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文化领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群艺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文化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和障碍,寻找到解决的路径是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文化馆培训为研究案例,在介绍文化馆培训的意义基础上对于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经过对文化馆和培训机构的参考以及对宁波全民艺术普及的借鉴后,结合自身实际,阐明适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好处,明确需要把握的问题,从而回应公众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公共文化 社会力量 文化馆 培训
群艺馆、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国家对于群众文化事业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来滋养,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就要在公共文化领域中适当引导社会力量。
一、文化馆培训的意义
全民艺术普及是各级群艺馆、文化馆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职能之一。它能够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层次日益提升的现状,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很有必要。
文艺培训是全民艺术普及中重要的工作。文化馆要通过各层次、多种多样的培训,提升文化服务的内涵,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使人民群众的个人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文化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对公共文化的热情得到释放。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进行全民艺术普及,如何将文化馆建设成为符合大众需求的、与时俱进的文艺培训阵地,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追寻。
二、文化馆培训的现状
文化馆普及性文化艺术培训的方式主要是面向社会开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利用文化馆的设施和专业文艺人才的优势,面向社会公众开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培训项目。
现在文化馆很多还是靠自己的思路和模式运行,馆里由于人员、经费等方面限制,造成工作层面不宽,公众认知程度低,没有符合公众需要的优质化服务,其提供的大多是传统、基本类型的公共服务。相对于文化馆的培训没有占到主流的情况,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各地开展普及的少儿培训、成人培训具有很大的竞争力。文化馆仅凭免费、公益性来吸引公众参与,恐怕难以为继,而且有不少较大城市的人有这种刻板印象:他们觉得免费就是基本化服务,难以代表高水平,由于质量低,影响了积极参与的热情。
现在的群艺馆、文化馆在培训工作当中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思维老旧。大家还是死抱着广场舞、声乐、钢琴、摄影、国画、书法不放。这些培训拥有馆办优势和传统意义上的必要性,但主要倾向于少年儿童和老人群体,不能够吸引中青年,培训空间趋于饱和,跟不上时代潮流。
(二)人才和资金缺乏。群众真正需要的一些培训,依靠群艺馆、文化馆的干部和现有的资金状况是很难完成的。据调查,当今社会,烘焙、插花、瑜伽、茶道、香道、非遗制作等文艺气息十足的课程更受公众欢迎。而馆里目前并没有如此有新意、接地气的培训计划,满足不了当前社会需求。
(三)受制度制约,难以调动馆内教师的积极性。文化馆不可避免地会受财务、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制约,馆内业务干部由于不可领取授课费或授课费用过低,严重影响了授课积极性。而外聘教师由于没有相关制度的制约,又容易导致授课敷衍了事。
三、在文化馆文艺培训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好处
需求决定存在。应该适当允许社会机构参与到文化馆的培训当中来,有这样几点好处。
(一)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化培训,涉及最根本的是商业利益。“商业利益”这个词也许公共文化人听着比较刺耳,但是实际上,对于任何一项产业来说,追求商业利益是无可厚非的。同样,追求商业利益意味着需要拿出最好的服务提供给自己的目标人群和客户人群,这种最好的服务如果去掉商业味道的话,恐怕它的旺盛生命力难以维系。
笔者曾经观察过文化馆同时开设的两个培训班,一个是某培训机构的少儿舞蹈班,一个是文化馆的老年摄影班,通过分别访谈老师和学生,可以看出两种形式的差异。
1.对培训班满意度的访谈
(1)访谈培训机构少儿舞蹈班学生家长
家长表示挺满意。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适合小孩子参加培训,不耽误孩子上课,也方便家长接送。老师很热情,对小孩子有鼓励,针对每个小孩子的身体条件和出现的问题有一对一辅导。老师建立了家长群,在群里老师与家长和孩子都有互动,指导和督促孩子课下的学习。老师上传视频到群里,方便孩子课下复习,把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2)访谈文化馆老年摄影班学员
学员表示还可以。中午、下午的时间适合老年人参加培训,符合老年人的生活规律。老师讲得挺认真的,但是还不够详细,课程时间短。授课内容比较基础,有些更深奥的摄影手法和技术没有涉及。老师不会做课后的辅导,主要是依靠课上讲解,课后学员的练习情况和问题不能及时追踪和辅导。
2.对授课老师的访谈
(1)访谈培训机构少儿舞蹈班任课老师
任课老师表示,他们对公开课比较重视。严格考核制度,以學生留存率为指标,他们从课程开始,就要多从孩子和家长方面考虑,提升教学质量和针对性。目的是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只有孩子留在培训机构,才能有利于自己收入的提高。
(2)访谈文化馆老年摄影班任课老师
任课老师表示,他是挺喜欢培训授课的,但是因为平常在文化馆的工作很忙,所以上课需要挤时间,这就影响了自己的授课效果。培训班授课对自己来说是个考验,做课后辅导的精力更是有心无力。
(二)能够实现文化普及
目前比较成熟的、就全国来说比较好的就是宁波市群艺馆提出的“一人一艺”策略的普及。单纯从艺术培训普及的角度来说,只靠文化馆等相关体系部门为宁波市现有约八九百万人口服务是很难完成的。当引入了大量的社会机构来协助后,就充分发挥了社会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优势。文化馆负责编制“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年度采购目录,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群众对艺术普及的基本需求,结合政府财力,吸引社会力量分类提供艺术普及服务。结合“宁波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搭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平台,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一人一艺”的普及。
在公共文化领域中引入社会力量,不仅能带来新领域的优质服务,还能产生“鲇鱼效应”,激发文化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出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大众需求的课程和活动。社会力量的参与,拓宽了公共文化视野,推动文化馆试验性的发展,形成多元化、优质化的群文阵地,将文化馆建设成为具有时代感、艺术感、受群众欢迎的艺术中心,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吸引更多的受众和群体参与到公共文化领域,成为文艺培训乃至群众文化活动的践行者、受益者和传播者。
四、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文艺培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社会化参与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应该进行尝试和鼓励,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文化馆为主,社会力量为辅。文化馆不能失去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是说增加了这些社会力量带来的培训就掩盖了文化馆相关培训所起到的作用,而是在发挥文化馆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激发文化馆文艺培训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在处理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时,文化馆不能过度依赖社会资源而止步不前,社会力量的加入不能限制馆办工作的发展。文化馆要坚持主体地位,适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并加以指导,形成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的群文工作局面。
(二)充分合作,理解社会机构的商业诉求。群艺馆是由国家拨款扶持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要想在社会上求得一席之地,需要追求商业利益,自然就要收费。机构依靠社会化购买服务是不能够立足的,还是要有自主的经营手段。因此应当允许在高端服务上进行收费,要在合作中充分理解商业上的追求。
(三)通过资源置换、购买,达成双方的满意,合作的多方共赢。资源置换具体是指,馆里供给使用教室,社会机构供给师资力量等。以基础性的免费公益课,换取未来的教室使用权,双方置换。还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达成双方的合作,这样能够带来更丰富的课程内容、门类、质量和热情。比如很多年轻化、小众化、特色化的课程,要求格调高,市民认同收费也可以。很多文创商圈也有类似的课程,往往由于店面租金高,导致培训价格高,或者宣传不力、群众不认可,而曲高和寡。其实很多年轻人有这方面的需求,例如增加技能或陶冶情操。文化馆能对社会机构的招生有很大程度的帮助。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正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
(四)加强监控。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形成不断的满意度评估。要通过建立监督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进行度量。要确保在合作过程中,实行的监督制度或程序方法是完善的、符合群文工作特点的。文化馆可以掌握社会机构的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监督执行效果。在必要时,文化馆可以临时更改或增减工作任务。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工作效果的评价可以从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两部分进行评估。直接效果主要指引进项目的实现效果,包括质量的提高、公众满意度的提高等;间接效果主要指文化馆自身效率的提升,间接效果的实现,会为以后更好的外包奠定基础。
五、结语
酒香也怕巷子深。群众文化不能束之高阁,吸引不了群众参与,就发挥不出自身价值。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社会力量的参与,带来了新思路、新知识、新人才,不仅使群众接触到了更多方面的文艺培训,更能带动文化馆自有课程生源的涌入,盘活教室功能,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使文化馆真正“活”起来。在政策支持和引领下,文化馆与社会力量联手,发挥巨大潜力,各取所长,扩大效能,使文化焕发内生动力,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文化馆工作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坚持群众文化工作不忘本來,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图力古尔,男,本科,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文美术)(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