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思琪,雷光宇
如何平衡城市土地开发与建筑遗产保护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城市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的营造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古代建筑遗迹很多,尤其是老城区内,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发展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平衡,是西安特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在西安市建筑遗产保护中,必须同时提到另一个城市——中国的首都北京。半个多世纪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梁思成提出的北京市旧城保护总体规划在当时被否决了,他提议完全保留北京的老城区,只作为单独首都功能区和城市大博物馆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与北京古城的拆迁相比,西安的规划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反省中,最有争议的问题是拆除北京的旧外墙。
当人们思索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得不面对各种城市病。人们后悔拆掉了北京城墙,并开始谈论西安建筑遗产保护的成功时,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从鸟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建筑遗产周围是高层建筑,看起来像是混凝土的屏障,阻碍了建筑与居民之间的沟通。
如果人们从纯粹的考古学角度和标准来保护建筑遗产,那么许多保护方法和结果都是成功的,这是有道理的。然而,人们保护建筑遗产的原因既不是经济价值,也不是历史意义,而是文化的传承。事实上,欣赏自然风光的态度和欣赏建筑遗产的态度是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消失,中国传统文化被遗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有必要对建筑遗产的原真性进行分析,这直接决定了保护的方式和人们的感知。
根据在奈良原真性会议上生成的《奈良原真性文件》,建筑遗产本身不应被理解为遗产价值,而应被理解为从中表达的相关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人们应该尊重文化和社会价值以及遗产本身,甚至超越它。也就是说,如果建筑遗产不能正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它将失去其价值。
随着对原真性的争议和讨论,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一方面,真实性包含了周边环境、传统工艺、甚至受建筑遗产影响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真实性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它的表现应该是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出现的老化现象,而不是原始现象。在哲学上,建筑遗产的真正核心正是它所经历的时间的沉淀。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需要重新考虑一些涉及建筑遗产保护的方法和概念。结合西安的实际情况,在笔者看来,建筑遗产保护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保护策略的单一和不符合实际需求的保护方法导致了许多保护和继承方面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恢复的。因此,在原真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遗产应当有多种解释和保护方法,能够正确引导人们了解遗产背后的文化和传统工艺。
在第十五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议上,提出了《西安宣言》。首先,该宣言强调了建筑遗产和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其次,从物质遗产中衍生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认为是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分析上述假设,选择位于西安古城中心的钟楼及其周围环境作为研究地点。作为西安老城区的中心,西安市钟楼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着最严重、最具争议性的问题。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满意度调查、案例研究、比较分析和假设分析等方法,最终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探讨。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钟楼,始建于公元1384年。公元1584年,它被重新安置到它现在站立的地方。西安钟楼作为一种典型的明朝建筑风格,现已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与半个世纪前钟楼的形象相比,现在它在周围的混凝土森林里显得并不起眼,也许只有通过炫目的夜灯才能吸引路人的驻足。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西安钟楼周边环境保护的方法。一个是道路的隔离,这使得它看起来像一个“小岛”。这种策略的难点在于难以控制的道路宽度。另一个是关于绿带隔离。既能提升西安钟楼的历史形象,又能净化市中心的空气。这样的方法从谷歌地图上可以清楚地识别。然而,不适宜的建筑样式产生了很多错误的保护方式,导致了建筑遗产无法得到很好地传承。从本质上讲,这个问题是由保护的“同一性”引起的。也就是说,保护建筑遗产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人们总是同意这样一种观点:一些策略的积极影响可以掩盖不使用其他策略的消极影响。但它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并不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钟楼东南侧的下沉广场是表达敬意的好方式。然而,如上所述,单边优势无法弥补现有问题。
图1 回民街和钟楼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笔者提出了一个假设,是将钟楼与汇明街地区连接起来。这意味着中间的建筑应该被拆除,然后用新的传统建筑或绿地进行重建。首先,该策略扩展了西安钟楼的周边环境,创造出一条能更好地传达传统建筑遗产形象的景观走廊。同时,社会问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此外,从整体上鼓励使用古代坡屋顶和一些传统的建筑符号。由于政府的政策,许多现代建筑都被贴上了假传统形象,这看起来很奇怪,很不协调。人们希望通过强制执行古代建筑符号的方式来弥补这种不幸。毫无疑问,这种方法在遗产保护中有其价值。然而,不恰当的设计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忽视,使得西安古城的现代建筑非常虚伪和粗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的“同一性”导致了强制符号的产生。没有严格的设计和规划,人们只是盲目跟随建设开发的趋势。
在日本,摆脱陈腐,吸收新鲜是被广泛接受的。从哲学上讲,变化是保持相对稳定。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与我国特别是西安市相比,日本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非常多样化。伊势神宫保护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为它将每20年“重新安置”。日本人民将在旧的基础上重建一个新的建筑,而旧的建筑随后将被拆除。(图2)每次搬迁,都是传递和回顾传统文化的重要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日本政府和大公司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对这一活动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众所周知,日本以其工艺水准闻名,很可能很容易保护好这一建筑遗产。然而,他们的目标不是建筑遗产本身,而是它所传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种保护方式,伊势神宫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最重要的是,涉及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承。由于文物保护观念和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可能不适合西安。然而,这一战略体现了保护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原真性的关键。基于上述具体策略,日本遗产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图2 日本伊势神宫新旧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建筑遗产保护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面对每一处历史建筑,都应该充分了解建筑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符号,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某一方面的优势无法掩盖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涉及周围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体性”也导致了许多不可弥补的错误。
仿造的古典建筑和不恰当的保护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原真性的误解。因此,在原真性的基础上,对西安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应当有多种解释和保护方法,能够正确引导人们了解遗产背后的文化和传统工艺,这样才能平衡城市开发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