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6-03 02:53秦名连李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高校

秦名连 李静

[摘要]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国家民族团结的政策,在学生中做好民族团结的教育宣讲工作。在这项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高校要反复实践、认真总结,不断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上台阶、见效果。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10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4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夯实全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团结,长远来看是要增强文化认同,打造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也为新形势下开展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圈出了重点。当前,高校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应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坚定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发展思路认同三个关键点,不断把握民族团结教育的规律,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新形式,在广大师生中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人才力量。

一、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事关高校长期发展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需要

不可否认,民族问题仍然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进行了友好的合作互动,共同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很快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将这一制度载入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实行这项制度近70年来,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的发展态势,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能在自治区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极大了增强了少数民族人民团结发展的信心,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稳中向好。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凝聚各民族的思想智慧,强化对党执政主张的认同感,汇聚多民族大家庭团结发展的向心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等方面对当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高校是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持之以恒做好民族工作。高校要将民族团结工作置于突出位置,将民族团结工作看成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自觉将其纳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来,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的重点领域。与此同时,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宣传引导,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丰富民族团结知识。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结合国家相关的民族团结政策和会议精神,拓宽民族团结教育的渠道,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民族团结的思想主观意识,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践行民族大团结的发展思路。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民族政策的不断丰富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均保持了快速地发展态势。各民族人民始终保持对国家发展的向心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一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暴力恐怖势力正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对社会主义建设破坏活动,甚至与境外反华势力相勾结,企图对我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渗透和污蔑,这都将会给社会的持久发展增添更多不稳定的因素。高等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既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肩负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培育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之举,也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规范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开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各民族师生和睦交融的良好学习环境,让青年大学生们充分接受民族团结的氛围熏陶。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也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从而提高各民族学生能够自觉辨别并抵制民族分裂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目前是当前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权利,也是推进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进步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成绩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高校人才质量培养提升工程的需要

高校人才培养绩效评估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通过常态化的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绩效评估,不仅能够帮助学校找准办学定位,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也能为地方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是高校反思和审视当前育人质量的重要契机。高校人才培养绩效評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观念的转变,核心在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研判。人才培养质量事关学校发展的大局,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高校人才质量培养工程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而使培育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目的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在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要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认真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于学生政治素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民族团结是党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涵之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坚定受教育者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有利于他们将自己的实践行动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

(一)主要开展形式

当前,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仍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极少数高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少量的实践基地现场教学。由此可见,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是相关的课程和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课程和教材资源是否完善也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早在2009年,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國家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教思政[2009]10号)中就明确提出:“高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灵活有机地融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当中;要紧紧围绕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加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各民族院校要专门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有关课程,要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和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力量抓紧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学习辅导材料”。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教材也于2010年6月被列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这标志着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无论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还是相关的教材都离中央政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民族院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镇,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目前均已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有关课程。但是,众多普通高等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一些院校相关教育课程的建设比较滞后。在教材建设方面,各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多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通用思政理论课教材,切合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兴趣点的教材和反映民族团结的案例汇编还很少见。由于统一的课程标准乏善可陈,适应现实需要的教材体系也迟迟未能出台,使得当前许多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基础不牢,还面临着艰辛的基础性工程和理论性探索。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除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有待完善以外,最紧迫的任务莫过于加快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表明,当前许多高校在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教育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借鉴多、创新少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方式陈旧、效果差强人意。在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非常重要,但更具奇效的是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价值的认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施教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站位学生视角,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规律,灵活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教学手段,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此外,各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辅助性,没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本该呈现更大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渠道”与“辅助渠道”的彼此分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各行其道,阻碍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手抄报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政策的宣传普及

校园手抄报是在校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宣传媒介,它由学生自行设计、构思和创作,并反映一定的主题,是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由于手抄报具备宣传媒介的功能,因此其涵盖着丰富的信息量。将手抄报与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充分展示国家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成绩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等信息内容,既创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也有利于民族团结政策的宣传普及,使课堂上没有讲授到的知识在手抄报这个“第二课堂”继续讲解,同时也是对课堂已讲授知识的再温习。

(二)有利于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

校园手抄报的制作很多情况下是多个人集体讨论、分工协作的结果。在“民族团结”主题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中,学校团委、学生处、宣传部等有关部门有义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指导老师亦可以将不同民族的同学分配到一组,从而能够有效促进不同民族学生在作品的构思、设计、制作环节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加深对彼此民族和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从而达到了寓民族团结教育于手抄报制作实践活动之中。手抄报制作活动成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加强友谊,共同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的重要平台。

(三)有利于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范围

校园手抄报的功能不仅在于它是学生个性张扬,表达思想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强大的信息辐射效应。通过鼓励学生制作“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手抄报,从而使学生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自觉搜集素材、进行思考,从而主动接受民族团结的教育;而教师通过挑选学生手抄报作品中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校园巡展,这将有利于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范围,从而使民族团结教育的受众由一个班拓展到一个系乃至全校师生,这也将赋予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持久的影响力。

四、小结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国家民族团结的政策,在学生中做好民族团结的教育宣讲工作。在这项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高校要反复实践、认真总结,不断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上台阶、见效果。将手抄报这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媒介引入到民族团结教育的体系中来,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形式,也契合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高校高质量的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预定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手抄报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案例,来思考更多类似的有效教育的途径,从而使民族团结教育新招不断、热度不减、效果稳增。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高校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创新德育机制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