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龙

2019-05-31 03:47宋晓龙
世界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民族特色

1981年,我进入哈建工建筑系学习。在美丽的哈尔滨的教学楼里,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敬爱的教授们是如此的规范、严谨、严格。建筑学院始于哈工大,回归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1980年代,中国的建筑系还没有计算机设备,设计教学基本上是“师父带徒弟”的方式,老师以高超的手头功夫、活跃的建筑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引领着学生遨游建筑的海洋。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记忆如初,难以忘怀。在这种“学院派”风格培养体系下,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本功,受益终身。我能够从建筑学转型到城市规划,这完全得益于建筑学院和老师们的培养。即将百年的历史辉煌,我衷心祝愿母校永葆青春,光华绽放!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前,中国的部分城市和建筑出现了一些令人沮丧的现象:城市千篇一律、城市特色消失,标志性建筑追求奇特、一般性建筑粗糙平庸,仿古建筑泛滥、仿西方建筑流行,建筑设计手法矫揉造作、城市文化表现低俗庸俗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答案只有一个:向历史学习,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建筑融入本土;向科技学习,以创新精神探索未来技术发展,建筑融入世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纵观中外建筑发展历史,建筑是最能反映民族特色、文化特征、思想意识、技术进步的产物。建筑师无时无刻不受所在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和制约,不断地面临来自各个领域的挑战。同时优秀的建筑师也在不断创造着人间奇迹,书写着人类文明,北京故宫、巴黎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都是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创造出人类历史的文化标志。

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思潮席卷全球,带来了建筑思想的一次革命,带来新技术的解放,同时也让现代城市发展付出了代价。现代建筑满足了快速发展中国家对建造经济性的诉求,但同时也演变成抹去城市特色的无形行动,“千篇一律”的城市跨越了国界,中国无论城市大小,地域特色越来越模糊。进入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5G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传播方式,网络世界和全球化进程把世界不同的国家、民族的距离拉近了,在现代文明的大融合中,人们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价值,民族文化的价值,城市特色的价值。

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欲望中,如何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传承城市的传统文化和保持建筑的地域特色,成为建筑师的最大挑战!人类永远无法停止对未来世界探索的欲望,也无法忘却流逝的历史印记,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够相互统一。建筑师在创作中保护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承本土的历史记忆,在追求时代精神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定力,让建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光芒,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建筑文化传统与新技术

我国是拥有近500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建筑,传统建筑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瑰宝。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建筑的精华,是每个建筑师应尽的责任。

然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建国后,我国提出“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重美观”的指导方针,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时代,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各类城市的特色却逐步模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千篇一律”的城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向往、留恋、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思潮。对新技术、新科技、新方法的探索也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财富。探索未来、继承传统,二者有机统一,将成为未来建筑师努力的方向。中国各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的积极性前所未有,越来越重视历史建筑、历史环境、历史地段的保护。同时千米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技术探索方兴未艾。两股潮流,在多元化的世界里,相得益彰,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创新的技术也必将成为人类的文化瑰宝。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明清北京城都是历史上最先进的城市,迪拜哈利法塔、北京新机场、中国港珠澳大桥都是人类追求先进技术必将载入历史的作品。故土难离,建筑师只有将新技术和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与民族文化传统相融合,才是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1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

2 《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3 山东曲阜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

4 北京门头沟南部新城城市设计

猜你喜欢
建筑师民族特色
胖胖的“建筑师”
我们的民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完美的特色党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