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博,马肖容,刘 捷,何爱丽,张鹏宇,王 瑾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 西安 710004
血液病学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由于血液病学所涉及的基础医学内容较多,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因此,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血液病学内容枯燥抽象、专业性强,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疾病之间容易混淆,众多实验参数的评判和解读对医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在临床学习阶段,需要学生迅速建立起疾病联想、比较和排除的横向思考模式,完成从被动机械学习知识到主动灵活运用知识的重要转变。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Buzan T提出的一种笔记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1]。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2]。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及复杂问题简明化[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可视化的教学工具,根据内在逻辑,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变成一幅脉络清晰的图画,能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其学习潜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于1969年由 Barrows教授首创,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以教师指导为辅的自我导向式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案例或专题提问、查资料、展开讨论,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一种变革[4-5]。PBL的实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强有力的支持、师生培训以及PBL整体设计,这些是保证PBL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6]。实践证明:医学教育中的 PBL教学,除了传授医学知识以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和终身学习意识、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等综合素养[7]。但是,单纯的 PBL 教学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使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8]。
从培养创新型医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思维导图联合PBL课堂教学取代单纯的PBL教学,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与PBL教学法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两者的结合也许会产生叠加或者放大效应,提高血液病学教学质量。文章探索了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血液病学PBL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及效果,以期为医学院校临床血液病学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1.1对象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带教教师均接受过PBL教学培训及资格认证;实验组实施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单一 PBL 教学法。理论课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1.2方法
1.2.1思维导图绘制原则学生需要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使用方法,具备在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师介绍思维导图相关知识,重点介绍绘制原则[9],主要如下:①中心问题放中央;②次级问题放射状、发散式结构排列,层次分明,分支线逐级变细;③表达分支内容时要找准关键词,尽量准确、简练;④内容以立体形式呈现,易于理解和记忆;⑤发挥想象力,制作利于自己学习的思维导图。
1.2.2实施过程①提出问题,脑力激荡。按照教学大纲,设计PBL真实情景病案(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案例),共分为4幕,每一幕提出问题(5~8个)并脑力激荡。②自学查阅。学生组内分配问题,围绕PBL病例通过图书馆、网络、求教专家等途径,查阅参考文献,仔细思考讨论提纲中的问题,也可提出新问题。③小组回馈。各组按照分配问题以PPT形式回馈,实验组要求绘制思维导图。④总结。教师总结小组答案,点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延伸,整理出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如果有学生未提到的答案,则层层设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最后引出相关知识点。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知识程度和所选病例,提出切合实际的医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并顺利绘制思维导图[10]。教师可以根据布卢姆学习的6个层次采取不同的提问形式[11]:①确定学生是否记住大课所学的基础知识;②通过典型病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③鼓励和帮助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比如:为了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所需要的检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④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及临床知识分析病例,比如: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会出现贫血的表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 MTS13)在TTP的发病中起什么作用?⑤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更全面地分析病例,比如:老年人球蛋白升高或骨痛应该做哪些检查?可能患有哪些疾病?⑥鼓励学生对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该病例的诊断是否全面等。另外,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措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1.2.3考核方式PBL课后两组均完成课堂测试,试题为客观选择题,满分100分,闭卷考试。向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测试成绩的计量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学生对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
2.1以“多发性骨髓瘤(MM)”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例,实验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多发性骨髓瘤(MM)诊治的思维导图
图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的思维导图
2.1.1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的思维导图利用专业软件3A Cloud编制,多发性骨髓瘤为中心词汇,分别延伸出4个知识点,在治疗方面又延伸出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治疗等子类。各个知识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用联线指明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帮助记忆。
2.1.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的思维导图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主要帮助学生对病例中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病理、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查等,达到将基础医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为系统化和条理化。
2.2两组测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均完成了测试,无缺卷及空白试卷。比较两组测试成绩,实验组成绩(87.31±6.36)高于对照组(81.50±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2.3实验组对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的评价
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评价较好,超过9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超过6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如表 1所示)。
表1学生对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的评价n(%)
项目名称 好较好一般差激发学习兴趣20(62.5)9(28.2)2(6.2)1(3.1)提高临床思维能力22(68.8)7(21.9)2(6.2)1(3.1)加深理解和记忆21(65.6)6(18.8)3(9.4)2(6.2)增加学习负担2(6.2)3(9.4)18(56.2)9(28.2)
优秀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其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助于其绘制思维导图[12]。临床血液系统疾病PBL的教案在保持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侧重于相关基础知识的深化巩固和融会贯通,强调临床知识的巩固和积累[13]。案例撰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该科以临床案例为蓝本,经教学小组讨论修改,投入使用的案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细胞性白血病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在案例编写中,还穿插社区医学、医学伦理、生命科学、预防医学等医学人文知识。
单纯的PBL教学存在如效率不高、问题讨论发散性和复杂性等问题[14],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容易打击基础薄弱学生的积极性,破坏知识的系统性等[15]。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其优势恰恰在于生动形象、色彩丰富,能激发学习兴趣,清晰的逻辑关系与线性脉络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记忆。该研究说明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思维导图使知识结构立体化、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短期记忆以及灵活应用。思维导图通过提取讨论主题的关键词,将线性的文字材料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层级图,使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收集所需资料的效率和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能力。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和归纳总结的高效学习工具,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大量资料整合。
通过对实验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另外,有超过84%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学习负担。原因如下:①学生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有效融合相关知识点;②学生学习任务重、课程多、课时短。
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弥补了PBL教学中知识结构不完整、效率不高的不足。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利用了左右脑的记忆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可加深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实践表明,在血液病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结合PBL,通过突显知识脉络的内在逻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带教效果良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