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2019-05-31 03:47张健
世界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哈工大建筑学建筑师

哈工大、哈建工和我家5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父母皆为工大学生、教授、“哈工大八百壮士”,我和爱人亦为哈建工学生、讲师,儿子长在哈建教化8m2的宿舍。我本人出生在哈工大的家,1岁半到青岛由善良的伯父母养大、14岁又回到哈工大的家,17岁仅以1分之差名落孙山,18岁如愿成为哈建建筑82班的一员,那是建筑系最后一届的一个班,之后就扩招为两个班以上。难忘中学、高中时期曾经在哈工大的大教室“冒充”大学生学习,难忘大学、任教时期哈建二楼的专业教室、大教室、图书馆,四楼的教研室,还有地下体育馆、一楼的食堂。更难忘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从14岁直到30岁出国,与母校之缘长达16年之久!那时虽然艰苦,但伴随着青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

1 东京丰田汽车展示厅

本期专辑约稿使我猛然醒悟已在建筑教育和设计领域工作了33年!9年国外、24年国内的建筑生涯,使我有了切身体会和长期感悟,下面谨就 “命题作文”中的两个问题浅谈一下个人的思考。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认为最大挑战来自于观念,具体说就是:理性不足,感性有余。

1999年我有幸作为海外百名博士代表,回国参加由中央统战部、人事部和科技部联合组织的创新周时,听到几位建筑师在抱怨业主制约了他们“天才”的“创新”。实际上,建筑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产物。与时俱进和服务社会是它的两个基本属性。信息时代为建筑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今社会的浮躁,侵袭着建筑学人。各种建筑思潮不断涌现,令人眼花缭乱。信息社会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衡量信息的标准。如果缺乏明晰的思路和判断标准,设计便会盲目,必将给城乡建设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建筑师既要有高超的技能,更应有深邃的思想。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但创新应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兼顾环境、功能、文化、美观、技术、经济等诸因素多元共生的综合创新。《华沙宣言》明确指出: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创新须符合客观规律,决不是无病呻吟的求异,更不能靠吸引眼球博取关注。

我把 “理性不足,感性有余”主要表现概括为“当代建筑的三重三轻误区”: (1)重形式、轻功能; (2)重艺术、轻技术;(3)重表现、轻内容。

这些误区不顾建筑性质,忽视功能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内容的真实性,片面强调所谓的“形式”“艺术”“表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官员的急功近利,业主的商业炒作,建筑师的哗众取宠。我认为:基于建筑本源的创新应有“构思哲学化、建筑景观化、空间立体化、功能多元化、技术适宜化、建造人性化”的“六化”特征。建筑师理应承担起社会与时代赋予的责任,以客观、理性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影响官员,引导业主。理性与感性相得益彰。

2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首个实施项目——财富广场景观

建筑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2002年筹建,2004年5月13日学校正式批复成立,2006年首次参加即顺利通过全国专业评估,建立了齐全的建筑学一级学科。2006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排名B+;2009年教育部全国排名并列第十三位; QS首次对建筑学排名,上海交大跻身全球前四十一,位居我国大陆第三,实现了快速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思路决定道路、关乎成败。2002年,刚满38岁的我作为海外高端引进人才和为数不多的年轻海归教授,筹备、创立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12年。起步晚、积淀少,如何使上海交大建筑学弯道超车,快速发展?在重点分析了国内外一流综合类大学建筑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一心两点”(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交叉”和“国际”为基点)的完整办学体系,“立足于高起点、通过宽口径的教育途径、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请进来、派出去、联起来”, 充分发挥综合类大学优势、建设具有交大特色和国际水准的建筑学。后来,该发展思路被认为对综合性大学发展“强校新系”模式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今天的教育比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判别是非、分辨良莠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理论的引导尤为重要。现在建筑教学中有一种错误认识:作为实践型的建筑设计不需要理论。没有理论的支撑就没有好的设计,这已经被无数实例所证实。我翻译过安藤忠雄(Tadao Ando)的《连战连败》。安藤创造性地融合东方美学和西方建筑理论,提出“情感本位空间”概念,为传统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使他成为世界建筑大师。□

3 世界园艺博览会7-11馆

猜你喜欢
哈工大建筑学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王文涛在哈工大调研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时强调 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