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华 姚艳梅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医院,广东惠东 516300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通过调查指出,肺癌的发生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人体在多元化的环境下,近年来的肺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而其病变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诊断则容易出现延误现象,并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极为不利,进而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普遍被临床认为是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恶性肿瘤。本次研究针对低剂量胸部CT 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现报道如下。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将低剂量胸部CT 扫描应用于常规体检中,将我院4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72 岁,平均(53.2±2.0)岁,男230 例,女170 例,均知晓本次研究概况,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针对本次入选的体检者均实施低剂量胸部CT检查,其所用仪器为飞利浦64 排128 层螺旋CT,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将颈部佩戴的金属物品取下,检查过程中保持呼吸深度一致,随后对患者实施胸腔到肺底的连续扫描,必要时可指导患者深呼吸后屏气,进而对其实施常规扫描,观察其病变位置的详细情况,在此过程中指导患者始终保持为仰卧位,其扫描的主要参数为层厚5~101mm,螺距1~2,矩阵512×512,电流为20~50mA,电压则为80kV,获得扫描资料后上传至工作站并进行图像重建,此后对患者的支气管、肺组织、纵膈解剖结构等均实施观察,同时观察并判断其肺部病变情况的形态、病变位置、病变大小等。
观察患者肺部异常的检出情况,并将最终确诊情况作为金标准,计算CT 诊断的准确率,分析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1.0,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入选的400 例患者均顺利实施CT 检查,CT 发现81 例患者存在异常,而实际确诊患者为84例,故CT 诊断的准确率为96.42%。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法确诊情况比较
CT 检查的异常病变征象可见,多数患者存在结节、肿块等异常征象。见表2。
表2 CT检查的异常病变征象及其例数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发生可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同时世界范围内报道的肺癌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受到生活习惯改变、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断上升[1]。而目前临床对于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作出阐述,但可以明确的是长期吸烟、接触粉尘等会加大患者的发病率,因此仅凭借简单的方法很难对患者的肺癌作出确诊,此时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方法检查就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数十年以来,世界各个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现出增高的趋势,这可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多元化的改善存在密切关系,以抽烟人群为例,长期且大量的吸烟可增加肺癌的患病率,且该类人群患肺癌的比例比不吸烟人群高出10~20 倍,患者的吸烟年龄越小,吸烟频率越高出现肺癌的几率也越高;而社会性肺癌患者数量增多的机制可能在于,吸烟本身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周围人群和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故而人群较为密集的地区肺癌发病率也有突出升高现象。以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作为背景,临床应该及时对肺癌相关患者做出诊断,故而将现代医学中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在体检的过程中,多是针对肺癌疑似患者采用胸部X 线检查等进行摄影,获得患者的肺部相关情况,并对患者作出诊断;且X 线检查具有辐射剂量小、方便、经济等特点,故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但是其存在明显局限性:多数患者肺癌早期的病灶相对较小,且不存在显著的结节影,此外存在边界不清和结节影不清晰等情况,故X 线检查容易因为患者的病灶部分被掩盖而出现误诊或漏诊的现象[2]。除过以上的X 线检查之外,临床可通过相关症状对肺癌患者实施诊断,该类患者的早期局部症状较为显著,包括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胸闷、气促、声音嘶哑等,其中嘶哑这一症状的发生主要由上气道梗阻引起,胸闷气促等症状尤其多见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能是因为纵膈淋巴结的广泛转移,使得患者气管受到压迫,进而表现出气促甚至窒息现象;全身症状则以消瘦、发热等为主要表现,消瘦患者可能是受到感染、疼痛而导致其食欲减退,且导致患者的出现感染的炎性发热;但是其局部或全身症状均缺乏典型性,且可能和其他相关疾病存在高度类似之处,因此均难以通过以上症状对患者做出有效诊断,临床仍需借助有效的影像学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 等相关的影像学检查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但是其常规CT 虽然可对患者做出诊断,但是存在辐射剂量较大等情况,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且因为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难以在临床中被广泛普及[3-4]。自1990年以后逐渐有学者指出剂量相关问题对于患者产生的影响,故低剂量CT 逐渐被临床中广发认可而得到普及,其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CT 的管电压、管电流进行降低操作,使得CT 的电离辐射降低,故最终减少对患者产生的辐射,一般而言低剂量胸部CT 对患者完成1 次扫描,其产生的辐射剂量仅相当于常规检查剂量的百分之十[5-6]。而有学者认为辐射剂量的减少会使得图像噪声随之增加,使得部分对比度出现损失,故最终使得部分图像的清晰度受到影响,但是迭代靶重建(IR)技术等方法的随之出现,则使得该不足之处得到了弥补,最终利用IR 算法作为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的一种替代方法,使得其图像噪声降低,并提高最终的图像质量[7-8]。此外本次我们检查所用的飞利浦新型仪器,其能够有效的捕捉患者扫查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并具有自身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最终使得管电压降低而出现的图像质量不佳等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并获得更加逼真和清晰的CT 图像,故而在降低辐射的基础上其保证了图像质量的要求[9-10]。
本次研究通过对低剂量胸部CT 扫描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可见:CT 检查可观察到患者存在空洞和空腔病变、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胸膜病变等情况,CT 发现81 例患者存在异常,而实际确诊患者为84 例,故CT 诊断的准确率为96.42%。而基于其检查结果和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其优势作出分析,认为:(1)低剂量胸部CT 扫描密度分辨力高、肺部重叠的影像少[11-12];(2)和常规的CT 比较其管电压管电流等均有所降低,最终减少对患者产生的辐射,减少了医源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对于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升;(3)由于低剂量的扫描可使得管电流等减少,故最终从物理角度出现设备过热等现象随之减少,设备的损耗则得到控制,最终延长其寿命,这对于检查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13-14]。故而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我们推荐临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肺癌疑似患者采用低剂量胸部CT 扫描检查,以期及时作出诊断,并及时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最终改善其预后[15-16]。
综上所述,在常规体检中筛查早期肺癌时,应用低剂量胸部CT 扫描具有良好的价值能够及时判断出患者的异常情况,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