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2019-06-03 04:00修洁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周长交流微课

修洁

“微课”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微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积极探寻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构建了“微课导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微课及其设计策略

关于微课,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讲解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作用是引领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课堂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等。其核心理念,一是强调整体建构;二是关注生命个体;三是倡导“以导启智”。

微课的结构一般由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含“微课”)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组成。

在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和配套教学资源是自主学习的支架。教师设计任务单,实际上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课,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任务的学件。因此,两大模块在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标志着教师由“演员教师”向“导演教师”转型。

微课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起到“导”的作用,关注点和承载的任务是不同的。

1.课前“导”

微课从生活情境入手,聚焦数学现象,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通过观看微课,一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探究兴趣;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三是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例如《24时计时法》的微课,学生经历一天昼夜变化的历程,发现时钟一天是转两圈的,每一时刻与普通计时法是有区别的。学生结合任务单中“什么是24时计时法”“为什么要学习24时计时法”这两个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有感想、有困惑,为课堂合作学习积累资源。

2.课中“导”

微课呈现的是本节知识的重难点。一是阐述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结论;二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课堂上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微课,学生借助微课可以解决自主学习时产生的困惑和问题。例如《认识钟表》一课,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钟面的结构后,微课呈现“会看会写钟面上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内容供学生自主探究,动态、直观、清晰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3.课后“导”

主要是回顾梳理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学法指导及分层作业,构建知识体系。例如《鸡兔同笼》的微课,系统梳理了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这四种解法,绘成思维导图利于学生有效完成作业。

二、微课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

“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是一条“以微课为导向,以高效为目标,以行动为路径”的教学之路。学生借助“微课”,课前,自主學习,丰富实践经验;课堂上,带着思考互动交流,进行合作学习;课后,通过复习、拓展、内化,达到“导学一体”。

(一)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单

“微课导学”是要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高效学习。

如“圆的周长”一课的学习目标:一是认识圆的周长并会测量;二是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三是探究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对“目标一”容易达成,部分学生达成“目标二”和“目标三”有难度,其中“目标三”必须让学生经历“操作、体验、归纳、总结”这一过程。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单。

“圆的周长”学习任务单

(二)微课与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

将微课融入课堂,可以采用“微课导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梳理提升+巩固拓展运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1.微课导学

“微课导学”是学生学习新知前通过观看“微课”进行有目标的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带有“二维码”的任务单,学生回家通过手机扫描后在“微课”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完成任务单。

2.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交流学习结果,取长补短,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发生碰撞并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成员互助中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差异教学。

以“圆的周长”一课的微课导学为例,学生对学习任务单中“圆的直径与周长有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探究得较好,发言积极,有理有据。虽然大家计算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在合作交流后达成了共识,形成真知。

本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倾听;二是关注语言表述是否规范、完整;三是关注学生是否会质疑问难,通过学生互相评价,达成共识。

3.全班交流

这是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过程。通过交流,全班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同时集思广益解决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分享。在解决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做到“三不”:不要急于讲解;不要局限于一种解决方法;不给学生留遗憾,有问必答复。

4.教师梳理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强调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思维,重构认知结构。教师要对学生交流中的问题进行引导、质询或解答,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5.应用巩固

教师要重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组进行强化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实践反思

“微课导学”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充分展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一是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任务单”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课前导学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个性化展开思考,在生疑和释疑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圆的周长”一课的“微课导学”,不仅关注学生获取数据的过程,而且关注学生探究直径与周长关系的过程。学生在其引领下,有序、有效地进行思考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是提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不经历探究活动,就不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合作学习就无从谈起。“微课导学”引领学生在课前对新知有所思、有所悟,易产生独特见解和多样的解题方法;课堂交流时敢说、会说、能说。教师只需精讲学习中出现的盲点和疑点即可让学生掌握新知,便于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健全了家庭作业的助手。“微课导学”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学生乐于完成。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微课”视频来指导学生学习,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又为家长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

“微课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加上笔者理论水平局限,“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对不同知识领域的针对性应用方面还需加深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3]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   265100)

猜你喜欢
周长交流微课
如此交流,太暖!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周长面积变变变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