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会娟 黄瑞敏(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社会体育系 广东 广州 511370)
十九大报告中把“三农”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随着2003年“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4年)、《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的发布,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体育认知和体育意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动体育消费不断增长,农村体育正在飞速发展。本研究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对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作专门的调查与分析,以期更好的将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和完善落到实处,为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文以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以“农村体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近五年的文献数十篇,并对其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
(2)实地调查法。
通过对珠三角18个行政村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为本研究提供直观、详实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珠三角的18个行政村的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60个村民,共发放问卷1180份,回收问卷1075份,回收率91.10%,回收有效问卷1046份,有效回收率88.64%。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问卷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4)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各类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村民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珠三角参与体育活动的村民男性占到总数的55.93%,女性占到总数的44.07%,女性比例低于男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时间,这和其要照顾老幼,并且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有直接关系。珠三角参与体育活动的村民以中老年为主,45-59岁的有390人,占到总数的37.28%;60岁以上的有263人,占到总数的25.14%,这是因为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化,使得大量青年务工人员转向城镇。
(2)村民参与体育动机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珠三角村民参与体育的动机排在首位的是强身健体,占到总数的71.03%,其次是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分别占到总数的52.87%、35.95%。这说明珠三角村民已经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对提升其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丰富其文化生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表1 珠三角村民参与体育动机情况一览表(N=1046)
(3)农村体育活动内容情况。
表2 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内容情况一览表(N=1046)
从表2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内容排在第一的是跑步或散步,占到总数的75.91%,这是因为跑步或散步对场地、设施与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并且对村民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参与的自主性较强,比较随意。其次是球类活动,占到总数的45.12%,主要以常见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广场舞位居第三,占到总数的20.94%,这和它简单易学、有音乐和一片空地即可展开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深受广大女性的偏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度偏低,仅占到总数的16.06%,它的衰退将不利于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珠三角农村应不断推动惠民、便民体育活动的组织,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并在原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内容。
(4)农村体育活动场地情况。
近年来,广东省通过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绿道体育工程”等系列举措,使珠三角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广大村民体育健身的需要。从表3中可以看出,珠三角村民选择体育活动场地集中在乡村公共体育场所和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分别占到总数的35.37%和21.61%,其次是自家庭院和街边、空地,而选择收费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活动或锻炼的仅占5.64%,这说明珠三角村民倾向于在免费或低偿性的活动场所进行体育活动、锻炼。
表3 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场地情况一览表(N=1046)
(5)农村体育组织与管理情况。
调查发现,珠三角农村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为个人锻炼和自发组织,分别占到总数的54.02%和27.06%,而村委会组织和乡、村体育协会组织仅占10.99%和7.93%。这说明,珠三角村民参与体育锻炼主要以个人锻炼为主,缺乏系统组织和管理,而村委会和乡、村体育协会组织体育活动开展集中在节假日,日常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较少,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造成珠三角农村体育现有管理职能弱化,不利于其良性健康发展。
虽然广东省有90%的乡镇依托乡镇文体工作站建有体育组织,但在对珠三角村民对于本村是否有专门管理体育人员的调查中得知,认为有专门管理体育人员的村民占到总数的36.04%,没有的占到总数25.05%,而不清楚的占到总数的38.91%,这充分说明农村体育部门管理松散,部门及相关人员并未尽到自己的职责。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影响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缺乏时间、缺乏场地、设施与设备、缺乏指导者和缺乏组织与管理,分别占到总数的 41.20%、36.04%、32.03%、28.97%,这说明珠三角村民体育意识有待加强,有的村民只注重农活,而闲暇时间又被家务劳动、看电视、话家常、打麻将等占用;再加上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的缺乏,乡村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薄弱,体育活动和竞赛开展的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村民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这些已经成为影响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4 影响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因素一览表(N=1046)
珠三角乡、村基层体育组织应及时对相关人员展开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制度以及体育健身知识等的集中培训,针对学习内容,制定实施计划,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并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借助各种媒介手段,向村民大力宣传。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挖掘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效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设施,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为村民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不断激发村民的参与意识和锻炼热情,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促进珠三角农村体育良性、持续发展。
依托珠三角民间体育组织、社团及协会的建设,积极推动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吸引村民的关注、支持与参与。充分发挥珠三角乡、村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落实各项体育活动、赛事等,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完善工作方式、方法,调整思路与方向,促使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珠三角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文件,并设立专门负责体育工作的部门及岗位,专职专责,保障珠三角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及实效性。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分布在乡村的体育场地67.97万个,相较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乡(镇)村的体育场地66446个,我国体育场地在数量上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对于满足目前珠三角村民体育活动需求上仍有较大缺口。因此,珠三角政府部门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建设与维护(如全民健身路径、绿道、现有运动场所增设灯光等),提高其利用率;并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开发农村空地及其他闲置场所。
依托珠三角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普及与推广的基础上,立足本土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毽球、舞龙、舞狮、武术等,民间体育项目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项目在一些简易场地或空地就能开展,村民的参与度较高。乡、村基层体育组织应充分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和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不断激发村民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