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亚
(南京邮电大学 国际合作交流处,江苏 南京 210023)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一些重点大学取得了优先发展。2015年10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以下简称《方案》),为高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旨在推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国到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组织实施等五大项具体内容,各大高校积极争取创建世界一流高校。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该名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开始新一轮内涵式发展,注重区域协调、竞争开放、动态调整。2018年伊始,各大入选建设高校陆续发布建设方案,开启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新篇章。通过分析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探寻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对未来科学有效推进国家“双一流”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世界一流大学,从概念层面来讲一般是指全球研究型大学或者“旗舰”大学, 是所有学术体系的基石。[1]国际领域许多专家学者尝试对该概念进行界定,并作出了开拓性努力。阿特巴赫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表现为卓越的科研、学术自由、治理弹性、充足的设备和资金支持。[2]萨尔米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为拥有众多教师与学生智力集群、充足的教学科研资金支持以及战略远见和领导力。[3-4]莫尔曼等在《新兴全球模式》一书中也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八个要素:全球使命、深度研究、教授职能、资金多元化、全球招聘、复杂性日益增加、与政府和行业的新型关系以及全球合作。[5]然而,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目前并没有一致的定论。
另外一种也是目前通用的判定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式是全球大学排行榜。QS世界大学排行榜(简称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简称THE)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关注度最高的大学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的建设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参考。QS运用学术领域的同行声誉(academic peer review)、雇主声誉(global employer review)、单位教职人均论文引用(citations per faculty)、师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6]等6个指标进行评价;THE运用教学(teaching)、研究(research)、论文引用(citation)、产业收入(industry income)和国际化程度(international mix)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6]进行评价。两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 QS指标体系及权重
(数据来源: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办公室http://syl.csu.edu.cn/info/1028/1129.htm; 王蕊[7])
表2 THE指标体系及权重
(数据来源: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办公室http://syl.csu.edu.cn/info/1004/1368.htm)
表3 全球前200大学区位及语言分布
表4 全球前200大学国家及大学数分布
根据2017—2018年QS、THE大学排行榜,全球排名前200的大学分布在四大洲、15个国家。欧洲最多,8个国家;亚洲次之,4个国家;美洲2个国家,大洋洲1个国家。按照国家排列,美国高居榜首,英国次之,中国第三。世界一流大学所在国家官方语言大多数为英语,其中美洲、大洋洲一流大学的比例高达100%。在两个排行榜中,共同居于前十的大学为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美国占7所。此外,美国40多所高校进入排名前200,占比超过20%。如上表3、表4所示。纵观近几年排行榜,美国大学排名比较稳固;英国排名稳居前列;中国、德国实力相当,10所左右大学进入排名前200;中国有十多所高校进入排名前200,与美国差距较大。由此可见,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分布在经济基础好、教育资源优质的欧美发达国家。虽然亚洲国家如中国、新加坡、日本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但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具体分析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学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在继承高校传统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8]的基础上,在知识传递、科研应用、综合服务方面具有更深层次的影响。
在人才培养方面,世界一流大学对于学生的创意要求超过传递既定知识的要求,旨在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领导者。在科学研究方面,世界一流大学注重研究长远和根本问题,而普通大学注重短期和应用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关注全球性问题研究,普通大学关注区域性问题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投入具有长期性特征,普通大学投入具有短期性特征;世界一流大学聚焦基础和跨学科知识研究,普通大学聚焦实践和单学科知识研究。在服务社会方面,世界一流大学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致力于为全人类作贡献,普通大学通过直接参与社会问题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一流大学整体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国际化程度偏低、师生比例偏低、论文被引偏低、学术领域的同行声誉偏低。中国一流大学经过长足发展,雇主声誉和产业收入基本持平。
通过2017—2018年THE排名可以看出,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国际化程度,QS则体现出在国际教师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方面的差距,从具体分值可见一斑。牛津大学的国际化程度高达95,而北京大学为53、清华大学仅为41。帝国理工学院两项分值均为100,排名第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名第二,分别为100、98.8。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化教师分值100,国际学生分值96.1,排名第三。我国复旦大学最高,分值分别为79.5、45.2,排名前100的国内一流大学中国际学生比例最低分值仅为25.6,表明我国一流大学国际化发展任重而道远。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制定国际化战略,引进高水平师资、提升留学生比例、扩大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在国际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虽然我国逐渐认识到该战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地位,但是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的比例仍偏低,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预期差距较大。此外,留学生来源国比例失衡。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多、欧美的少;国际教师受聘时间分配不均。短期兼职的多、长期雇佣的少。这些都是国际化目标实现的主要制约因素。
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重视学生与教师占比,这成为其卓越的有利因素之一。根据QS显示,在排名前十的大学中,有6所大学该项分值满分,平均分为96.21。反观我国,清华大学现有教师3 461人,现有学生47 762人,师生比仅为7.2%,与世界一流大学平均20%的现状差距较大。此外,我国学生人数偏多也是制约其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我国大陆进入前100的6所大学中,清华大学分值最高(86.7),上海交通大学分值最低(36.7),平均分为61.8。按分值来看,我国一流大学与全球一流大学差距在逐步降低,然而与全球平均分差距仍然较大;我国一流大学在该项分值分布不平衡,大学之间差距明显,进入前100的大学最高与最低分值差50分之多。
根据 THE指标体系及权重,该项分值最高,为30分。麻省理工学院的论文被引率高达100,斯坦福大学高达99.9,排名前十的大学论文被引率均在94以上,平均值高达98.6。相比而言,我国一流大学的比例偏低,北京大学为74.2,清华大学为71.4。用论文被引衡量一所大学的科研产出是广受认同的评价方法。美国在论文发表和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师均论文被引数指标上远远超出其他地区的样本院校。近几年随着科研合作的提升,我国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总量上已经赶超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然而在论文他引数和师均论文被引数上与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论文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9]世界大学排行榜使用的论文数据库收录的都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对于论文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原创性成果,高被引论文比普通论文质量更高,基本发表在世界顶级刊物而且有突破性成果,对社会有实际意义。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在新意、原创新性、贡献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另外,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大多为英语语言,而我国因是英语非母语国家,学者在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语言困难,发表英语论文难度较大。
如何赢得高等教育界广泛的尊重、树立不可动摇的坚固地位是一所大学持续的精神追求。根据排行榜,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5所大学的同行声誉高达100,在该领域优势明显。我国清华、北大、复旦的指标均在90以上,清华高达99.2,表明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逐步缩小。然而,排名前100的浙江大学为74,中国科技大学仅为62.9,与世界一流大学具有明显差距,如何缩小差距仍然是几所高校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流的学术声誉,它们拥有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使得师生能够在大学里对真理进行庄严无畏的追求。[8]相比世界一流大学在学术领域具有极高的同行声誉,我国入围高校虽然个别高校在此方面较前几年明显进步,但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另外,我国国内高校间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我国整体实现国际化的因素之一。如何缩小国内高校间差距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QS 每年都对其数据库中的调查对象、指定合作伙伴或其他组织提供的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其方法与学术声誉调查基本一致。[10]THE 排名认为,为产业界提供创新、发明和咨询已经成为当代全球化大学的一项核心使命。产业收入指标反映了企业界愿意为一所大学科研贡献的意愿和一所大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筹资的能力。[11]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6所大学的雇主声誉高达100,是高于学术领域的同行声誉和师生比例的第一大高评分指标。我国北京大学在该领域排名高达99.9,国际排名优势明显,在国内位居第一。产业收入方面,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指标最高,为92.6,芝加哥大学仅为39.8,排名前十的大学在该项分值偏低,均值仅为63.28。而我国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指标领先于部分世界一流大学,表明我国一流大学在雇主声誉、产业收入等方面的地位在明显提高。
萨尔米认为,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灵活自主的治理体系,以更好地参与全球大学竞争。[3]为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改革政府管理体系,特别考虑选定研究型大学,采用质量保障机制、评估预算分配、建立特别资助项目等间接干预机制对选定拟建的世界一流大学给予倾斜。世界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的一个显著区别即科研产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并列成为经济的核心要素。世界一流大学聚集了科研卓越的教授和有才华的学生。如何吸引这些教授并支持他们产出优质科研成果是政府思考的首要问题。政府可以设立研究经费机构或重组研究资助制度,发挥资助效率;可以采用将质量保证与预算分配挂钩的方式激励大学。斯坦福大学每年有16亿科研经费支持,有6 000多来自学校外部的资助项目;哈佛大学每年有8亿多资金支持科学研究。此外,政府有责任监督大学向公众提供绩效资料,使家长和学生择校时能够看到学校表现。
世界一流大学在吸引国际化师资和学生方面表现突出。吸引研究—生产型教授是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聘用全球教师而非单一的本国教师是大学走向一流的另一重要因素。国际化教师团队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新教学方法,影响本校的学术文化。在全英国268所大学中,帝国理工大学国际化程度在全球排名靠前。该校现有学生16 090人,教师3 930人,其中外籍教师2 071人,占教师总比高达52.7%,教师超过一半为外籍教师。留学生8 746人(其中本科生47%,研究生53%),占学生总数的54.4%。相比而言,我国一流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偏低。国际学生方面,清华大学留学生共计4 072人,全部学生共36 300人,留学生占比仅11.22%。国际教师方面,现有外籍教师932人,占教师总数16.9%。以耶鲁大学为例,在课程设置上,耶鲁大学有众多种族研究及50 多门语言课程,课程内容极具国际性。[12]因此,我国应参照一流大学办学经验,通过高端国际化人才引进、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招生质量、开设国际化课程等措施提高国际化比例,加快国际化战略步伐。
科研创新是大学发展的生命力。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以期提高大学排名的评价分值是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牛津大学以卓越的科研和来自世界各地最有才华的师生而闻名于世,其通过一个庞大的伙伴关系和合作网络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研究的广度和跨学科性激发出层出不穷的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我国应该通过科研合作,鼓励师生主持、策划、参与重大国际项目,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请国际专利;举办领域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和产学研论坛,引领具有优势、特色、新兴、交叉的学术科研发展方向;举办领域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和产学研论坛,促进科技和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鼓励学校主办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提出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学校在国际学术界、产业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通过逐步提高教师与学生比例,为学生配备专业精细化教师团队、开展个性化教学与指导应该成为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就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一流大学的师生比明显低于世界一流大学。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一流大学师生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有一段距离,但差距越来越小。为提高师生比,我国一流大学应该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坐标,引进国外优质师资,平衡国内外教师结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学科间教师占比,将师资向热门专业倾斜;调整招生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改善师资结构和质量,逐步提高师生比。此外,在追求数量变化的同时,更多关注师生比的目标,控制班级规模,严格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世界一流大学通过解决全球性问题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其活动主要目标不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是造福全人类。在大部分服务活动中,大学不直接参与社会问题,而是通过提供知识和教育为社会作贡献。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是增进知识,为学生提供科技及其他学科领域的教育,在二十一世纪更好地为国家和世界服务;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热情,为人类进步而努力。剑桥大学除了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外,有能力为全球创新作出重大贡献,并通过传达其研究意义,为制定政策作出贡献。牛津大学在众多领域通过校友(牛津人)支持学校学术发展,此外在数学、科学、文学、音乐、宗教、哲学、体育等领域也有无数杰出的校友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发挥的特殊作用不仅体现在它在研究和教育核心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也体现在它为瑞士整个国家提供的服务,代表联邦政府执行促进瑞士安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遗产发展的任务。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色,统筹考虑高等教育服务地方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提升服务社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