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19-06-04 02:25章国峰刘宁宁通讯作者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宁7037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706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余课外教学模式

□ 章国峰刘宁宁(通讯作者)(.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宁 7037;.济宁医学院 山东 济宁 7067)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解决高校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办法。信息化时代混合教育教学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多种媒体、素材、技术等工具,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增强体育课程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身兴趣、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科学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前,对体育课程混合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方法、策略与措施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和系统,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和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较少。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网络在线和面对面(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理论方法,是需要认真思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实施策略

1.1、课程的类型与设置策略

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竞赛。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狭义上来讲是指体育课教学,包括为一、二年级开设的体育必修课程和对三年级以上学生 (包括研究生)开设的体育选修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一般指早操、课间操、体育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活动是当前高校主要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课余训练在学校中一般是以训练课的形式开展。那么从广义上来讲,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也是于学校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因此,混合式教学可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活动)和课余训练三种形式的高职课程中开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系统制定教学计划一般是以学期、周和课时为单位,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授课进度计划的制定一般以课时为基本课程单元,便于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

1.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策略

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主体,国家规定必修课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并计入学生学分。因此,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可以设计以周2课时为基本课程单元的授课进度计划。

1.3、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课程设置策略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补充。根据要求,课外体育活动应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在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和社团活动)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可以设计以周6课时为基本课程单元的授课进度计划。开展课余训练活动是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培养、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学生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组建学生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竞赛也应当确立以周课时为基本单元的授课进度计划。

2、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资源建设策略

2.1、必修与选修课程内容的组织

高校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以体育项目教学为主,其课程内容安排一般为理论教学、运动项目学习和心肺功能的锻炼。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利用“线上”网络的方式开展。运动项目教学和心肺功能锻炼内容组织主要方式为 “线上+线下”,即利用网络在线即“线上”技术手段来呈现运动项目动作技术方法与要点、技术分析、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呈现分解示范、完整示范、慢速示范等各种示范,并演示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利用网络平台技术传授心肺功能锻炼机理、目的与意义、方法与手段等。课堂上即“线下”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和练习活动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网络在线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具有极佳的辅助作用。

2.2、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竞赛课程内容的组织

高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体育俱乐部(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的补充,因此混合式教学内容的组织可按体育课的组织策略进行。课余训练竞赛课程内容的组织,一般以运动技术和战术为主要内容,利用“线上+线下”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将动作技术学习、战术学习和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学习融为一体。

3、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3.1、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法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法可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平台,运用“自学——辅导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设计方法见图1。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在线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翻转课堂式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分组讨论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图1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法图

3.2、以动作技术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法

以动作技术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法一般采用“传递——接受式”和“发现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法见图2。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动作技术教学中最广为应用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和知识信息的单向传递性,突出教师的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和纠错改错等教学环节。发现式学习是在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教师因势利导,师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激励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智慧潜能。混合式教学中,课中环节的教学模式与当前开展的教学活动类似,但是增加了课前与课后的活动内容,突出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的环节。尤其是课后作业环节,可以利用网络在线资源进行学习和练习,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交课后练习视频便于教师对课外练习活动的监控与评价。实践中,还要充分利用在线平台的交互性增强师生交流和发挥教师课外辅导的效能。

3.3、以竞技战术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

以竞技战术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法可采用 “范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传递--接受式”和“发现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法见图3。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战术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探究式教学以战术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探索未知、发现知识。

图3 以竞技战术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图

4、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是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全面客观评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侧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制定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体系的建立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中,“线上”内容占比较低,不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育的优势开展学习活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线上”内容占比较大,不利于突出体育课程以身体活动为主的课程属性。因此,一般将“线上”和“线下”评价按照20%和80%的比例进行设置。

4.1、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评价体系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数权重约10%。在混合式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评均可在网上实现,因此理论知识部分评价可纳入“线上”评价的内容。在实践中,一般将学生网络在线平台访问次数、在线学习时间、提交作业、完成测试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分数权重约10%。《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规定“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此外,作为课程主体环节的专项技术与专项技能以及平时成绩等部分的占比设置为50%。

4.2、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竞赛课程评价模式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活动)与课余训练竞赛课程的评价模式可以按照“线上”与“线下”20%和80%的比例进行设置,“线上”评价内容参照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课外体活动“线下”评价主要是根据课外活动的目标与任务,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考评,借以对活动进行调控,从而保证课外活动优质高效地开展,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课余训练竞赛类课程“线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训练态度和竞赛成绩,所占比例一般控制在3:7。

5、结语

高职院校完备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合理的管理激励制度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保障。新形势下,教师应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学会整合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地方,教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

猜你喜欢
课余课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