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批进入哈工大的大学生,是十分荣耀和有意义的。高中毕业以后11年的知青和工人经历,是激励已整30周岁的我,进入大学以后奋发学习的巨大动力和基础。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为我们搭建了通往人生新高度的天梯与桥梁。
更为幸运的是我来到了一个十分优秀的集体——建筑77班。其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那样的出色,大家相互扶持着奋疾前行。班级的党支部书记王庆昌同学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全国优秀班级”奖状,载誉归来留下的珍贵的班级合影,成为对那段经历最美好的见证和记忆。
哈工大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转折,为之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义建筑学是吴良镛先生针对20世纪的建筑理论与技术日益专业化、建筑学的前景趋向狭窄和破碎的情况,提出并强调应将建筑学的核心观念建立在综合的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对建筑的本真进行综合性的梳理。广义建筑学思想科学地反映了建筑学科的规律,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和响应。1999年6月召开的国际建协会议将此思想作为大会主旨,并明确地载入国际建协“北京宪章”之中,正式成为国际建筑界共同的指导思想。
国务院学位办近年来一直坚持拓宽学科领域的指导思想,主张按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并有计划地将学科点由二级学科逐渐转移到一级学科上。目前,国务院学位办已经首先在博士点层次完成了对全国一级学科的整合改革,对全国的一级学科进行了合并、调整和重新认定。这标志着科学技术向着开放融合方向的发展规律已经体现在科学研究、教育和科技管理的应对层面上。在这次一级学科的调整中,减少了一级学科设置的数量,合并了一些涵盖偏窄或内涵相近的学科。然而,一个特殊的情况却发生在建筑领域。建筑门类的一级学科原来只有1个,即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都是在建筑学一级学科之下的学科门类。这种学科设置方式与广义建筑学的理念是一致的。然而,这次调整的结果却是由原来的1个一级学科(建筑学)变成了3个(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其结果显然并非源自科学分类而是另有原因。但是,必须指出,这与整合一级学科的整体目标及其初衷是不一致的,与“广义建筑学”的思想背道而驰,调整以后的学科分类恰恰窄化了建筑学的内涵。不仅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是走了回头路。
这一调整,对我们教育体系的建立却非常关键,对建筑教育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建筑教育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而不要被目前的非科学因素所误导。坚持广义建筑学的理念,对建筑教育体系进行科学布局,走科学的改革之路。
本科教学应打破目前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三足分立的专业界限,为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构筑综合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3个专业各自的内涵深化专业培养,形成综合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体系。设想将整个教学过程按“综合基础教育阶段”和“专向教育阶段”的两段制设计教学计划。其优越性:一是,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知识与技能,避免学生掌握专业的孤立性与片面性,而降低未来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令建筑教育适应建筑科学的发展;二是,教师资源共享,集中3个专业的教师,统一组织和统一教授综合基础课程,有益发挥学校教师的优势资源条件;三是,有益于专业发展,使建筑类专业回归广义建筑学的路径。
研究生教育不但不应过于强调目前3个一级学科各自的独立性和追求自成系统,而是应该打破壁垒,统一教学体系。建立研究生三段式研究教学体系——基础研究、学科研究、专题研究。划分三段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由不同教师团组分段承担相应的课程。“基础研究段”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3个一级学科共同组织教学内容和任课教师;“学科研究段”的教学分别由3个一级学科各自组织和承担;“专题研究段”则由各研究方向(并不限定在某一个一级学科)的学术团队具体负责。依据学科的具体条件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培养方案。
对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一定要打破目前3个一级学科的壁垒。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之间没有非常清晰和不可逾越的界线,三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内容,硬性割裂它们之间的关联,不仅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会造成误导,也是对建筑学科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偏激与干扰。
在建筑教育中切实体现广义建筑学理念,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必须做出及时的调整。□
1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陈列馆透视图
2 27度空间住区总平面
3 大连龙王塘“樱花碧谷”总平面
4 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