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就业之争背后的理性思考

2019-06-03 08:18:36一光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失业劳动者

□ 文/一光

在过去10年间,人工智能(AI)正在取代越来越多的人类岗位,生产环节及部分服务环节都在减少人力。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全球至少有7500万至3.75亿人口需重新就业并学习新的技能。到那个时候,经济是会停止增长还是会实现爆炸性发展呢?日本驹泽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井上智洋认为,“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究竟选择哪一种未来”,并“对现有社会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新著《就业大崩溃:后人工智能时代的职场经济学》(下称《就业大崩溃》)一书中,他不但回顾了过去100年间经济与技术领域的思想家们的思考,还试图揭示人工智能时代就业经济的最终解药,这大概也正是我们人类在老龄化与低欲望化和人工智能压力之下的唯一救赎之路。

“人工智能崛起之时,或许就是人类终结之时,”霍金博士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从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已有多轮对技术破坏就业的焦虑。在1820—1913年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雇佣于农业部门的美国劳动力份额从70%下降到27.5%,目前不到2%。“未来10—20年内,因人工智能技术而被替代的就业岗位数量至少由目前的9%上升到47%。”

目前在国际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悲观者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冲击,对就业和薪酬的影响甚巨。乐观者认为,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甚至会创造超乎想象的新需求、新职业。据预测,2020年,人工智能至少创造230万个新工作机会,这一数字大于其消灭的180万个工作机会。其次,新技术、新产业的推广和应用,更会拉动诸多配套产业的发展与新兴商业模式,这就使得生产领域被替换掉的劳动者有机会转移到新的互补领域之中,最终实现就业市场的相对性稳定及收入上的增长。

以2030年为界,之前可以称为“弱人工智能时代”,之后则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井上教授认为,“如果AI技术今后能够取得巨大进步,未来也有可能变得不同。”《就业大崩溃》最为独到之处,还在于井上教授通过讨论创新与经济增长、技术性失业之间的一般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定位现在AI技术的发展。他认为,“AI与人类处于局部互补、整体替代的关系。”虽然AI的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并不是说AI的产业规模扩大多少,GDP就会相应增加多少,即“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或者说其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迷人。所以,政府不应当把AI作为产业培养,反而应着力促进其研发工作,以创造出更多的AI新技术。井上教授认为,“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引起下一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到那时,生产活动将会‘全面’实现机械化……人类将不再是社会所必需的劳动力,只有AI及机器人在直接进行生产活动……机器将从‘生产的手段’变成‘生产的主力’。”随着对人类劳动需求的减少,纯粹的劳动者的收入会减少,并最终趋向于零。这样,即是AI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得到了爆发式提高,也只有拥有资本的少数人富裕发达,大多数劳动者反而变得更加贫困。为了使劳动者的收入得到保障,这就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最合理的制度就是“基本收入制度”(Basic Income,BI)。即,“不论贫富、年龄、性别、健康与否,全体公民均一致享有同等数额基本收入的制度,其特点是以个人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发放。”井上教授认为,BI既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面,也具有“国民红利”的一面。应当承认,BI的发放与是否失业或患有疾病无关,也与有钱没钱无关,所有的国民都可以领取,因此既不会有疏漏,也不会使领取人感到屈辱,更不会演绎出种种腐败。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失业劳动者
失业保险金领取使用指南
工会博览(2024年5期)2024-03-04 06:36:08
劳动者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28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失业预警
当代工人(2018年9期)2018-07-21 08:14:22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在云端
人力资源(2015年7期)2015-08-06 10: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