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理论逻辑、面临挑战与培育机制探析

2019-06-04 01:08陆昱
桂海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逻辑挑战机制

陆昱

摘要:政治经济价值观是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灵魂,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价值核心与价值结构、价值要求与价值追求、价值共建与价值共享、价值“内育”与价值“外御”的统一。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面临着自身的内在不足、互联网的隐形冲击与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外来威胁等三个方面的挑战。倡导权益导向的认同机制、榜样作用的示范机制、奖惩结合的约束机制和面向世界的推广机制,进一步培育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这有助于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安全,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

关键词:政治经济价值观;逻辑;挑战;机制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9)02-0043-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道德代价。当前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方式更为隐蔽多样。这些对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安全产生一定的冲击与危害。诺斯認为,“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结构(与变迁)理论一定要与意识形态理论相结合”。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提出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这一崭新学术话语,分析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及面临的挑战,阐述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培育机制,这有助于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安全,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

一、价值观与政治经济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安全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在各领域、各层面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由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具有巨大优势,西方文明也对其他国家的文明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西方文明的挤压下,世界各民族在现代化的生存认同上,不得不以西方为中心,以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作为现代化的规范形式。”在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打着“普世性”旗号的凌厉攻势下,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维护自身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将坚定不移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并不意味着敞开意识形态的大门,任由西方价值观的肆意侵袭。

价值观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概念,从社会生活领域的视角来看,一般包含政治经济观、经济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

(二)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内涵与作用

政治经济价值观并非是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的简单累加,而是二者的共同交集部分。在国家竞争与斗争中,没有不讲政治的经济,也没有不讲经济的政治,由于政治与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由此导致一些政治价值观与经济价值观在内容上相互交融、相互贯通。

概括来说,所谓政治经济价值观是人们对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行为、政治经济问题、政治经济现象以及政治经济系统运行方式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人们对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利弊、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问题的评判准则,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经济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生态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等其他社会价值观而言,“这种基本政治、经济价值观由于往往更直接地规定着现实政权的组织、运行和具体的国家政策。”“与主流文化的那种潜移默化相比,这种‘规定总体来说要有力得多,作用过程要剧烈得多,因为它是以现实的国家机器为后盾的。”可以说,任何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必然有内在政治经济价值观的支撑,没有内在价值观的政治经济制度,就算是外在看来多么强大,也必然不会持久。

“越是在开放的文化条件下,民族性的政治经济价值观越值得重视。”当前,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与政治博弈日益激烈,更需要引导人们“透过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认识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用以指导自己的政治经济行为,培养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观”。这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揭开西方意识形态的“虚伪面纱”,认清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培育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斗争中掌握主导权,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安全,提高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理论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维护、实现与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治实践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整个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成为世界上政治形势最稳定、经济发展最陕速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价值观的作用,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不断提炼价值观的内涵,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增添新的内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政治经济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理论逻辑。

(一)价值核心与价值结构的统一

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是价值核心与价值结构的有机统一。价值核心是价值结构的灵魂和命脉,是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中居于根本价值地位和首要价值追求的那部分价值。公平正义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价值核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既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既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理想期盼,又体现了党和政府“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政策取向和价值承诺。

价值结构是指围绕并为了实现公平正义这一价值核心、与其他构成要素共同组成的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体系。价值结构由价值评价标准、价值实现力量、价值实现路径等构成。价值评价标准是指衡量和评价政治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我国政治价值观的原则和尺度,我国政治价值观的价值评价标准是以人为本,就是任何党政机构、单位组织和个人的政治经济行为都不能侵犯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政治权益和经济利益,都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政治关切,满足他们的正当利益诉求。价值实现力量是指实现我国政治价值观的力量保证,只有不断提高党和政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现公平正义这一价值核心。价值实现路径是指实现我国政治价值观的具体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曲折艰辛探索才找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也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忘初心、不偏方向、不走歪路。

(二)价值要求与价值追求的统一

从价值观视角来看,由于每个人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道德觉悟的差异,不同人对我国政治经济的未来期许和向往程度会有区别,具体表现为价值要求与价值追求。

价值要求是指一切政治经济行为必须满足和实现某一价值目标,否则就不符合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价值追求是指在价值要求的基础上为实现更高的价值理想而努力的政治经济行为。

就价值要求而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区别于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所有的政治经济行为都应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要求,符合这一要求就大力推行,不符合就坚决禁止。

就价值追求而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这里讲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指的是“每个人”,是所有的社会劳动者。没有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价值理想的追求,“公平正义”这一价值核心和“共同富裕”这一价值要求都可能在政治經济发展过程中丧失,很容易导致精致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

(三)价值共建与价值共享的统一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并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奇迹,也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丰富与发展。

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是价值共建与价值共享的统一。所谓价值共建,是指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推动政治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建设符合我国政治经济特点、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政治经济价值观。所谓价值共享是指政治经济价值观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公平、生活富裕、精神愉悦、人际和谐以及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价值共建与价值共享是义务与权利、“过程价值”与“终极价值”的统一,单方面强调价值共建或价值共享,既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割裂了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一方面,人民群众是价值建立和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实践活动和首创精神是一切价值的根本来源,是价值共享的前提和途径,没有价值共建,就不能凝聚成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另一方面,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是对人民群众付出劳动的认可和尊重,是对他们作出奉献的精神激励和价值肯定,是价值共建的动力和归宿,没有价值共享,就不会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四)价值“内育”与价值“外御”的统一

与其他类型的价值观相比,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明显具有对内与对外两种功能。价值“内育”是指对内有助于培育人们形成符合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性质、发展状况的价值观,价值“外御”是指对外能抵御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对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消解和对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侵蚀。

就价值“内育”而言,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一些社会不良和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公平正义难以完全实现,实现共同富裕面临挑战,污蔑、诽谤和攻击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和制度体制的言行屡有出现。这些都说明加强我国政治经济价值的“内育”功能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任务。

就价值“外御”而言,当前国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西方国家正是通过各种国际机构、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并按照维持西方主导世界地位的方式来管理世界。其目的就是要维护西方的利益,推广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观。”一些鼓吹和宣扬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内容通过纸媒、网络、影视作品和日常消费品侵入国内,对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

价值“内育”与价值“外御”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价值“内育”是价值“外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外御”是价值“内育”的延伸和保障。加强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保持清醒政治头脑、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免疫”能力。

三、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政治经济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在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背景下,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内在不足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政治经济价值观逐渐成熟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内在不足。

一是概念不够精炼。当前,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进行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但难以记忆,范围太广难以传播。要让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广为传诵、入脑入心,就需要用更简洁明快的语言进行进一步提炼,突出中国政治经济的制度特色和价值魅力。

二是方式流于说教。现有的价值观教育宣传方式的说教、硬塞迹象较为明显,“包装”过时,“工艺”落后,“配方”陈旧。在榜样模范的形象塑造方面,仍然表现出简单化、脸谱化倾向;在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方面,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老套做法,没有与本地实际情况融合,无法与广大受众心理特征契合。

三是价值错位与理想缺失现象严重。传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更加精致的面貌展现,善恶、美丑、真假的道德界限愈加模糊甚至道德评价标准发生颠倒,对政治经济价值观问题“面和心不和”“嘴赞心不赞”的“双重道德人格”现象屡见不鲜。否定民族、否定国家、否定历史的绝对自由主义和历史虚伪主义在部分领域和人群中甚嚣尘上,很有市场。

(二)互联网的隐形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各方面便捷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价值观产生了隐形冲击。

一是民族国家信念的弱化与经济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互联网强化了人们的全球意识、提高了人们的国际视野,但也导致了一些人对民族国家的漠视、对西方经济生活的向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结果是从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到价值观念都向“西方”靠拢。在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纷争时,他们常常表现出的是“关我何事”的淡漠态度。

二是政治经济权益的极端民主化和精致利己化。由于互联网空间里没有明确法治规则和道德风俗的约束,人们参与民主政治和追求个人利益的潜在欲望得到极大释放,在涉及政治经济议题时,泄愤式的极端民主化现象明显,利己主义往往披着精致的外衣在网络空间盛行。

三是价值评价标准的模糊化。互联网空间里,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发言官,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更得到无限发散,网民不受约束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对“顺我者”大加赞扬,对“逆我者”大加鞭挞,互联网空间缺乏统一的的价值评价标准。

四是政治经济自由的绝对化。在互联网世界里,网民角色常常虚拟化、符号化,不像现实世界中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言论的随意性、情绪化增强,追求政治观点表达的绝对自由。要么“无中生有”,发布关于国家政治经济的谣言,要么“借题发挥”,利用某一事件散布各种反动内容,导致网络无政府主义盛行。

(三)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外来威胁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规则都是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维护的是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西方国家给予自身的定义是:“拥有共同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发达民主主义国家成员国。”他们常常把是否具有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作为判断“敌我”的标准,对于持有不同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国家,西方国家常常采取两种手段:“一方面通过理想的和平手段推广民主理念,实现对目标国的民主化改造;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和平的手段无法实现,那么将以无可匹敌的军事优势维护其核心的政治经济价值观。”

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安全。

一是手段更加隐蔽。除了传统的政治攻击、经济掠夺和军事威慑外,少数西方国家常常恶意利用我国的民族、领土与宗教等问题挑起纷争,妄图破坏我国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挑起少数人对我们党和政府的怀疑和敌视,激化国内矛盾,坐等中国发生“颜色革命”从而“改旗易帜”,以坐收渔翁之利。

二是方式更加多样。利用宗教、非政府组织和代理人采取利益拉拢、福利援助、学术交流、慈善关怀的名义来宣扬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价值观。他们根据受众的经历、学历和思想状况有计划、有步骤、有技巧地进行拉拢诱惑,同时不断丑化、抹黑中国。

四、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价值观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价值观的培育者,特别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群体,必须具备洞察、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的能力,引导自己所属群体的价值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巩固有利于自己统治的經济、政治制度。”政治经济价值观是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灵魂,建立与完善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培育机制,有利于消解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内在不足和互联网的隐形攻击,抵御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外来侵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一)权益导向的认同机制

价值主体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不是自发的,是基于以权益为基础的选择、肯定与向往。英国曾经是政治经济雄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暴发以及英国工业整体优势的丧失,改变了英国长期保有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观”。美国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在全球具有极大影响力,归根到底是由于美国的强大的国家政治经济实力能给认同美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人带来具体权益。“价值认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不仅可以作为某种观念、理论而被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某种价值实践活动而表现为一定的行为和实践选择。”对利益的追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对价值观的认同是利益实现的反映。马克斯·韦伯曾说:“利益(物质的与理念的),而不是理念,直接控制着人的行动。但是,‘理念创造的‘世界观常常以扳道工的身份规定着轨道,在这些轨道上,利益的动力驱动着行动。”

尽管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成绩巨大,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这些并没有完全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认同。这主要是由于:其一,传统价值观教育方式落后。在谈论价值观时常常耻于谈利益,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结果是离开利益谈价值观,价值观教育难以产生实际效果。正所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其二,利益固化现象较为严重。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原有的利益分配和分布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利益变动状况,但既有利益群体不可能轻易放弃原有利益,触动他们的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建立权益导向的认同机制,提高民众对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认同,最根本的是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健全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破除利益固化的体制和政策基础,同步推行利益调整的“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重建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利益新格局,让人民群众从国家发展中获取实实在在的政治经济权益。

(二)榜样作用的示范机制

人在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必然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个人由于自身的阅历水平、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差异,他们对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理解深度和接受程度也存在的较大差异。其中能够在政治经济领域做出巨大贡献、在践行政治经济价值观上成为楷模的人就是人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一般来说,所谓“榜样是指在某个特定社会时期,被大众公认的思想行为先进、道德品质高尚、在某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培育、选树、传播凝练成一种精神形象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学习效仿的楷模”。

建立榜样作用的示范机制,一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在宣传和培育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方面,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讲原则、重品行,以自己政治上公正、经济上廉洁和工作上勤勉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榜样。二是要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选择各领域、各行业、各岗位的道德模范人物,多选取身边真实的榜样、平凡岗位的榜样、仍然健在的榜样,让榜样的力量更鲜活、更生活化,让“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成为人们身边具体可感的真实榜样,提高榜样示范作用的真实感与实效性,逐渐形成政治经济价值观的“榜样示范一民众受到激励一价值观内化于心一价值观外化于行”的机制。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一旦“受众确立了这种政治、经济价值观,就不会轻易改变它”,最终形成全社会自觉遵循、自觉践行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三)奖惩结合的约束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管社会价值观如何多元,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对立的利益,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经济、政治统治现象,那么在每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都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灵魂,本质上是在政治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采取包括奖励和惩罚等措施维护本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统治地位,是民族国家的通行做法。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为了维护自身政治经济价值观,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和风俗赖以存在的政治与经济价值观需要同其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分开,并且必须不惜代价保护那些最重要的价值观,移民学生和成年人也要说服他们去遵从”。

政治保持稳定与经济快速发展是培育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有利基础。但我国既有着长期的封建落后文化的影响,又面临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冲击和侵蚀。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构建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必须建立奖惩结合的约束机制。一方面,对于在培育和践行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优秀集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让先进人物先富起来,杜绝先进人物“流汗流血再流泪”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对背离、违反、污蔑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言行要进行舆论批评,对涉及造谣、诽谤甚至颠覆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个人和社会团体,要果断采取法律手段予以惩戒制裁。

(四)面向世界的推广机制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曾认为,“已经不再有足够强大的权力国家和显著的全球政治价值理念能对西方的利益和民主价值理念构成挑战,共产主义的崩溃和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在每一个大陆的涌现,将意味着永久和平的到来。”西方国家积极向世界推广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美国学者福山就主张,“美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顶峰,有义务通过大众传媒在国际上推销他们的价值观。”

在价值观的博弈与斗争中,中国不仅要采取守势,抵御西方政治经济价值观,也要采取攻势,在中国资金、企业、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价值观也要走出去,积极对外推广传播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让西方国家和人民全面了解、客观认识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國价值观念”,“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对外推广传播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需要构建有效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促进。在国际交往与交流中,政府应担当起对外传播政治经济价值观的主要责任。同时,政府要促进国际组织、公司企业、新闻媒介、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在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对外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与政府作用相比,民间力量在传播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时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是大众推广与分众推广相结合。大众推广是指不分受众特点向目标群体整体性传播,分众推广是指依据族群特点、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政治倾向将受众划分为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传播内容、方式和途径。相对于大众推广,分众推广能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提高了政治经济价值观的传播效率。

三是软性结合与隐性渗透相协调。软性结合是指将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用文艺、科技的形式附加在物质产品上,让国外受众在消费产品的同时无意识地接受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熏陶。隐性渗透是指采用资助的方式让赞同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外国友人在国外宣传和推广我国的政治经济价值观。隐性渗透其实是国家之间常见的价值观传播方式,例如,美国为了扩大自身政治经济价值观在全球的影响力,维护美国政治经济制度,对“帮助那些崇尚美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美国资本集团价值理念和经济思想”的人提供资助。

四是价值认同与价值认异的相契合。价值认同是指某一价值体系中的人认可、赞同、接受另一价值体系,价值认异是指“人们在认识和熟悉了一种文化后,虽然并不认可、赞同和接受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但基于相互之间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势的差异能够理解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产生和存在的理由或根据,承认它的合理性,并由此尊重它”。对外推广中国政治经济价值观,我们不可能做到让外国人完全接纳认同,但要做到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就是很大的成功。

五、结语

任何国家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如何从价值观念上把全中国人民的思想凝聚起来,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出现差异性、多样性、多变性特征,这既能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引发极端思绪、造成社会分裂、影响政治稳定。

“所有价值观念都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都会随经济社会条件变化而变化。”本文尝试提出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概念并分析其理论逻辑与面临的挑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培育机制,以期有助于破解认识迷惑、辨清观念是非、坚守思想阵地,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全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力量,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观念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支撑。

猜你喜欢
逻辑挑战机制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