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浅探

2019-06-01 10:06郭剑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郭剑英

摘要:如何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图书馆的重要课题。由此,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的服务模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从图书馆目前服务现状出发,研究了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应该具有的特征,以及涉及的信息技术,并提出服务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服务特征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2-0246-02

“互联网+”是信息社会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旨在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核心特征,把各行各业全面融合,生成“互联网+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新业态。“互联网+”就是信息化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传统行业焕发出新活力[1]。在“互联网+”服务模式中,供求双方拥有方便而实用的互动平台,需求方直接将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给供给者,同时还可以亲自参与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中;供给方则根据需求方的要求提供个性化商品和服务,即“互联网+”间接上促进了个性化趋势的形成,需求方成了商品和服务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与生产有了直接紧密的联系,真正体现了个性化。这种互动性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代表着未来新经济和新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2]。而图书馆一直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图书馆,所以必须与“互联网+”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信息中心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我国图书馆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图书馆服务相对传统图书馆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依托于互联网的线上图书查阅服务,读者可以线上查阅图书,及时了解馆中藏书情况,有效选择借阅时间,避免图书因外借无功而返,还可以了解已借出图书归还时间,便于合理安排自己的计划;其次,线上线下借阅服务,读者可以在线上续借图书,图书馆员也可以线上发送图书到期归还通知,免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节省读者时间,使借阅更加人性化;提供免费线上资源服务,在线资源数据库免去读者来馆查阅资料的时间,通过访问数据库,读者直接在家下载或者在线阅读,便可使用文献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图书馆应用了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MOOC课程……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的服务,大大方便了读者,也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但是这些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上面对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分析,现行“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大多以传统图书馆服务为基础进行建设,其各项功能类似传统图书馆,即设立各类图书资源,用户可以查阅,借阅,不同之处是以前需在馆里查阅,现在网上便可查阅,续借等。同时,页面上会有一些馆内活动,还有在线资源库的链接,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但是因其资源被动等待读者查阅,致使读者不能及时了解馆内资源,很多资源浪费。其次,图书馆由其特殊性决定,可以掌握读者最全最新的动态,读者的年龄、性别、学历以及阅读习惯等,这些信息图书馆都有记录,但是很少对这些数据加以利用,进行分析,造成大量数据浪费。也因此忽略了读者阅读感受,不能主动提供读者感兴趣图书。

另外,搜索引擎的冲击也直接对图书馆的生存发出了挑战。查询资料,以前依赖图书馆,现在网上就可以找到大部分的资源,减少了图书馆在资源上的应用。很多情况下,图书馆更多地被当作了自习室。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获取信息的新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让读者认识到图书馆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

2“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特征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旨在充分发挥各主体中互联网的集成及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主体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新的发展形态。简单地讲,“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相结合,使各领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实现增值。图书馆在“互联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学科、跨专业高效结合。图书馆因其特殊性,使得图书馆能够提供不同学科、专业和领域相互交叉的复杂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图书馆应当在跨专业、跨学科领域保持积极的态度,应用“互联网+”最新理念,推进学科发展、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建设。

(2)科研创新平台。“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应该以科技创新为重要发展目标,以自身的优势,不断追求创新,推动科研的发展,使其成为集协作、跨界、创新为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

(3)交流、合建的原则。在推动图书馆“互联网+”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读者的体验,开发交流平台,让读者和馆员能够及时交流,推动用户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中来,使图书馆服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同时,图书馆的长远发展,需要读者的支持,加强读者交流,满足读者需求,提高读者支持度与参与度,为图书馆建设保持长远的活力,也为打造“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新型模式添加动力。

(4)生态开放。改变传统制约,由人性决定创新。传统的馆式服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需要集PC互联网网站、手机智能网站、移动APP、微信平臺、OA办公系统、终端智能交互机、后台大数据为一体,转变为一个完整的、良性的、高效的生态圈[3]。成为真正意义的“互联网+”图书馆。

3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策略

3.1新技术的应用

3.1.1 RFID的应用

RFID是物联网的一种形式。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4]。RFID可以帮助实现纸质图书、信息系统、互联网之间的联接,实现读者、馆员对纸质图书位置的感知、管理和监控,实现快速图书数据采集。可以极大地方便馆员的管理工作,和读者的借阅办理。

3.1.2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和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机APP的出现,随时随地的在移动过程中感受信息和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的APP,不仅可以给读者提供便捷的查閱服务,还可以为读者随时提供大量的数字资源以及互联网阅读体验。

3.1.3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指各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工具,人们用它来加工信息,并支持组织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处理任务。信息技术除了可以解决日常联机事务处理以为,还应该注重联机分析处理,在这里主要应用于读者行为处理。IT系统最热的系统之一,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是在图书管理方面缺乏应用。应该大力开发这方面的应用,收集读者的检索历史、阅读记录、借阅习惯与偏好等读者个性化数据,准确掌握和预测用户的需求和个人偏好,在利用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私人定制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读者,打造新的服务增长点。

3.2图书馆的服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互联网+”的推进,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给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给图书馆提出了警示,若不把握好机遇,在各种资源的冲击下,终将退出社会舞台。为此,图书馆必须提高危机意识,不断研究、完善、创新,真正把图书馆发展成读者成功路上的“良师益友”。现提出几点建议:

3.2.1加快图书馆“互联网+”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当今我国大多图书馆基础设施、基础平台过于陈旧,并不能满足图书馆“互联网+”的建设,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让图书馆“互联网+”基础平台支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和协调,使得图书馆能够结合自身特色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

3.2.2提高馆员素质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需要一批掌握最新应用的馆员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图书馆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多的培训以使用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人民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EB/OL].[2018-12-5]. http://www.people.com.cn/n/2015/0305/c347407-26643598.html.

[2] 黄亚平.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7).

[4]TechTarget数据中心.运用RFID标签加强数据中心环境监控.2013-11-29

[3]宋晋秀.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误区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7).

[4] 张淑侠.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优化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7).

[5] 许芳芹.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对于高等继续教育的服务[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01).

[6] 王晓宇,洪昌胜.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探微——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

[7] 贾红丽.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3).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