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习 范成成 李娜 陈音稳
摘 要 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与本科生学位脱钩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四、六级通过率出现下滑趋势。为探讨是否因为脱钩政策导致这一趋势,本研究根据Gardener和Lambert的动机理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学院人数比为参考,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高一虹动机测量表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略作改动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而制定。调查显示学生工具型动机强于融入型动机,政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负反拨效应。在教学中应重视外在条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刺激工具型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融入型动机。
关键词 政策变化 动机变化 英语成绩下滑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85
Abstract After the decoupling of CET-4 and CET-6 scores from undergraduate degrees, the passing rates of CET-4 and CET-6 for non-English majors have declined.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is trend is caused by decoupling policy, this study, based on Gardener's and Lambert's theory of motivation, takes the number ratio of colleges in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as a reference, adopt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select survey subjects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basis of Gao Yihong Motivation Scale, the questionnaire was revised slight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needs, an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were tested. The survey shows that students'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is stronger than their integrative motivation, and the policy has a negative backwash effect o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 teaching,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conditions on students' learning, stimulate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gration motivation.
Keywords policy change; motivation change; English achievement slipped; non-English majors
0 引言
近年來,部分高校不再实行英语四、六级成绩与本科学位挂钩政策,脱钩政策实行后四、六级成绩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一政策的变化为什么会引起学生学习成绩的下滑?在众多影响学习学习效果的因素中,动机是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性非智力因素之一,其作用在于激发外语学习的原始动力并为后续学习过程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在对成绩下滑归因探究的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及其英语学习动机不容忽视。
社会心理学领域的Gardener和Lambert将母语习得的规律及Mowrer建立的身份概念引入到二语习得的研究中。认为二语习得也应像母语习得那样,与整个社会环境因素相关,[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机的社会教育模式。该模式区分了为了融入另一社会团体的融入型动机和为了实现某种现实目的的工具型动机。之后的20年里,对动机的研究主要依据Gardener动机二分法理论。但90年代后,出现了对Gardner理论的批判,批判者多认为Gardener和Lambert的动机,对课堂情景下学生二语习得动机的重视程度不够。[2]之后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面对学界对二分法的质疑,20世纪80年代,Kruidenier &Clement和Belmechri &Hummel 相继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英语具有旅行、友情、获取知识等多种取向,取向可以预测成绩。之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学生的动机类型会因环境的变化、学习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3]90年代之后Oxford & Shearin和Williams 等人从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其他领域引入相关理论,提取出影响动机的自我效能、效价、归因等因素。
20世纪80年代,杜诗春的研究开我国动机研究的先河。之后国内对于动机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介绍和引进国外关于动机的理论,并研究动机理论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以武和平等人为代表。二是集中于依照动机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以高一虹、秦晓晴、文秋芳等人为代表。三是研究动机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王晓为、高一虹、杨小虎等人为代表。目前,国内对于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机模型的建立、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动机影响因素等。
国内外学者对于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政策的改变对动机的影响(政策的改变是否会导致动机的变化)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政策变化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英语成绩下滑是否是由于学习动机变化引起的,进而为学校外语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与外语学习成绩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政策调整后成绩的变化是否与动机变化有关,假定四、六级成绩与本科学位脱钩政策引起了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生了某种变化,从而导致了他们学习成绩的下滑。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学习动机的变化情况。
1.2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级至2018级全体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根据各学院人数比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调699人,各学院调查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共发放问卷699份,收回650份,有效问卷626份,有效率96.31%。样本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为353和273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4%和43.6%,男女人数分配相对均衡。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人数分别为203、213和210人,占比分别为32.4%、34.0%和33.5%,比例相当,能够更好的分析每一个年级的情况。
1.3 研究工具
1.3.1 研究量表
依据Gardener和Lambert的经典动机理论(AMTB)及高一虹动机测量量表,[4]以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为测量维度,结合本研究的需要自建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进行设计。
1.3.2 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融入型动机维度的Cronbachs %Z系数为0.782,工具型动机维度的Cronbachs %Z系数为0.864,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融入型动机维度的KMO值为0.755,Bartlett检验卡方值为713.972, P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十分显著。工具型动机维度的KMO值为0.864,Bartlett检验卡方值为4390.759, P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十分显著。说明问卷在这两个维度具有很高的效度。
1.4 数据分析计划
调查问卷由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分别列举影响该维度的现实情况。采用因子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对每一项问题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对比脱钩前学习动机的变化,回答本科生学位与四、六级成绩脱钩政策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融入型动机分析
问卷中涉及融入型动机的共有4个问题,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四个表现形式中,喜欢语言的动机最高,其次是喜欢英美文化的动机,移民国外的动机最低。
2.1.1 融入型动机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调查对象的融入型动机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性别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男性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的均值为2.24,女性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的均值为2.48,均值存在较大的差异。由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t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372,对应的P值为0.00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十分显著。可以认为两个总体的均值具有显著差异,即男性和女性调查对象的融入型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显著高于男性。
这与高一虹研究中所得到的“性别对于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存在差异,说明男性在现阶段的英语学习中缺乏兴趣,较难寻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融入型动机亟需得到提高,以保证英语学习效果。
2.1.2 融入型動机的年级差异性分析
为了探讨出不同年级调查对象的融入型动机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年级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年级为大二的调查对象大二学生的融入型动机的均值最高为2.43,年级为大一的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的均值最低为2.26,不同群体之间具有相对较小的差异。 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F统计量为1.983,P值为0.139,在5%的显著水平下并不显著,因此认为不同年级调查对象的融入型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脱钩之前的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在与低年级阶段动机保持总体连续性的同时,融入型动机上升。本调查研究结果的变化说明,政策的改变不利于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动机的增强。
2.1.3 融入型动机的专业差异性分析
为了探讨出不同专业调查对象的融入型动机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专业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专业为园艺和动科的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的均值相对较高,专业为水建、理学和信工的调查对象融入型动机的均值相对较低,不同群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F统计量为1.485,P值为0.089,在5%的显著水平下并不显著,但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因此可以认为不同专业调查对象的融入型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本科生学位与四、六级成绩脱钩之前,由内在兴趣而激发的动机与专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与本调查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表示脱钩并不会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2 工具型动机分析
问卷中涉及融入型动机的共有15个问题,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总体相对较高。具体到每个问题来看,为在工作中更好发展、未来保研/考研、为获得工作、为获取四、六级证书的动机较高;而为了出国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动机相对较低。
2.2.1 工具型动机的性别差异分析
为了探讨出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工具型动机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男性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的均值为3.38,女性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的均值为3.48,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由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t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805,对应的P值为0.07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并不显著,但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可以认为男性和女性调查对象的工具型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显著高于男性。
这同样与高一虹研究中所得到的“性别对于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存在差异,说明脱钩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对女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男性动机工具型动机下降,脱钩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男性的英语学习。
2.2.2 工具型动机的年级差异性分析
为了探讨出不同年级调查对象的工具型动机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年级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大二学生的工具型动机的均值最高为3.45,大一和大三的工具型动机均值较低,均为3.40,不同群体之间具有相对较小的差异。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F统计量为0.431,P值为0.650,在5%的显著水平下并不显著,因此认为不同年级调查对象的工具型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脱钩之前的研究显示,高年级学生因“为了出国”和“周围学习情境”而引起的动机上升,因“将语言作为信息媒介”和“为了个人更好发展”而学习英语的动机下降,因“成绩”而引起的动机基本与低年级时持平。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与脱钩前的情况保持一致。因此,不认为脱钩会影响不同年级学生的工具型动机。
2.2.3 工具型动机的专业差异性分析
为了探讨出不同专业调查对象的工具型动机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专业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专业为动医和生命的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的均值相对较高,专业为理学和水建的调查对象工具型动机的均值相对较低,不同群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而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F统计量为1.655,P值为0.043,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因此可以认为不同专业调查对象的工具型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高一虹的研究中,因为“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作为信息媒介”而激发的动机与专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与本调查结果吻合。说明脱钩不会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变化。
3 结论
由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本科学位与四、六级成绩脱钩后,男生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出现了下降,男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男生的需求及学习状态。
(2)不同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虽没有显著的变化,但专业背景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2页)在英语教学及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各学院的独特性,制定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及培养计划。
(3)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未见增长,与脱钩之前的情况存在差异。可见,政策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年级同学动机的发展。本科生学位与四、六级成绩挂钩更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本研究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于农林院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其他类型的院校而言,普适性不一定很强,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来源学校。
参考文献
[1] 周璇,饶振辉.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方向问题[J].外语界,2007(2):39-44.
[2] Belmechri, Faza, Hummel K. Orientations and Motivation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Quebec City[J].Language Learning,2010.48(2):219-244.
[3] Lowie W,Sauter K.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 Larsen Freeman, D, Long, M[J].1991.
[4] 高一虹,趙媛,程英,et al.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