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撑起野生动物保护伞

2019-05-31 03:58杨文明
时代风采 2019年5期
关键词:会泽野象黑颈鹤

文●杨文明

拥有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对于云南的馈赠,守护好这个丰富珍贵的美丽家园,是云南的责任和义务。

我给野象当“跟班”

望着象群慢慢远去的背影,赵平长舒一口气。给云南省勐海县勐阿镇的野象监测员发完预警信息,他转身回村。

跟踪野象,是赵平工作的日常。在云南,有野象活动的区域,几乎都活跃着野象监测员的身影。

野象暂时离开了勐往乡,赵平要趁着野象不在的这段难得的间隙,去核实村里的“象灾”情况。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1996年,赵平第一次见到野象群,兴奋了好几天。赵平说,早些年,村民点起火把吼叫驱赶,野象则一边向人类发出威胁警报,一边慢慢走回丛林;慢慢地,野象发现人类并不会真正伤害它们,反而开始反击人类。

“林子还是那片林子,但是象多了,林子里食物不够,野象被逼无奈才出来。”赵平说。他2011年开始做野象监测员时,在勐往乡活动的野象一共有11头,今年这群象已经有了15头,还有4头独象在象群周边游逛。

勐往象群是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的缩影。30年间,云南的野象从低谷时的180只左右增加到了300只左右。对于两年多才生一胎的亚洲象来说,这样的增长并不容易,这来源于当地持续开展的保护工作。

西双版纳的野象并不仅仅在我国境内迁徙。2006年以来,中国老挝双方通过多年合作,在边境一线建立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开创了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生态廊道、开创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我见过的象群都有幼象,说明我国野生亚洲象数量已经进入平稳恢复、逐渐增加阶段。”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郭贤明说,如今,亚洲象的栖息地逐渐退化或消失,亚洲象可以吃的草本植物减少,对人类种植的高能量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依赖越来越大。

这样的现象不止出现在勐海县。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亚洲象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外。

赵平也说不清楚野象光顾勐往乡,自己到底是高兴还是悲伤。专家说亚洲象是“旗舰物种”,有野象说明家乡生态不错。然而,望着被野象践踏采食过的田地,让人实在高兴不起来。赵平说,这两年政府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尽管补偿标准不算高,可总算给村民有了个说法。

为避免野象伤人,云南有过不少尝试:建防象围栏、挖防象沟,但是在高智商的野象面前,这些措施都以失败告终。

野象来勐往乡时,赵平几乎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去看一眼,生怕它们闯祸。发现大象靠近村寨或有人员活动的地区时,他就通过手机APP或短信提示群众。

做野象“跟班”8年,赵平已经熟悉了野象的活动时间和路线,但是,近距离跟踪象群并不轻松,“抬鼻子、竖耳朵、翘尾巴,这就表示它要攻击人了,得赶紧跑”。

“最近的一次,警戒象离我就6米!”他说。那次,一位村民跑来说自己刚骑着摩托车在村子附近遇到了象群,丢下摩托车跑回了村子,问他能否帮忙把摩托车找回来。为避免正面遭遇野象,赵平抄小路去查看,谁知正好遇上为象群放哨的警戒象。“幸好我反应快,撒腿跑了20多米才捡回条命。”他后怕地说,野象转身回去将摩托车踩了个稀烂。

这两年,赵平的工作比以前安全了些。2018年,勐海县建立第一个县级亚洲象监测预警平台,无人机结合地面人员跟踪,实现了对亚洲象监测的实时信息传输和及时预警。

不过,在勐海县亚洲象预警中心工作的郑璇表示,赵平这样的人工监测员依然不可或缺,“森林里的情况太复杂,枝叶茂密,小型无人机受损也比较多”。

“目前我国亚洲象的数量虽有增长,但仍然很稀少。”郭贤明表示,历史上,亚洲象从我国黄河流域退到偏居祖国西南一隅,如果不是强有力的保护,它们有可能会在中国境内消失。

郭贤明说,保护旗舰物种亚洲象的同时,实际上也保护了亚洲象活动区域内的其他物种。在为亚洲象建设的食物源基地,麂子、马鹿也频繁造访,连多年未发现的印度野牛也留下了清晰的影像资料,“亚洲象的迁徙通道,也成为其他动物的活动通道;保护了植被,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足够食物。保护好亚洲象,也就维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郭贤明说。

一年一年等着你

3月底,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送走了今年最后一批越冬黑颈鹤。清晨雾霭中,一群人却依然在念湖的湖心鸟岛忙碌。其中,一位穿冲锋衣的姑娘格外显眼,犁地、施肥,农活做得十分娴熟。她叫袁嵘,是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出生于1986年的袁嵘,年纪虽不大,却已是保护区的“老人”。

“又平安度过一冬!”趁着伸腰歇一歇的工夫,袁嵘聊起了保护区的鸟,“飞得那么嚣张,一看就是斑头雁;屁股一扭一扭的,是骨顶鸡;一头扎水里的是鱼鹰。当然,最优雅的还要属黑颈鹤。”

“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不过袁嵘依然不敢放松警惕。“保护区是为黑颈鹤设立的,但保护的可不止黑颈鹤,现在保护区内少说还有1万多只候鸟。”袁嵘介绍,经过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30多年的努力,保护区内自然生态呈现恢复、发展趋势,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鹤数量稳中有升,从保护之初1986年的21只发展到了目前的800多只。灰鹤占全省重要湿地灰鹤数量的78%,斑头雁、赤麻鸭也都占到全省这两种鸟类的一半以上。

令人惊讶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护这3万多只鸟的只有7名工作人员,其中6位都是女性。而人均巡护面积达1800余公顷,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3万只鸟的背后,是整个保护区生态的改善。袁嵘说:“5000多亩湿地、3000多亩草地,水滨的水生植物和湖心的鸟岛,为黑颈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在保护区周边,曾经被随意丢弃排放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如今也被统一收集处理。

有人说,在这里,待着就是一种奉献。可袁嵘和同事们的工作,绝不只是待着。最初管理局没有巡逻车,他们就雇村民骑摩托车带他们巡护,“黑颈鹤起得早,我们都是6点来钟赶在黑颈鹤起飞前出发,尽管穿着棉服、打着绑腿,冷风还是直往衣服里灌,沿湖一圈,回来得一个小时才能暖和过来”。

如今,顺着袁嵘的目光望去,大坝、栈道、越野车等设施设备,早已一应俱全。

巡护回来的路上,袁嵘不时与遇见的村民打招呼。“以前水库这里其实是条河,后来筑起水坝才有了跃进水库,湿地面积扩大又引来黑颈鹤等候鸟。拍照的人多了,人们就给这座跃进水库起名叫念湖。”袁嵘说,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先有人,后有水库,再有的鹤,最后才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鹤的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袁嵘说,与别的保护区多处于荒郊野岭不同,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人生活的区域高度重合,涉及两个乡镇、两万余人,人类活动频繁,但人鹤和谐相处的场景却随处可见。

“几乎每年都会有老乡给我们送鹤。”袁嵘说,黑颈鹤每年来的时候会泽多雾,鹤有趋光性,看不清方向,很容易飞到老乡家去。有只鹤掉进了一户老乡煮猪食的大锅里,农户听到动静帮鹤脱险;也有早起的农户,发现鹤落在了浅水区,冒着刺骨的严寒把鹤救上来……

有一次,一只鹤不小心落到农户院子里,因为害怕又误打误撞进了客厅、钻进了卧室,抓破了棉被,把棉絮弄得到处都是。怕鹤受伤,那家人费尽周折抓住鹤后,抱着送到了管理局。

“有时候我们处理不了,得把鸟送到昆明。”袁嵘说,并不是每次救助都会成功,遇到有鸟没救过来,他们都要难过好几天。

“起初,我们进村入户做宣传,老乡不理睬。后来,我们把宣传标语印在挂历、纸牌上,发给村民,大家接受度才慢慢提高。”袁嵘说,保护黑颈鹤已经成为会泽人的自觉,“现在我们去村民家,老百姓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打鹤,但是洋芋损失有点大”。

不过,保护水鸟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前不久,有位当地客栈的老板擅自带领游客进入湿地,袁嵘劝阻时客栈老板态度蛮横,后来警察出面才平息纷争。“这只是个例。”袁嵘说,靠着当地群众的配合,保护区从成立至今,从未发生一桩打猎鸟事件。

不过,仅仅是没人故意伤鹤远远不够。要真正保护好鹤,必须要更加了解鹤。

“以往了解鸟类迁徙只能靠环志,现在有了GPS卫星跟踪,可以精准记录。”袁嵘表示,从被动保护到主动研究,说起来容易,但真要落到实处,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在管理局办公室,袁嵘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如今,足不出户,他们就能实现对保护区绝大多数区域的巡视。“我们的视频监控比不少摄影爱好者的照片还清晰!”袁嵘指着高清视频监控介绍,目前管理局在大桥和长海子两个保护片区已有20余个视频监控点,率先在云南省的自然保护区中建起了“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为保护区科学化管理和科研监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套系统能更准确观察和掌握主要集中觅食地的鹤群及其他各类水禽的动态变化规律,如果有鸟类受伤能第一时间发现,要是有人擅闯保护区也能及时制止。”袁嵘说。

如今采集鸟类栖息信息要比以往容易得多。“以前不管天多冷,都要拿着纸和笔在户外记录观测时间、温度、海拔、鸟类数量等信息。有时候一阵大风把纸吹跑了,就全白忙活了。”袁嵘说,靠着与高校合作开发的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保护区实现了信息采集与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只需要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现场信息采集和拍照,就能实时掌握越冬水禽的分布及行为情况,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生成后会自动记录、存储,今后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随时调取数据进行分析”。

如今,袁嵘和同事们依然要经常到野外。她说,虽有科技助力,但人不能偷懒。2019年,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迎来机构改革,编制扩充为35名。“人多了,很多之前没有开展的工作都可以做了。”袁嵘期待地说。

多年来,云南通过加强濒危物种的调查、保护、拯救和繁育,基本查清了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数量及栖息地状况。通过开展濒危物种繁育、野外巡护、栖息地恢复、野外回归、增殖放流、执法检查等措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实施了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滇池金线鲃、大理裂腹鱼、黑颈鹤、双角犀鸟、亚洲象、羚牛、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100多个珍稀、濒危或特有物种的拯救、恢复和栖息地保护,一批野生动植物的人工繁育、种群恢复获得成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猜你喜欢
会泽野象黑颈鹤
黑颈鹤大战恶狼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蜜蜂保护农作物免受野象破坏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
会泽铅矿2#竖井延深工程监理管控
钱王五德:钱五钱多 会馆会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