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文龙
为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的规划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上海不断推出科技金融政策,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金融支持,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年以来,上海市科委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海科技金融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土壤得到进一步培育,科技金融供给进一步扩大,科技金融内生发展动力得到增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一)多元化科技信贷服务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自2017年本市科技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00亿后,上海银行业服务科技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及效能得到提升,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投贷联动试点工作进一度深化,“3+X”科技信贷产品跃上新台阶,多元化科技信贷服务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市科技信贷规模有较快发展。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业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家数为5911户,年度贷款余额首242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存量家数为5390户,贷款余额为1195亿元。同比增长6.6%。
2. 银行专业化经营体制初步形成。2015年8月,上海银监局发布了《关于上海银行业提高专业化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倡导“六专机制”和新“三查”标准,制订了科技信贷专业化标准。2017年9月,上海银监局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上海银行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2017-2020年)》,指导上海商业银行坚持经营理念的“四可原则”,实现经营模式的“四个转变”,提出“六项主要任务”及“五项保障措施”,以此构建上海特色的“4465”科技金融框架体系。
3. 专营组织和团队建设取得突破。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业已设立7家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91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1家;科技金融从业人员1500多人。服务科技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
4. 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成立。2016年6月上海设立规模50亿元的“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该担保基金通过批量担保和个案担保两种形式,为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提供担保。截至2018年末,合作的银行已达48家,年内通过该基金完成担保贷款金额超100亿元,担保额比2017年增加近一倍,有效支持了本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5. “3+X”科技信贷规模跃上新台阶。自2011年以来,上海市科委联合市金融办等各委办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和措施。上海科技金融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打造了满足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的科技信贷产品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服务工作网络。与20家合作银行、3家担保公司、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科技信贷合作。建立了13家区县科技金融服务站,发展103名科技金融专员,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及网络。2018年“3+X“科技贷款总额和贷款笔数创历史最高,贷款总额50.4亿元,同比增长34.4%,贷款企业734家,其中,科技履约贷实现贷款26.4亿元,同比增长19.7%,贷款企业617家。截至2018年底累计“3+X”科技信贷产品共为3703家轻资产的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了191.4亿元银行贷款。
(二)政府性创业投资基金在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
按照科创中心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海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积极性,从2015年起陆续设立了和增资了一些列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台了一些鼓励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的政策,初步形成了以创投基金为引导、政策支持、社会多方参与、多元化投资的良好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投基金规模增长。截止2018年未,市区两级政府性引导母基金和产业投资母基金24支,基金规模848亿元,其中,政府出资371.1亿元。全市创业引导基金共有20支,市级2支,区级18支,基金规模344.4亿元,政府出资206.1亿元,参股各类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212支,子基金总规模1043.3亿元,政府资金放大了5倍。参股子基金已投资项目2445个,带动社会投资453.3亿元。
2. 市创投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引领作用。成立于2010年的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起到了推动本市创新创业发展重要作用,截止2017年未,创业引导基金参股各类市场化基金59支,其中包括57支创投子基金,基金总规模达525.3亿元,投资了700家企业,其中90%的投资为中早期的科技企业;成立于2014年市天使投资基金,参股投资了35家天使子基金,基金总规模40亿元。参股投资了500多个天使类项目,进一步加强了对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
3. 国有企业积极投身创投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市区两级国有企业共设立或参股各类基金或管理公司达85家,基金规模637.5亿元。2017年由上海国际集团等国有集团公司发起成立了上海科创基金。基金管理规模3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65.2亿元。2018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上海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设立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0亿元。
4. 银行业投贷联动发展迅速。投贷联动业务是一种创新的企业融资模式,主要针对科创企业提供“股+债”的融资服务。上海银行业在上海市银保监局指导下,投贷联动进展顺利。2018年末,辖内投贷联动项下贷款存量家数349家,贷款余额合计53.68亿元。自2016年以来,上海市银行机构已累计为549家科创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累计发放贷款212.7亿元。
5. “孵化+投资”业态方兴未艾。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转变服务方式,通过设立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的企业和团队,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107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设立孵化基金115亿元,投资了178家初创企业,投资额达122亿元。
6. 天使投资风险补偿政策出台。2015年上海市科委发布了《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定办法的通知》({2015}27号。2016年出台了《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通知》(沪科〔2016〕16号)。截止2018年底,7家投资机构,申报了23个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天使投资项目入库备案。
(三)创新型科技保险产品不断创造
上海银保监局鼓励在沪保险机构加强与政府,科技部门、科技园区等合作,大力发展科技保险和信用保险,为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保险支持科技创新和融资保障的新型保险产品不断涌现丰富。据统计,2018年上海市保险业为科技重大项目创新和科技企业融资提供风险保额超过400亿元。其中,为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提供了43.3亿元风险保障,为62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提供风险保障248亿元。
为配合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降低生物医药企业及机构创新风险及成本。2017年上海市科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沪科〔2016〕438号)。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及研究机构和医院购买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和产品责任保险,给予其保费的50%补贴。2018年共有64个项目投保生物医药保险,保险公司提供了1.32亿元风险保障。该政策激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活力,促进加快本市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速度加快
推动科技企业通过改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培育细分领域独角兽或隐形冠军,一直是上海科技金融工作的着力点。据统计,截止2018年未,上海企业在主板上海的有207家,在中小板上市的有30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有46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有918家;在上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的200家。其中,通过科技贷款持续支持,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科技企业22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220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小挂牌企业77家。
2018年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激发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动能。根据上海市科委与上交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了科创板企业的培育工作。去年上海市科委与上交所合作举办了二场次上市辅导培训班。建立了500多家企业的上市后备培育库,制定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计划。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的两项重大使命。如何利用好上海的金融优势,让金融引擎推动科创发展,实现科技与金融更好的融合,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上海具有科技资源浓厚,产业配套齐全,创新主体集聚和金融的业态、主体、工具、产品完整的双重优势。但上海的科技与金融融合的优势没有显现,其融合的深度、广度、浓度仍然有待提升,科技金融生态的建设还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科技金融创新性制度的安排。首先是财政资金对科技金融投入力度不足。目前上海市在科技金融投入上,仅安排了3亿规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及保费补贴资金财政资金,比较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投入力度有较大差距;其次是科技金融还没有形成撬多元化金融工具运用的杠杆机制。目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科技金融政策仅限于于单向的、产品性的制度性安排,缺乏基础性综合性、连贯性金融工具的创新制度和政策。
(二)银行机构参与科技信贷的积极性需要增强。当前在科技信贷上存在共性短板: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模还不能适应众多小微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现有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运营体制不够灵活。调动各级政府和多要素金融工具参与科技信贷风险共但积极性不足;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征信平台体系还不够健全,相关信用信息联通不够,大数据挖掘有待提升。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信息、专家库信息、科技企业信息向金融机构的开放与共享性不足。
(三)创业投资需要大力扶持与培育。上海从事创业投资的机构数量,以及管理资本规模、风险投融资等指标远落后于北京。上海需要提升创投机构的集聚度,需要政府解放思想,改变监管思路,放开对创业投资注册的门槛;其次,针对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天使投资模式,推动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其三,政府针对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支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四)科创板上市的后备资源有待发掘。根据科创板上市门槛的条件,目前上海符合马上进入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不多,但能在2-3年内上科创板的后备企业资源还是不少的。需要尽快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尤其迫切建立起完善的辅导培育体系。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为促进上海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注入新动能,提出新要求。要通过政策引导,提升金融产品与工具融合的深度广度与杂交度,统筹安排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功能定位,形成财政资金、科技信贷、创业投资、担保基金、开发性金融,以及商业保险和多层资本市场等各类金融工具的广泛联接、协同联动,打造科技金融生态,支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一)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金融的投入。2020年市区两级科技金融投入努力达到10亿元规模,要积极鼓励设立区级科技金融专项资金,放大市区协同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联动效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扩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的应用领域,增强信贷、股权、保险、债券、融资租赁等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资金供给。
(二)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要运用政策性的风险补偿和费用补贴等手段,组合各类金融工具,开发服务于科技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科技信贷方面,要通过简化科创小微企业贷款流程,扩大科技小微企业受惠面。要通过支持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投租联动、兼并收购等多种形态,建立债权、投资、上市联通的机制。要积极支持险资参与科技企业的融资试点工作,探索保险工具支持科技企业融资新模式;股权融资方面,要积极推动国家有关天使投资普惠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本市全面落实。进一步完善政策,发挥财政和税收政策对天使投资双轮推动作用;科技保险方面,要发挥保险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保障、征信、融资的作用。要推进生物医药保险及保费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支持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药品医疗器械持有人制度。要抓紧推出科技创新融资租赁产品,支持科技实体型企业发展。要积极推行首台(套)设备、新材料保险、专利保险等在科技企业中使用。要联合保险机构继续开发服务于创新创业的保险新产品如创业者保障保险等;资本市场方面,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培育工作力度。重点对科技小巨人上市辅导和培育,推动这些企业尽快在科创板上市。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上市培训活动,加强与上证所深交所紧密合作,建立由券商、会计、法律、投资等机构专家组成上市辅导队伍,建立科技企业上市后备库。要积极利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探索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中期票据、创新创业债等。
(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和平台。科技金融政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网络和平台是上海推动科技金融工作的“三驾马车”。要继续完善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市各区都要建立各具服务功能、各有特色的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站,科技金融专员要遍及本市主要科技园区、乡镇街道。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要适应不断增长的科技企业融资服务需求,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平台集群化、分布式、智能化、安全性的服务功能,打造成为有影响的、集聚金融产品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