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

2013-11-05 06:40马学忠周建梅郭起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产出率竹种竹类

陈 红,冯 云,马学忠,周建梅,廉 超,郭起荣*

(1.国际竹藤中心 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朝阳100102;2.上犹县林业局,江西 上犹341200)

研究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先进性、价值性和广泛认同性[1]。中国位于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素有“竹子故乡”的美誉,是世界上竹类植物种类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竹子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和开发利用具有世界领先水平[2]。中国竹类研究科学技术成果分析多见文献、竹业人士、网站资讯的研究[3-7],系统研究、分析“中国竹类研究成果”的文章尚未见报道。

1 竹类研究成果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来源于中国林业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等19 个网站的成果数据库(表1),以“竹”为关键词搜索,通过逐条阅读,剔除如“芦竹”、“香石竹”、“富贵竹”、“龟背竹”、“竹荪”等与竹类植物不相关的研究成果,剔除各数据库间的重复部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竹类研究成果,建立分析数据库,采用科学计量学[8]的原理和方法对我国竹类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以第一署名机构进行竹类研究成果统计分析。其中,海南建省(1988 年)之前的成果归于广东省,重庆成为直辖市(1997 年)之前的研究成果归于四川省;国家林业局竹子研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的竹类成果归属于中国林科院系统,不参与其所在地域省份的成果统计;县市级科研单位指县和县级市。

表1 竹类研究成果查询数据库Tab.1 The database and their URL of issuing about bamboo research achievements

2 竹类研究成果分析

经过查询上述19 个网站的成果库数据,剔除与竹类不相关、剔除重复数据,统计获得1 000 项竹类研究成果。这19 个网站完整分布在我国主要的竹产区和竹类科研地区,表征了中国竹类研究成果的实际数量状况。

2.1 竹类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

图1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Fig.1 The dat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bamboo research achievements

从图1 可以看出,以年代计,中国竹类研究成果的数量稳步增长。1949 年新中国成立,生产力获得新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从1963 年的第一项竹类研究成果“慈竹特性的初步研究”,到20 世纪70年代,中国竹类研究成果数量共有14 项,占成果总数的0.14%,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 年,我国竹类研究刚刚起步。改革开放以后,竹类研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研究成果数量154 项,占总数的15.4%,是70 年代的15.4 倍。进入90 年代,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力度,科学研究风气浓厚,成果丰硕,在此期间竹类研究成果数量307 项(比80 年代增长了近1 倍),占竹类研究成果总数30.7%。20 世纪的开端10 年,竹类研究成果数量达525 项,占竹类研究成果总数的52.5%。

2.2 竹类研究成果的竹种分布

图2 竹类研究成果按竹种的数量分布Fig.2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bamboo species

图3 竹类研究成果的机构类型分布Fig.3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bamboo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different research units

在搜集到的1 000 项中国竹类研究成果中,以某单一竹种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共计554 项,占了总数的55.4%,其中毛竹(楠竹,Phyllostachys edulis)338 项、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50 项、绿竹(Bambusa oldhamii)38 项、早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37 项、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19 项、桂竹(Phyllostachys makinoi)5 项、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6 项、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5 项、慈竹(Bambusa emeiensis)5 项、蓉城竹(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等其它30 个竹种1 ~4 项不等。

研究成果最多的是刚竹属的毛竹(楠竹,Phyllostachys edulis),以毛竹为单一研究对象的成果(不包括与其它竹种一并研究的,如《毛竹与淡竹叶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等)有338 项,占据总成果数量的33.8%。众所周知,毛竹笋、材品质优良,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价值,是中国竹类植物中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竹种。据全国第7 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竹林面积共有538.10 万hm2,其中毛竹林386.83 万hm2,占据总量的72%。

2.3 竹类研究成果的机构类型分析

我国从事竹类研究工作的单位有科研院所、院校、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本文试图分成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县市级科研单位、院校、企业以及社会团体5 种类型来统计这些成果的分布情况。

从图3 可以看出,县市级科研单位、院校和省级以上科研院所系统研究成果数量分别为308 项、231项和211 项,分别占总量的30.8%、23.1%和21.1%,为产出竹类研究成果的中坚,企业研究成果数量150 项,占总量15%。

2.4 竹类研究成果的省市分布

采用Pearson 法分析竹类研究成果数量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竹林面积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双侧检验,置信区间95%,分析结果为:检验值P =0.02 <0.05,相关系数r =0.752,表明各省(市、区)竹林面积与竹类研究成果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国竹林主要分布在14 个省(市、区),其中竹林面积30 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广东、安徽、广西等8 省(区),竹林面积合计占全国的88.64%,这8 个省(区)的竹类研究成果也集中分布,成果总数716 项,占总量的71.6%。定义面积为万公顷竹林产出的研究成果数量为“成果产出率”,成果产出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当地科技研究水准。

从表2 可以看出,江苏、云南和陕西这3 个省份的成果产出率高于3%,尤其是江苏,每万公顷竹林成果产出率高达23.54 项,远远高于其它地区。湖南、浙江其次,成果产出率处于2%区间。福建、江西、四川、安徽、广东、广西、湖北、贵州等省(区)等竹林面积不菲、资源丰富,但竹类科技成果产出率并不高。

表2 各省区竹类研究成果数量与成果产出率Tab.2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bamboo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rate of output in different areas

表3 竹类研究成果的林学二级学科分布Tab.3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bamboo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different subjects

2.5 竹类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

以往的竹类文献研究分析多从基础研究、造林学、竹林经营管理、病虫害防治、竹子加工利用、竹类经济等几个方面总结[9-12],本文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最新标准GB/T 13745 -2009 的林学学科分类对竹类研究成果进行归总。

从表3 可以看出,竹类研究成果涉及林学11 个二级学科,林业工程学科占据了1/3 略强。竹类研究成果集中分布在林业工程、森林培育学、经济林学和森林保护学这4 大二级学科,共有成果779 项,占总成果量的77.9%之多。三级学科中成果数据待进一步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1)搜集了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2010 年“十一五”结束期间所取得的竹类研究成果,共计1 000项,基本表征了中国竹类研究成果数量。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呈稳步发展趋势,20 世纪70 年代以前,成果数量较少,为竹类研究的起步阶段,进入20 世纪80 年代,迅速增长,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10 年代的成果数量始终保持稳步增长。

(2)竹类研究成果中,毛竹(楠竹)的成果数量最多、其次是麻竹、绿竹、早竹(雷竹)、淡竹、桂竹、刚竹、方竹、慈竹。成果数量与竹种的资源量、经济价值紧密相关。

(3)县市级科研单位、院校和省级以上科研院所系统是产出竹类研究成果的中坚力量,研究成果占总数的82.3%。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竹类研究领域,企业的成果数量所占比例并不高(15%),有必要进一步的加大企业科研创新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竹类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学科中,林业工程、森林培育学、经济林学和森林保护学4 个二级学科占据近78%,反映出了竹类成果的学科性。这一现象与国家政策和经济需求是紧密相连的,资源培育与保护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扩大竹林面积,提高单株产量,保障竹林健康,提高竹林生产力,能为竹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竹产品的加工利用是关键,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1]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86(3):283 -285.

[2]江泽慧.世界竹藤[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郭起荣,徐振国,牟少华,等.中国竹类研究60 年:期刊论文[A].第六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495-500.

[4]许易琦,董文渊.中国竹类文献分类与分析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4):5 -10.

[5]戚连忠,朱杭瑞,蔡琳,等.从文献分析上看浙江省竹类研究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2000,20(6):68 -72.

[6]郭起荣,马学忠,钟艳萍,等.中国竹业人士计量分析[J].竹子研究汇刊,2005,24(2):1 -6.

[7]郭起荣,张频,张军生,等.中国INTERNET 竹子资讯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99 -101.

[8]张双虎.基金项目为科学发展寻找“节律”[N].科学时报,2010.

[9]彭九生,愈明光,刘光正,等.江西竹类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1999,26(1):36 -44.

[10]王晓明,王建和.我国竹类研究现状分析[J].竹类研究,1991(2):90 -102.

[11]王晓明,王建和.我国竹类研究和开发利用动态分析[J].竹类研究,1992(2):27 -34.

[12]夏有根,徐尔娜,徐翠华,等.我国竹子研究概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0,27(3):44 -48.

猜你喜欢
产出率竹种竹类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不同装烟方式对上部深橘黄烟叶产出率及质量的影响
矿产资源产出率评价研究
全面开展资源产出率评价
2种主要蚜虫在园林植物上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竹材在现代家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桑园产出率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