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核磁颈静脉球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6-03 03:17张利岩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张利岩

【摘 要】目的:探讨 MR 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17 例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部位、信号及其侵袭性表现等情况。结果:17 例患者中,右侧病变 9 个,左侧 8 个;肿瘤形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2 例较大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颈静脉孔区、乳突、岩骨、岩尖、斜坡等处骨质;肿瘤信号欠均匀,12 个肿块在 MR 平扫出现撗魏秃氛",以摵"表现最为显著;12 个肿块均有明显强化,其中 10 个肿块出现撗魏秃氛"。9 例行 MRA 检查,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不同程度移位和包绕。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撗魏秃氛"等 MR 表现,可在手术前正确诊断颈静脉球瘤。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副神经节瘤;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040-01

颈静脉孔区域结构非常复杂,颈静脉球瘤经常可以沿重要的颅底通道破坏骨质并侵犯局 部的颅神经和大血管,因此,术前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本组报告 15 例,重点介绍其 MR 表现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 17 例,,男 6 例,女 11 例,年龄 25~62 岁,平均 34 岁,右侧病变 9 个,左侧 8 个,病程 3 周-2 年;临床主要以搏动性耳鸣、患耳听力下降、面瘫、声音嘶哑、进食呛咳以及头晕、恶心、呕吐等原因就诊,17 例患者均无血压升高等内分泌症状。所有病例都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2 方法 MR 扫描使用 GE Signa HDe1.5T 核磁共振机,应用颈部线圈,行 FSET1WI 与 T2WI 扫描获取轴位、矢状位与冠状位图像,层厚 3~5mm,层间距 0.5~1.0mm,矩阵 192*256,FOV220~400。9 例病变进行 MRA 成像,3 例采用 3DPCA,TR、TE 和激励角分别选取 15ms、3.5ms 和 15,流速采取 60~65cm;6 例采用 CE-MRA,TR、TE 和激励角分别选取 5.5ms、5ms 和 40啊T銮可璨捎 Gd-DTPA 静脉团注法进行。观察病变的部位、信号、与颈动脉的关系以及是否有局部侵犯和转移等表现。在信号方面,无论在 T1WI 和 T2WI,均以肌肉信号为等信号,以皮下脂肪的信号为高信号,病灶内低于肌肉信号的部位为低信号区;根据文献描述,判断是否出现撗魏秃氛鲾,其中摵窋表现为条状和点状的流空信号,撗"为散在其间的局灶性高信号,为缓慢的血流或出血引起。

2 结果

2.1 颈静脉球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本组 17 个肿瘤,大小为 15mm21mm×29mm~60mm62mm71mm,3 例病变较小,局限于颈静脉孔区,14 例病变较大,主要位于颈静脉孔区,乳突、岩骨、岩尖、斜坡不同程度受到侵犯,局部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难以分辨,相邻的桥脑、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病变边缘清楚,呈类圆形 2 例,其余病變形态皆不规则。邻近的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和包绕,其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有关,肿块越大,受压、移位和包绕的程度越大。所有患者均未见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2.2 颈静脉球瘤的 MR 信号肿瘤的信号都欠均匀,在 T1WI 接近等信号,在 T2WI 主要呈较高信号和高信号,均无显著的液化坏死;12 个肿块出现撗魏秃氛鲾,其中摵窋较为丰富或非常丰富,撗螖则相对较少,有时较难分辨。13 个肿块进行了 Gd-DTPA 增强扫描,所有肿块都有明显的强化,其中 9 个肿块强化相对均匀,10 个肿块在增强后仍可见撗魏秃氛鲾。

2.3 颈静脉球瘤的 MRA 表现 9 例患者进行 MRA 成像,表现为颈静脉球区异常血管团,同侧颈内动脉颅底段轻度~重度受压移位,颈内静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细甚至消失。

3 讨论

颈静脉球瘤 MR 表现起源于颈静脉孔区域的颈静脉球瘤一般常以颈静脉孔区域为中心向周边生长,边界比较清楚,肿瘤较小时无明显的骨质破坏,较大的肿瘤经常沿颅底孔道向周围结构侵犯,可以贯穿颅内和颅外,并呈浸润性生长,极易破坏中耳和乳突等邻近的骨质;鼓室球瘤起源于中耳的鼓下隐窝,颞骨岩部的骨质常被肿瘤破坏,乳突及邻近的颈静脉孔区域骨质

也可受到侵犯,因此,较大的颈静脉球瘤经常难以判断其起源部位。MRI可以行多方位扫描,能够清楚显示颅底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的受压情况,对了解颈静脉有无栓塞和受侵非常可靠,但是,MR 对显示中耳和内耳等骨质破坏方面的能力不如 CT。

颈静脉球瘤在 T1WI 常呈中等信号,在 T2WI 呈较高信号到高信号,当肿瘤较大时,信号常不均匀,纤维组织丰富者可以在 T2WI 出现低信号区,肿瘤内一般没有显著的钙化、坏死及囊性变。该肿瘤的血供非常丰富,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点、条状的血管流空信号,肿瘤较大时更易观察,并可发生出血,表现为 撗魏秃 征, 该征象最初为 Olsen 等在 T2WI 上所描述,后来发现在 T1WI 和T1WI 增强图像上也可以出现, 但一般只见于较大的肿瘤,<1cm 直径的肿瘤一般不会见到,本组病例表现亦符合此点。增强扫描有助于了解肿瘤丰富的血供,该肿瘤早期即可发生快速强化。

颈静脉球瘤紧邻颅底部大血管,应用MR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无创性地观察肿瘤与颈内动脉和 颈内静脉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少数肿瘤因显著压迫、包绕颈内动脉,后者显著变细,在 MRI 上难以判断局部血管的行经,但在MRA 上经常可以清楚的观察,同时还可以显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咽升动脉。vandenBerg 等 经过对头颈部副神经节瘤 3DPC、2DTOF 和3DTOFMRA 的研究,认为MIP技术可以精确显示颈部大血管结构,但对其分支动脉较难观察, 轴位源图像则对确定分支动脉很有意义,其中 3DTOFMRA 的观察效果最好,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1%和 98%,经常可以显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但是,因为 3DTOF 的敏感性较低,仍不足以代替 DSA。CE-MRA 可以比较清楚显示肿瘤内丰富的血管和肿瘤周围的动静脉,但因有动、静脉间的交通,后者可以早期显示,难以与动脉区别。

颈静脉球瘤需要与发生于颈静脉孔区域的其它病变进行鉴别。颈静脉结节脑膜瘤的基底位于硬膜,边界清楚,CT 可见密集的钙化,无撗魏秃氛"。迷走神经体瘤可以通过颈静脉孔长入颅内,伴随撗魏秃氛",但该肿瘤的中心位置经常相对较低,位于颈静脉孔的下方,一般不会 引起中耳的骨质破坏。颈静脉孔区域神经组织非常丰富,来源于颅神经或交感干的神经源性肿瘤常需与颈静脉球瘤进行鉴别,但该类肿瘤多呈卵圆形,很少破坏局部骨质,瘤内一般不会出现撗魏秃氛鲾,其强化程度也相对较低。颅底的转移瘤可以引起骨质的破坏,但其邻近的软组织肿块相对较小,不会出现撗魏秃氛鲾。

参考文献

[1] 李铮.MR 在颈静脉球体瘤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16(5)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及两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