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无曲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实乃思维方式,诗人能思常人所不思,如若画家有诗思,则能见常人视若无睹之真美景。
半丁师曾语余:密可走马,疏不容针。越三十年,三上黄山,方悟其中奥窍,更二十年画中有此景象。
龚野遗之山水画,得力于董北苑,下笔厚重。重山叠峦,杂树繁枝,有空灵之意。清简小品,亦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半丁师亦曾对我说,学他的画不能像他的画。师此语,言浅意深。要自创一格,终须博采众长,并加自己的修炼和领悟,融化吸收。
米家山水,其树石位置,皆可学而至,笔墨之外,更有一种烟云氤氲之气,则不能学而至也。后来学者,多以米点排列,谓之得米家山水法。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余尝以泼墨法试之,略有所会,因成二十八字,“两家重点米高山,积墨原来举笔艰。悟得颖毫神妙处,应从留白在空间”。
远山乃国画中特有的一种表现方法,或横扫,或竖抹,亦浓亦淡,当视画面而定,或一笔,或数笔,出笔要准,笔随锋转,浓淡自适。心、手、眼—气贯之,方臻化境。
临画亦如琴师操琴,指法烂熟于心,西皮、二黄便从指间自然而然流出来。画临多了,各家笔法也就尽在毫端。
画中渲染实之不易,染得好要有浓淡、有层次,还要能够见笔,近代唯宾虹师最精此法。
着色也须见笔,而“浑”字也不可少,色块既要有对比,又要能统调。
重笔在一幅画中起很大作用,很不容易。第二笔不能重在第—笔上,要有交叉,似重非重,似连非连,可意到而笔不到,也可笔到意也到,这样方能使之浑厚而又松动,绝无死板之感。
一幅画无处不是对比而成,黑与白,浓与淡,干与湿,疏与密,大与小,方与圆,横与竖,曲与直,高与低,虚与实。
用笔要能变化,不但要用顺笔,而且要善于用逆笔。宾虹师悟得此理,故其用筆变化多端。
画讲人品、勤奋和眼界。人品低劣,难免不带俗气。勤为成之所必备。若只有勤奋,很易囿于成法,故必须眼界高,唯此才能辨真伪、分优劣,吸取各家笔墨之长,自创一格。
作画能随心所欲,逸趣横生,此中秘诀中只有一字,即谓“熟”,熟能生巧,巧能生万法。
枯笔不涩,湿墨不滞,方显华滋淋漓,更觉气韵生动,别具风格。
画贵天真,平常心即是真。
平中见奇不易,奇中见平大不易,用泼墨法,不计成否,心手纵驰,神而明之,惬意也。
作画乃游戏耳,信笔涂去有所及,随处成趣,而匠心介意者未必皆佳也。
对景写生固能得其形似,然中国画尤贵乎神韵,会心之记忆,为第一要领。
我初上黄山归来,开始用泼墨法,现在仍是摸索。我将墨有意无意地泼在纸上,让它十分自然地形成构图雏形,稍事勾勒,然后皴、擦、点、染,自有万干气象。
我第二、第三次上黄山;几乎没有动笔,只是去看,去感受,让黄山之精神与自己之精神统—起来。这样,我胸中之黄山就能层出不穷地移到画中来。
我三上黄山,着意在游,故受益无穷。对景写生不是桩难事,重在体会黄山之精神、气息。
泼墨一法,贵在意趣。或以水破墨,或以墨破水,法随意转。或点画勾勒,或皴擦烘染,趣由笔生,—任自然,可谓泼墨。
“笔墨水融”,水乃生命之本源,万物生成,赖水以滋养。因而水与墨达到真正相融,便能与自然之道妙合,夺天工造物之真魂魄。
“笔墨水融”不仅是画法也是画理,内涵主要有五个方面:笔、墨、水、融及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画艺术是有生命的。在我看来,笔墨是骨肉,水是血液,融是整体,融通古今,融合自然,融化心灵,融合画中各元素。这“四融”必须靠水的特殊作用与运用,才能融为—体,成为—件生机盎然、韵味无穷的作品。这个思想不是我刻意研究而成,而是我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慢慢悟出来的,是自然形成的。由于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我摸索出有自己特点的泼写结合的画法。
“笔墨水融”是我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精华的理解和自己绘画经验的总结。这个境界是无止境的,我还在努力。
约稿、责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