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吴春兰
在城市公园、广场、道路和小区的绿化中,利用园林植物不同的种植形式,可以体现出空间的色彩变化,使空间环境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
孤植。即单株栽植,它是观赏树木自然式配置的一种方式。在园林绿地中常用这种方式配置于草坪、绿岛及小坡等处,作为重要的风景树种栽植。作为孤植的树种其栽植位置应醒目、突出,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观感;孤植树种体型要大,树势应雄伟,开花要繁茂,使其成为一个局部景观的中心和视觉焦点。适合孤植的树种有很多,例如银杏、雪松、香樟、广玉兰、白皮松、红枫、珊瑚树、榕树、复叶槭、悬铃木、乌桕、栾树、加拿大杨、五角枫等。我国古典园林中有“竹石小品”“粉墙竹影”,这都是对孤植的描述。利用极具观赏效果的奇篁异竹作为孤植时,应给予足够的空间显示其特性,形成极佳的视觉屏障,给人一种“独”“秀”“美”的意境。
丛植。是指1株以上至10多株的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主要是让人欣赏植物的组合美、整体美,一般不过多考虑各单位的形状和色彩。丛植是园林中广泛运用的一种配置方式,在较大面积的庭院内的竹林及构成林相者皆为丛植,即用一种或若干种较为大的丛生形态竹类混栽而成,以不等边三角形栽植方法为主,同时配置美丽别致的景观,或交织栽种一二年生花草。利用色叶植物三五成群地配置在园林绿地中,形成一种组合效应,虽然让人忽略单株植物的形状色彩,但却能形成较大面积的景观色彩,活跃了空间的气氛。例如在公园中以三五成群的杜英、红叶李、水杉交错配置,形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园林景观。在一些高等院校的校园景观营造中,常可见到丛植色叶植物这一配置方式,在校园中营造大面积色彩变化的“点”,来吸引人们的视线,调动人的情绪,使受视人群呈现一种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状态。在绿化景观中采用丛植手法,以灵活地分隔或遮挡空间,利用相当紧凑的中小型竹类形成严密的分隔,也可以用较为高大、稀疏的竹类形成隐约可见的较虚的分隔,还可用框景造成不同空间的相互渗透等。如用慈竹或紫竹来搭配组合,既显示了竹类的挺拔,也可以起到遮掩不良环境作用。
群植和片植。这是株数较多的一种栽植方法,以达到色叶植物成“面”成“体”的重复景观效应,如在公园成片地种植鸡爪槭,或是在立交桥转盘处大量种植红叶李等。在植物选择上,几乎所有的色叶植物都适合于群植或片植。也因为群植或片植所受拘束较少,利于园林造景的创新,所以现在一些公园常在小路转弯处大面积草地旁,或建筑物后方及园林中较大的一隅,大面积栽植竹林,创造出绿竹成荫、万竿参天的景观效果,很受人们喜爱。
列植。是指沿着规则的线条等距栽种。采用这种栽植方式,可以达到协调空间、展示整齐美,使之更为庄严宏伟的效果。用色叶植物列植,主要用于行道树种植或基础栽植。把白蜡、栾树、杜英等色叶植物作为行道树或分离带进行列植,都会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列植一般用于园林区域四周,以清界限。在采用列植方式时,应注意保持视线通透,或稍有曲度,不宜太過于呆板。
隅植。主要是为了把建筑物与四周自然物更好地联系起来,以增加观赏效果。用竹类植物与建筑物搭配是园林绿化中极常见的一种做法,如把竹类种在建筑物的旁边作为富有的象征,竹类与建筑物周围的自然景物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以增添美的景观。在一些城市居民住宅小区或防护墙中,都习惯于把竹类与墙体搭配在一起,这样既可达到防护的目的,又可增加景观的效果,在使用竹类植物隅植时,最好选观赏性和寓意性强的四季常绿的竹类品种。
色块种植。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色块种植随处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景观,能发挥其他植物材料不可比拟的作用。色块种植往往以冷色调的植物打底,将株丛紧密且耐修剪的低矮色叶植物种植其中,构成美丽的色块、色带、镶边甚至是图案和文字。这在城市的道路绿化、街头绿地和广场绿化中运用最广。用红檵木、红叶小蘖和金叶女贞栽成的色块、色带作为道路隔离带;在公园里由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小叶女贞等组成的波浪式的模纹;在校园、小区的草坪中大量运用红檵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色叶植物组成各种色块和图案。适合色块种植的色叶植物有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瓜子黄杨、金边黄杨、红檵木、小叶女贞等。一般色带配置以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植物片植为主,高度配置以0.3~1.5米为最佳效果。色带建植须形成界定的观赏面层,为了尽快达到设计效果,栽植密度平地以16~25株/平方米,坡地以25~50株/平方米为宜,如单纯为花卉组成的色带一般以10~16株/平方米为宜。色彩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的色彩艺术,组合得好,可收到统一调和的效果,组合得不好则杂乱无章。园林植物的色彩组合,要尽量做到或以春花为主,或以秋实为主,四时季相各有特色,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应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