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太
朋友的孩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歉日”活动。老师要求孩子们向父母写一封道歉信,然后专门举办了一场“道歉信”展览,以供家长参观。朋友兴冲冲地去看,最后却心情沉重地回来了。因为她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孩子都在为没能考高分而向父母道歉。
“道歉日”本是想让孩子们能够主动为各种“对不起”他人的言行,真诚地致歉并请求原谅。据说韩国就有个道歉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互赠苹果,借此表达没能说出口的歉意,特别是向亲近的家人、爱人和朋友。
这原本是一个温馨的、有意义的活动,因为道歉是一種能够让生活变得幸福的能力。孩子们可以道歉的事情有很多,可能是自助餐拿太多,吃不了浪费了;可能是看演出时打打闹闹,影响了别人;可能是平时很少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的付出视若无睹;也可能是待人接物的态度不佳……
可惜的是,如今的许多孩子,不会为自己没有遵循公共道德而道歉,也很少会为自己没有及时感恩而道歉,更不会为伤害了他人而道歉,却动辄为没有考出好成绩而道歉。
孩子为分数而道歉的背后,站着许多为分数而焦虑不已的父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经做了一次在线调查,有“89.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因孩子学习而焦虑的父母不在少数,其中40.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
有的家长光补习费就花了8万元,为孩子聘请了昂贵的私教;也有家长把孩子送进“励志型”辅导班,老师每堂课都在给孩子们洗脑,要求他们以考上清华或北大为人生目标,否则,他们将来在北京就会“连块瓦都买不起”。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这么多的孩子为没有考好而向父母道歉,几乎是一种本能。
但是我好想对孩子们大声说:“对不起!”孩子们清一色为分数道歉,意味着他们日常生活的乏味。其实,孩子们应该为没有时间亲近大自然,看小草发芽、蚂蚁搬家,没能快活地淋着小雨而道歉;为找不到玩耍的小伙伴、不能在游戏中学习与人相处而道歉;更要为被父母塞进各种辅导班和特长班,不能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不能尽早思考人生的意义,不能仰望灿烂的星空、敬畏坚实的大地而道歉。
迟早有一天,父母们也会为自己的高分情结而道歉。因为眼里只有分数的孩子,常常会在真正重要的人生竞赛中败北。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主任马林·麦格拉斯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哈佛近年来的本科整体录取率只有5%,这意味着每五个满分学生中将有四个被拒绝,其中也包括很多SAT拿满分的中国学生。她说:“我们不需要十全十美的学生,而需要一个有抱负、能够脚踏实地用他们的人生来全力完成一件伟大事情的人。”
令人无比遗憾的是,说到和做到是两码事。虽然我坚持不让孩子上任何辅导班,虽然我努力为孩子留出更多和小朋友游戏的时间,但很多时候,我也是一个真实的为分数焦虑的妈妈。
我试着问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如果有一件事需要你郑重道歉,你会为什么而道歉?”女儿想了想说:“我为上次语文只考了79.5分道歉。”我又问:“如果不是为语文分数道歉,你还有什么可以道歉呢?”女儿说:“我为数学考试错了好几道题道歉。”我接着追问:“除此以外,还可以为什么道歉?”女儿说:“我上次英语单元考的单词拼错了……”
我半晌说不出话,终于鼓起勇气,郑重地对女儿说:“对不起,妈妈向你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