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诗意

2019-05-31 00:00吴诗雨
戏剧之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爱新觉罗末代皇帝溥仪

吴诗雨

【摘 要】《末代皇帝》是意大利电影大师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代表作。影片运用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手法,向观众展现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其影片历史广度横跨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该片采用蒙太奇等手法塑造了梦幻的诗意风格,影片中色彩的丰富变幻和弗洛伊德式的隐喻也烘托了剧情的氛围,创造了光影中的魅力。

【关键词】《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色彩;意象;隐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106-02

《末代皇帝》成片于1987年。这部影片在1988年获得第60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大奖。影片的语言是英语,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这部电影有很多第一,包括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影片,同时也是除了纪录片外第一部获准进入紫禁城拍摄的故事电影。

一、《末代皇帝》影片简介

随着轻快的轻音乐流入,影片《末代皇帝》映入眼帘,画面出现的是宏伟的皇宫、延绵的城墙,以及气宇轩昂的氛围,让观众很快身临其境。

《末代皇帝》以爱新觉罗·溥仪的现实状况以及他的回忆展开。从一开始的压抑灰暗的旧中国的气息,溥仪被捕之后打算輕生,他回忆这一生从三岁开始登基的传奇生活而展开,影片跌宕起伏的剧情真实还原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命运。

故事从1950年开始,当时在中苏边境的火车站,一辆列车里是一群从苏联回到中国押解安置的满清战犯。在一片灰蒙蒙而寒冷的压抑环境下,似乎更突出了溥仪当时的心境:希冀下的绝望。这种氛围也鲜明突出了他个人命运如同当时的环境一样。从最后的满清国到军阀袁世凯的割据,接着是日本侵华战争和日本投降,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从三岁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的母亲登基,再到离开皇宫成为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沦为阶下囚,最终到改革开放后成为北京植物园里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影片阐述了中国的历史变化对溥仪一生的命运有着弥足轻重的联系。整部影片给观众灌输的是溥仪在黑暗中一直努力走出“大门”,从而寻求一丝光芒。

影片《末代皇帝》采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手法,讲述了溥仪的一生以及中国命运的改变,色彩的光影贯穿在影片中,塑造了光影下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世界。

二、色彩的光影

《末代皇帝》的光影色彩主要体现在色彩与明暗调度上。影片中的主要色彩有灰绿、朱红、明黄、靛蓝、白色。这些色彩不仅构造了溥仪的一生,也对整部影片剧情的发展与氛围起到强大的烘托效果,侧面反映出色彩变幻中的人性改变。

(一)灰绿。影片的开场运用了灰绿色,一眼望去,整个画面是一片压抑的暗淡的灰绿色,这种富有怀旧色调的灰绿色不仅交代了影片开始的时间背景,向观众展现了火车进站时的情景,同时也交代了溥仪被押回中国将面临的审判,并且渲染出影片压抑灰暗的氛围以及溥仪内心的复杂。

(二)朱红。《末代皇帝》中出现了三次朱红色的门,也诠释了溥仪从小到大命运里的悲离。第一次是乳母被安排出宫,小溥仪穿过红墙越过紫禁城去追赶乳母。乳母是他来到宫里身边陪伴最亲的人,也是他的精神依靠,乳母的离开,小溥仪意味着独自一人在皇宫里生活,连唯一的亲人也不在身边。这是他从3岁到紫禁城面临的第一次悲离。

第二次出现朱红色的门,是因为溥仪的亲生母亲逝世,溥仪想出宫回去凭吊,当他骑着自行车穿过红墙越过紫禁城又一次见到了紧紧关闭的朱红色城门,这也许是他人生中第二次的悲离与绝望。亲生母亲离世也见不到最后一面,所有的感情与思绪都被朱红色的城门阻拦与切断。溥仪气愤地把自己养的小老鼠扔在了城门上,那只老鼠也代表着溥仪内心的愤然与无能为力。

多年之后,溥仪面对第三次朱红色的门。在长春,溥仪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痛失孩子的婉容要被囚禁在精神病院,在接婉容的车开走之后,溥仪追了出去却又看到了两扇被关上的朱红色的大门。然而这一次不是紫禁城的城门,是紫禁城外禁锢自己的门。这是溥仪的第三次悲离,他的结发妻子离开了他。

(三)明黄。影片中明黄的色彩贯穿了大半部分剧情。因为明黄这一色彩在紫禁城内是皇室的象征,无论是宫殿还是龙椅,以及溥仪的衣物等都是明黄色。这是皇室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第一次出现明黄色是溥仪在三岁登基时,年幼的他被宫殿门口一大片明黄色的帘幕吸引而跑了出去,在帘幕之下他看见了跪倒一片的文武臣子。如果说明黄色代表了皇室权力的象征,这是溥仪第一次被明黄色所吸引,这也和1934年溥仪登上伪满洲帝国皇帝的宝座产生了一些微妙的烘托联系。第一次出现的明黄色是小溥仪拥有了他的权力,也开始了他传奇的人生。

第二次出现明黄色是溥仪和胞弟溥杰在一起练字的时候,溥仪因为溥杰穿的衣服颜色而和其产生了争论,溥仪认为,只有自己才可以穿明黄色衣服,因为只有自己是皇帝。而他也是在那一天才知道,所有人都骗了他,那个时候中华民国已经建立,溥仪也只是“紫禁城内的皇帝”而已。如果说第一次出现的明黄色是溥仪拥有了皇权,而这一次的明黄色折射出他失去了大部分皇权。很显然,两次明黄色的出现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同样的色彩却代表了不同的境遇,同样的色彩却发生了明显的对比。

(四)靛蓝。溥仪在天津的时候住进了张公馆,与日本人合作,影片在这段时期采用最多的是靛蓝色,这代表了沉沦和颓废。这一时期,婉容迷上了抽大烟,她的周边出现的光影大多也是蓝色系,这也间接说明了女间谍对婉容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控制。

(五)白色。在溥仪最后溃败时,光影色彩主要基调是白色,白色代表了虚空、无力与溃败的景象。在这一时期,有一处的光影运用非常细微巧妙。溥仪以为婉容怀孕自己有了继承人,在他面对日本人有一丝反抗的时候,影片中出现了暖色的光,可是当他得知孩子不是自己的,这一切都是日本人操控安排之后,暖色光消失了,又恢复了一片沉寂的白色。这种冷暖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也暗示了溥仪心中燃起的一丝希望之光熄灭了。

三、意象与隐喻

《末代皇帝》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表现了影片中丰富的回忆。片中很多道具的对比也是影片画龙点睛的微妙之处。

(一)门。贝托鲁奇曾用自己的話来概括《末代皇帝》,“一个人想要走出屋子,但是不被允许。”所以,在影片的开始,字幕就出现在一扇扇具有中国风格的门上。溥仪也面临着一扇扇被关起的大门,他试图走出去,却无能为力。

影片中被关起的大门,是溥仪从小到大无论在紫禁城内还是紫禁城外都被禁锢了的人生与自由。与身边亲近的人分离,看似是朱红色的门的阻挡,却是当时中国水深火热的命运。就像曾经闭关锁国政策把中国束缚与压制起来。所以笔者认为,朱红色的门代表了当时中国强大的压迫势力,它不仅阻隔了溥仪,也阻隔了中国。

(二)蝈蝈。3岁的溥仪在登基之日,一位大臣奉送一个装有蝈蝈的小笼子给他。小笼子里是一只翠绿色的蝈蝈,溥仪很喜欢。这是蝈蝈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结尾,1967年,溥仪回到了紫禁城的太和殿,他告诉故宫管理员的儿子自己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龙椅下掏出了小笼子,小孩打开盖子之后从笼子里爬出了一只暗黄色的蝈蝈。同一个小笼子,同是爬出一只蝈蝈,然而颜色发生了转变。这就是影片通过色彩的变化从侧面表现出溥仪的人生。翠绿色代表着生命与希望,3岁的小溥仪拥有蝈蝈的时候正是他人生的开始,暗黄的颜色则说明了迟暮,1967年已是晚年的溥仪再一次回到自己曾经的“家”,见到了曾经熟悉的一切,也是他人生的晚年时期。他就像那只被关在小笼子内的蝈蝈,曾经也试图爬出笼子看看外面的光明与希望,但是最终还是在笼子里被“关”了大半辈子,等到了泛黄的暮年之时,被“关”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又一次有了自己的安定与信念。所以说,蝈蝈在影片中似乎就是溥仪自身的折射,而小笼子不仅代表关住了他的紫禁城以及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包括日后他被关押的感化所,更是他自己思想的束缚。从翠绿到暗黄的色彩变化,也暗示了人生从新的开始到结束。

(三)自行车。在1919年5月,军阀割据,14岁的溥仪第一次接触到了受聘入宫的外籍老师庄士敦,然后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随着溥仪日益长大,他愈发想离开皇宫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想去牛津大学读书,可是这只是他的理想。庄士敦先生送给了溥仪一辆自行车,深得溥仪的喜欢,他经常会在紫禁城里骑车。不久后他的母亲过世,溥仪骑着车想去凭吊,他穿过红墙和大殿,却被朱红色的大门挡住,无人给他开门。自行车对于溥仪来说,是一件新鲜之物,也是实现其心中理想的媒介。庄士敦先生送给溥仪的自行车帮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的思想与大门外的世界有了媒介,给了溥仪走出那一扇扇门的希望。溥仪难得拥有喜爱之物,这也是他成长中一段比较开心的回忆。只是面对封闭的环境和社会,即使有了与外界相互联系的媒介,也会被无情阻拦。

(四)红绿灯。红绿灯在影片中有了一次明显特写。在1967年“文革”期间,似乎社会一切都颠倒了,影片中特写了红绿灯,在绿灯亮时,所有人都在等候,红灯亮时所有的人开始行走和骑车。显然这是导演通过红绿灯揭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也为影片之后溥仪在街上遇到正在被游行的曾经的抚顺局监狱长而埋下了伏笔。溥仪对红卫兵说监狱长是好人,是个好老师,可是红卫兵说监狱长是帝国主义反革命分子,说他是叛国者。

“文革”是一场给党和国家以及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害的内乱,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上混淆了是非,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所以红绿灯的“绿灯停,红灯行”的现象说明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现象。

四、结语

导演贝纳尔奇·贝托鲁奇将自己的政治观点融入《末代皇帝》之中,用光影的魅力表现了复杂的人性,讲述了溥仪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他苍白无力的处境生活,这给予我们观众更多思考与回味。笔者认为,《末代皇帝》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它内容的丰富与色彩的绚丽,更是有它内在的灵魂,以及灵魂所折射出的时代光芒。

参考文献:

[1]姜静楠.意大利电影经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董锋,国胜连,冯凯.佳片有约:中外电影名片解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爱新觉罗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4K修复版日本重映
爱新觉罗·漫娘绘画作品
春拂红墙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电影末代皇帝的启示
《末代皇帝》:记忆与图像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