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教学内容探究

2019-05-30 17:01朱博杨
参花(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探究

摘要:随着古代文学学术性研究出现的新发展、新趋势,很多教学内容已颇显陈旧,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延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与十年前如出一辙,学生的文史知识以教材为旨归,教学内容缺乏探索性。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教授课程,在对一些前瞻性热点问题的回应上往往捉襟见肘。本文将针对中国文学史教学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教学内容 探究

文学史教材经过不断推陈出新,目前诞生的文学史著作有很多,其中,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一直是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通行教材。很多学生通过对《中国文学史》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了文学史的知识,建立了文学本位、史学的思维方式。但随着古代文学学术性研究的新发展,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内容也有了新的方向。

一、基础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应坚守基础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古代的作家与作品本身是静止地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沙中之珠,等着人们去挖掘。但文学史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作家作品的价值因朝代的不同而呈现出新的价值与意义。如陶渊明作品在后代地位的不断提高,杜甫诗歌在宋代地位甚至超过李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是文学史教材要不断与时俱进,文学史被不断重写的客观依据。

很多教师对新时代所取得的学术进展缺乏敏感性,没有掌握最新的学术成果,在日常教学中延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与十年前如出一辙,学生的文史知识以教材为依归,教学内容缺乏探索性。教师如果只依据教材内容教授课程,在对一些前瞻性热点问题的回应上就会捉襟见肘,这也使他们恪守教材,对此类问题避而不谈。如《二十四诗品》(下文简称《诗品》)原定为晚唐司空图所作,后陈尚君遍览宋元典籍未见,与汪涌豪撰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提出了很多证据来说明作者非司空图,并经进一步对比研究,确定《诗品》内容为明朝人怀悦《诗家一指》中的一节。像这类问题不免存在,教师的教学中也不置一词,学生对此只能一概不知。

另外,教材阅读的对象是广大大学生,教材的编写往往难易适中,易于学生学习掌握。这也造成了教材中舍弃了一些艰深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探索空间。很多中国文学史的讲授多以《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配合学习,这固然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轻视作品的阅读,因为古代文学作品内容艰深,文字拗口,学生更喜欢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一些简单的现当代作品或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从而忽视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积累,造成对古代文史知识一知半解。

二、以“史”为纲,以问题为导向

中国文学史的教材编写往往依据历史的演进顺序进行撰写,这种以史为纲的编写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在当今文学史研究风气中提倡打通古今、超越王朝观念,“采用王朝起讫来划分文学史不是为了遵从习惯,而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一个王朝不仅意味着一种政治制度、社会性质和文化精神的统一性,而且维系着一种文化认同”,它可以使文学史的脉络更为清晰,先秦散文、两汉古诗、魏晋志怪小说、唐诗、宋词、元曲使学生如在目前,散文的演变历程、诗歌的演变历程等也如清晰的河流顺势而下。教师的教学扎根于教材,学生的学习以教材为旨归固然没错。但学生学习的往往是固化的文史知识,而不知这些文史知识的因缘流变,只知宋代之词,而不知词之历史上溯晚唐,下开晚清;只知“李杜诗篇万口传”,而不知李杜之骈文也俊逸清新;只看到教材以内的,而不见教材以外的。中国文学史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学史的编写永远只是冰山一角。运用现行教材教授中国文学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对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作家介绍不足,有待教师进一步补充教学,如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文心雕龙》的编写,显然由于编写体例所限,只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这类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弥足珍贵。二,侧重于对重要作家作品的介绍,如对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的专篇论述,对明清文学则主要侧重于对重要小说的介绍。三,侧重于对“史”的勾勒,缺乏问题意识。对于文学史上极具争议的热点问题,因未有确论,往往留到注释中略有提及。教师如对此不进行说明补充,学生所学就会受教材的局限。

中国文学史的讲授提供给学生的是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是一幅上下五千年延伸扩展的全景图,因此涉及的范围要广,要由“面”的描写到“点”的勾勒。没有“面”的描写,教师的讲解就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点”的勾勒也就无从谈起。相反,没有“点”的勾勒,“面”的叙述就显得泛泛而谈,显得有肉无骨,随着时间的逝去,学生也会慢慢淡忘,无法支撑起整个中国文学史的架构。因此,在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中突出问题意识,会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尚君.敬畏传统[M].上海:復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朱博杨,男,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方向>)(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推”法探究