌原则又细分出六项具体的准则,分别为: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以及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1.得体准则。得体准则,又称策略准则。要求对话者在交流中让别人少吃点亏,多得好处。

2.慷慨准则。慷慨准则指对话者在交流过程中让自己多吃点亏,少从对方身上受益。

3.赞扬准则。赞扬准则指将对他人的夸赞最大化,贬低最小化。遵循赞扬准则要求对话者避免说一些会让听话者不舒服的话。同时,说话者也要把握好夸赞的分寸,要让人感受到他是真诚地想要表达赞赏之意,而非阿谀奉承。

4.谦逊准则。谦逊准则要求说话者尽可能减少对自己的夸奖,而尽可能多的指责自己。一些亚洲国家,比如中国、日本等,就非常注重为人谦逊,因此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强调谦虚有礼的重要性。

5.一致准则。一致准则指尽量最大化与他人的协同性,最小化与他人的不一致性。即在交流过程中,尽量少反驳他人观点,减少与他人的分歧,而多去赞同他人的看法,使交流显得和谐而友好。

6.同情准则。同情准则要求交流者尽量减少双方的厌恶感及不相容性,尽量增加互相之间的同情感和感情上的一致性,即所谓的感同身受。这要求说话者考虑到听话者的心情,对其产生同等情感,从而进行对话交流。

综上所述,在实际日常交流活动中,我们既需要遵循合作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以使交流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又需要视情况而定去遵循礼貌原则,以提升交流的有效性。

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应用

对于今后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虽然大学生们从生理上看起来已是成年人,但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在待人处事的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把握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也就与同学产生了矛盾。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周边的环境因素影响等,往往会使得矛盾不断升化,最后造成不良的后果。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一共十道题,每道题目均有三个选项。调查的参与者均为在校大学生,男女比例约为1:1.5。该调查问卷的题目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目的是为了可以从各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对于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的理解与运用,以及观察在不同的方面,大学生对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运用是否有所不同。

总体看来,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能较好的根据不同情境,运用合作原则或是礼貌原则来进行交流。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采取的是不合作也不礼貌的方式来对待交际。比如在谈论到四级考试是否通过的问题时,当同学A询问未通过四级的同学B:“你通过四级考试了吗?”,同学B可以遵循合作原则,实话实说,回答:“没有”,也可以遵从礼貌原则,不直接回答同学A的问题,又不伤和气的回应说:“谢谢你的关心。”。从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54%的学生选择了遵循合作原则,直截了当地进行回答。43%的学生则选择了遵循礼貌原则,表达了对于对方关怀的感谢,但并未直接地给予对方回答,而是采取了委婉回答的方式。而还有3%的学生选择了“与你无关”这样一种违背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回答。

再比如,问题八提及同一寝室的同学,A向B借其新买的包,但是B不愿意,又该如何回应。若遵循合作原则,B可直接答“不可以”或“我不喜欢别人动我的东西”,但这样虽能准确传达B想传达的信息,却可能会使A感觉受伤。因此,B也可遵循礼貌原则中的慷慨准则,适当让自己吃亏,回答“可以”或以委婉的方式拒绝。调查中我们发现,62%的学生采用合作原则,选择了直接回答。32%的学生则选择委婉一些,遵循礼貌原则去回应。但仍有6%的学生采取了比较粗鲁的方式,强硬表明自己的东西不许别人碰的态度。

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遵循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与人交流。但仍有小部分学生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既不采纳合作原则的方式,也不顺应礼貌原则的要求。尽管这样的学生只占了小部分,但也不容忽视。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注,需要被正确的引导从而维系其正常的人际关系。

但本调查还有其限制性。第一,调查的方式还有待改进,未来可用更多不同的方式去进行调查研究。第二,调查的科学性还不够强,在未来还可借助高科技产品等手段,帮助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第三,参与该调查研究的对象多为某两三个大学的学生,无法完全代表所有学生的观点。未来,我们期待可以邀请更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参与调研,以帮助调研结果更具全面性。

四、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离不开与人交往。为了能够培养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较好的理解与运用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尤其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更需要很好地去把握这两项交际准则,才能夠帮助他们在学校,甚至是在以后工作中,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从而推动他们学业或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