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2019-06-03 03:17阎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检验结果血常规准确性

阎军

【摘 要】目的:通过对血常规临床检测结果精确性和可靠性的分析研究,寻找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出在本院门诊2018年3月—2019年3月各年龄段的血常规检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实施研究。结果:经过深入分析168例病患者,并对仪器的先进程度、采集血样的规范性、采集血量的多少和部位不同、血样在运送和保存以及采集血样的时间不同也会对患者的血常规的检测结果精确性有很大的影响。结论:要真正让医生做到对病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参考,还需要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样时,除了使用比较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外,端正态度,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减小失误,避免不该发生的问题。

【关键词】血常规;可靠性;准确性;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 R8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267-02

针对病患者的身体的状况,采用血液常规检测测试的方法,就是血常规。经过病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病变情况的分析研究,并对患者的病情能够做出相应的测定和处理,所以,血常规检测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医生对病情的了解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患者血液方面像骨髓造成功能异常、贫血、感染等存在的问题,使用血常规能更清楚、明白的展示出来。一个正常人的血液总量大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者是每公斤体重70-80ML,这里面血浆的数量是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细胞,5000-10000个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约是16-41万个。这里面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呼吸进入血液,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血红蛋白。然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变化是相等的。如果人的身体内部的红细胞数量过少,就会发生贫血,也会使血红蛋白的数量逐渐降低,对血液中输送氧合血红蛋白的能力也会大大减低,造成严重的不良结果。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一旦发现贫血,一定要找出发生的原因,千万不要听之任之。白细胞对病患者免疫系统有增强作用,虽然数量不多,只是相当于红细胞的0.2%~0.3%,但是它在人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白细胞数量过少,人体的免疫能力就会显著变低,就会使各种疾病发生。因此,通过血常规的检测,看是否红细胞还是白细胞数量过少,就指导医生向哪一方面考虑,以便对症下药,尽快给患者解除痛苦。血小板在血液中其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如果血小板中的很多止血因子过少,一旦流血,就会血流不止,很难控制。对于这些止血因子的研究,是开发多种止血药依据[3]。

1 血常规的影响因素

在本院门诊2018年3月—2019年3月各年龄段的血常规检测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血常规的因素有很多。

1.1 仪器设备落后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医疗事业也面临着巨大变革,一些老旧的医疗设备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医疗事业改革的要求,很多医疗器械逐渐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并且越来越精密、准确。可是在一般医院实行血常规检查使用的仪器还非常滞后,致使检查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给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带来一定难度[4]。

1.2 采血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采集血样时,经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现象,这就直接造成血常规检测结果不准确,有时候会使患者出现溶血,这样采集出来的血样红细胞的数量会偏少,有可能给使医生造成错误的判断,给患者造成误诊以引发严重后果。

1.3 采血部位和采血量差异

对于患者来说,采血的部位和血量都对血常规的检测有影响。如果在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静脉采的血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稳定,如果采集的血量过多,因为血液本身的凝固作用,在运送中很易出现这种现象,给血常规检测有影响。

1.4 血样运输和保存

采集患者血样以后并不能很快对患者实施血常规分析,而是要先运送保存,但是在运送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血样凝固状况,必须在里面放入抗凝剂,这样在运送和保存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凝固,更不会使血量减少以破坏红细胞的数量。

1.5 运动后进行采血

患者经过剧烈运动后,不能进行采血,因为这时候血液流速快,如果进行采血,有可能会采集的血量过多,对血常规检测数据有很大影响,使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不准确,无法给医生诊断病情提供准确的依据,甚至会出现错误的判断。

1.6 服用药物后进行采血

吃过药的患者不能采集血样,这是由于服过药物以后,药物进入血液之中,直接影响着血常规检测结果,尤其是一些刺激性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影响更大[7]。

2 结论

在给病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测过程中,要细致分析造成血常规数据不准确的各种原因:医护工作人员的采集血样操作问题、患者自身因素,还是医疗设备问题等,针对上面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症下药,很好地改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1)跟上医疗技术改革的步伐,对一些老旧的医疗设备要及时更新换代。(2)加强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理论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积极组织医护人员操作技术交流,使操作水平有更大提高。(3)采血时要采用静脉采血,以便使血样更加稳定,并对采血的数量控制好,不能太多或者太少,还要把采集的血样加入凝固剂,防止发生凝固而对紅细胞的数目的检测产生影响。(4)要告诉患者不要剧烈运动后马上去采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再采血,以免造成血常规数值不准确。(5)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要在6小时后再采血。

总之,通过血常规对患者进行检测,医护工作人员切实端正态度,提高自己的医德素质,充分避免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提高检查的精确性,使医生诊断病情的准确性有更多提高,也为患者更好地治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闫杰.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4):102-104.

[2] 李晓峰,常红叶,齐力,等.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1021-1022.

[3] 李毅坚,王堃成,周念,等.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368-370.

[4] 李斌.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08-2009.

[5] 艾卫军.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170-170.

[6] 李莉娟,俞香菊,高岚.比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7(2):25-25.

[7] 李润媛.试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8):3495-3495.

猜你喜欢
检验结果血常规准确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Task 1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单手肩上投篮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