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 江苏 南通, 226300)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而导致的一种病症,一般表现为气虚失约,需要益气通尿。产妇分娩后4~6 h后一般可正常排尿,但如在分娩6~8 h后甚至月子期间不能正常排尿,且膀胱存在饱涨感的话,基本认为是出现了尿潴留。产妇多表现出运动迟缓无力,产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盆腔内瘀血,加上产程过长引起体力大量消耗,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给产妇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且很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因此需及时治疗。本研究探讨了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对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存在产后尿潴留的产妇5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32.40±8.10)岁; 孕周38~40周,平均(39.30±8.60)周; 经产妇12例,初产妇16例。研究组中,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33.00±7.50)岁; 孕周37~40周,平均(39.10±9.20)周; 经产妇14例,初产妇14例。2组产妇在孕周、生产情况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产妇均为经阴道自然分娩; 总产程不超过18 h; 无产科并发症或全身性疾病; 产后4~6 h无法自主排尿或排尿困难。排除标准: 因其他因素导致排尿障碍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 采取传统的诱导排尿法,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尿潴留出现的原因与机制,缓解患者的紧张、担忧情绪,并采取听水流声、热敷、按摩下腹部等措施进行干预。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中医穴位贴敷进行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方法: 使用特定的脉冲电刺激仪器,配合使用耦合剂,进行电刺激治疗,选择尿潴留模块,持续40 min, 能量数值逐渐由0上升到60~100, 选择患者可承受的数值[1-2]。中医穴位贴敷: 选择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和太冲4个穴位,清洗干净局部皮肤并消毒,将附子、黄芪各6 g, 香附9 g, 白术、艾叶、通草、泽泻、车前子各10 g, 研磨成粉,调和混匀进行贴敷,并顺时针按摩5 min[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从开始治疗起到第1次排尿的时间、第1次排尿后膀胱的残余尿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价的判断标准: 显效,指治疗后1~2 h就可正常排尿,并能排空; 有效,指治疗后2~3 h就可正常排尿,并能排空; 无效,指治疗后4 h不能正常排尿或不能排空,需要进行留置导尿。
1.4 统计学处理
2.1 产妇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57%(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产妇排尿情况对比
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为(2.16±1.45) h, 残余尿量(20.04±10.65) mL, 而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为(3.44±1.67) h, 残余尿量(36.13±19.81) mL。研究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残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孕妇进行阴道分娩时,因为胎儿先露出来的部分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此时膀胱感觉肌张力减退,膀胱括约肌收缩性降低。此外,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精神比较紧张,承受着巨大的宫缩痛苦和分娩痛苦,因此可能存在着过分焦虑、抑郁、担忧、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会进一步导致孕妇难以顺利排尿[5-6]。会阴部伤口裂开,产妇不敢排尿; 产妇不习惯在产床上排尿,因此大脑皮质对于排尿处于抑制状态,发生精神障碍性尿潴留; 产后会阴侧切口或会阴撕裂导致外阴存在外伤性疼痛,使得支配膀胱的神经系统紊乱,反射性引起排尿抑制; 产后膀胱张力暂时性消失,对于膀胱的充盈感不敏感,还有腹壁因为分娩时持久扩张导致松弛,腹压下降,无力排尿。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尿道括约肌出现痉挛,引发产后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此外,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助产术,可使膀胱位置下垂,损害支配神经,也容易导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出现排尿困难与尿潴留。而某些药物的使用如解痉镇静药,又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硫酸镁、莨菪类等药物,会降低膀胱张力,也可能引发尿潴留。
低频脉冲电疗法是应用频率在1 000 Hz以下的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电流均为低压、低频、可调,无明显的电解作用,对感觉、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有止痛但无热的作用[7]。目前常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有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电睡眠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等。该治疗方法可有效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有镇痛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穴位,将对症的药物研成细末,调成均匀糊状物(可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等),或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在选择的穴位处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8-10]。在穴位贴敷的同时辅以按摩手法,可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11-12]。该方法具有作用直接、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容易推广、成本低、无创无痛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也可治疗尿潴留: ① 多坐少睡,因为躺在床上容易使产妇降低排尿的敏感度,进而可能阻碍尿液的排出,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产妇在产后尝试坐起来,并适当活动。② 听流水声,这是借助条件反射的刺激,解除排尿抑制,从而使产妇产生尿意,顺利排尿。③ 热水治疗法,在盆内放上热水,水温控制在50 ℃左右,产妇直接坐在热水里浸泡,每次5~10 min, 也可以用开水熏下身,让水汽充分熏到会阴部,但要注意保持身体不接触水面,以免烫伤,这两种方法都可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有利于排尿。④ 开塞露纳肛法,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经反射原理,采用开塞露纳肛,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促进排尿。⑤ 按摩法,在排尿前即可采用此法刺激排尿,即将手置于下腹部膀胱处,向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排尿后还可再用手掌自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以减少膀胱余尿。
本次研究对研究组中尿潴留产妇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方法,借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从内到外双重刺激膀胱部位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排尿反应,促进产妇排尿。低频脉冲电刺激可对盆底肌肉产生震颤刺激,使盆底肌肉和筋膜进行规律运动,进而带动膀胱壁肌肉的节律性运动,使盆底肌筋膜恢复扩张力,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状态,改善膀胱黏膜的充血水肿状态,从而顺利排尿[13-15]。穴位贴敷可通过对药物的吸收,刺激相应穴位,借助经络使药物流经各处,发挥益气通络、通阳利尿等功效,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症状,进而促进排尿。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产后尿潴留产妇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 且研究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残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可有效促进产妇排尿,缩短排尿时间,促进尿液排空,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