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军,王 岚,常 蕾,商 烨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其在《内经》中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多由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因情志过极而诱发失眠,后期又因耗伤气血而加重失眠,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我科联用耳穴埋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肝病科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岁~65岁,平均(53.55±2.28)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3岁~61岁,平均(52.85±2.70)岁。两组的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同时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及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失眠诊断标准。
患者口服百乐眠胶囊(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6010943)4粒,每日2次,并予以心理疏导,持续1个月。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埋籽:取穴:主穴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肝,配穴选择心、脾、肾(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4]),持续1个月。期间注意观察耳郭,如有红、肿、痛等过敏现象应停止治疗;如有脱落应及时补贴。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记录,采用其中3项指标来评价:入睡准备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同时治疗前后记录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入睡准备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观察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较同组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灵枢》中有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的脏腑都可在耳朵上寻找到相应的反应点[5]。研究表明,皮质下穴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6]。本研究取耳穴神门、皮质下、枕以镇静安神;肝、脾以疏肝健脾;心、肾以补肾宁心。诸穴同用,共奏养心安神、清肝泻火之效[7]。同时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肝脏修复,肝脏修复亦可以使失眠症状减轻,这样在睡眠与肝脏功能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与心、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机制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以至心神被扰,神不守舍[8]。肝病患者多情志不畅,如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扰动心神,神不安则不寐,早期失眠多表现为实证;久病耗伤气血,加之肝木乘脾,一方面机体气血不足,另一方面脾虚运化无力,生化乏源,心神失养而致失眠。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往往病史久,治疗过程曲折,多以虚实夹杂多见[9]。可以通过对耳穴的刺激产生信息传入机体起到疏通经络、健脾助运、调节脏器功能,以起到阴阳平和、定志安神的功效[10]。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采用耳穴埋籽联用常规安眠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